第1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

《獻帝起居注》載:興平二年十月壬寅 ,幸華陰。是夜 ,赤氣貫紫宮,遂定中興策 。

——

劉協立于黃土塬上,看著朝陽照耀下的延綿山河 ,看著官道兩側難民似的百官和將士,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

堂堂天子,混到睡大路的地步 ,真是夠慘的。

亡國之君,沒人權啊。

不過想想東歸之后二十五年的傀儡生涯,他又有些慶幸 。

虧得還沒回到洛陽 ,否則就真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

即使有兩千年的歷史知識,他也不覺得自己是曹丞相的對手。

在真正的實力面前,一切權謀都是浮云 。

歷史上的漢獻帝不是沒有抗爭 ,只不過都失敗了。

忠于漢室的奇才荀彧,面對曹丞相的空食盒,也只能自盡了事。

他不覺得自己一個政治斗爭經驗局限于辦公室以內的政治小白 ,讀過幾本書 ,看過幾部劇,就比漢獻帝和荀彧長袖善舞,有機會扭轉乾坤 。

正如眼前 ,他就沒有把握能比真正的漢獻帝做得更好。

野狼一般的郭汜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張濟像一頭惡犬一般攔在前方,進退兩難 ,偏偏身邊還有一群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文官和有勇無謀 、反復不定的武將,還能逃出生天,到達河東嗎?

他不知道。

但他已經有了方向 ,有了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可能改變命運,甚至改變歷史的道路 。

“陛下 ,多思無益,還是寬心些好。”身后傳來略顯沙啞,卻不失堅毅的聲音。

劉協側身轉頭 ,微微頜首 。

來人是一個年方十七八的女子 ,修身玉立,五官精致,面容秀麗 。只是眉眼有些硬 ,透著一股子不認命的勁頭。

皇兄劉辯的未亡人,他的嫂子唐姬。

這幾天,唐姬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照料他,安撫他 。喪亂之后,無數人不知所措 ,這個年輕的女子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堅韌,默默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看到她,劉協總想起那個又美又颯 ,演技精湛的萬姐姐。

只不過萬姐姐當時飾演的是皇后伏壽,而不是嫂子唐姬 。

看到唐姬,劉協下意識的挺直了腰背 ,打起了精神 ,擠出一絲笑容。

他是皇帝,不能一直讓一個年輕的女子承受壓力。

就算是硬撐,他也要撐住 。

“這些日子辛苦嫂嫂了。 ”劉協含笑頜首。

唐姬有些詫異地打量了劉協一眼 ,沉默片刻 。“陛下,君臣之禮不可廢…… ”

劉協抬起手,輕輕向下一壓 ,打斷了唐姬。“嫂嫂,國破家亡之際,不必糾結那些繁文縟節。”

想到當前的形勢 ,唐姬也不由得一聲嘆息 。

這幾日照顧劉協,她也聽了不少文臣武將的奏報,知道危險遠遠沒有過去 ,前途生死未卜 。前天夜里天呈異象,赤氣貫天,更是引得人心惶惶 ,不斷有人逃走。

也許哪天一睜眼 ,命懸一線的大漢就亡了。

感受到唐姬的沉重,劉協再次輕笑,他抬起手 ,指向東方 。“嫂嫂,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嗎?”

唐姬下意識地看向東方。朝陽照在她略顯蒼白的臉上,添上了一抹艷麗。

“陛下是擔心段煨嗎? ”

劉協笑笑 。

作為董卓舊部之一 ,寧輯將軍段煨屯守華陰,在渭水南岸 、華山北麓筑城,扼守通向洛陽的大道。

但他并不擔心。

后世的歷史記載得很清楚 ,段煨并沒有造反,那些說段煨造反的人都是造謠 。

“嫂嫂再猜。”

唐姬眼神微閃,心中感慨。

不愧是九歲就能面對董卓侃侃而談的天子 ,生死之際,還能臨危不亂,不為眼前困境所限 。

“那……是屯守陜縣的張濟?”

“他不過是疥癬之疾罷了 ,不足為患。 ”劉協搖搖頭。“嫂嫂再猜 。”

張濟的確是個麻煩 。

陜縣就是函谷舊關 ,地處東西要沖,無論是東歸洛陽還是北上河東,都是必經之路。

雖然心里一點把握也沒有 ,劉協還是盡可能地說得云淡風輕,不讓唐姬看出一點破綻。

真正的天子劉協雖然年幼,卻是一個有定力的少年 ,這些年輾轉流離,越發沉穩堅毅 。

他如果露怯了,肯定會讓唐姬生疑。

這些天 ,他裝病不出帳,就是不想讓人看出破綻,給自己一個適應的時間。

看著強作鎮靜的劉協 ,唐姬眼中多了幾分同情 。

東歸洛陽的路上攔著兩頭西涼惡犬,天子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唐姬搖搖頭,苦笑道:“妾見識淺薄 ,實在猜不出來 ,還請陛下明示。”

劉協抬志手,遙指東方 。“關東,已經亂了 ,洛陽也回不去了,至少暫時肯定回不去。 ”

唐姬面色大變,失去了最后的從容 ,雙腿發軟,渾身無力,險些坐在地上。

他們一路走來 ,最大的動力就是回舊都洛陽 。如果洛陽回不去了,他們還能向哪兒去?

天子胸懷天下又如何?天下已經崩潰,他再聰明也無濟于事。

面對命運 ,個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唐姬心中泛起說不出的茫然,心中酸楚 ,眼淚控制不住的涌出了眼眶 。

抬手拭淚時 ,她無意之中看了劉協一眼,卻發現劉協的臉雖然蒼白,神情卻還算從容 ,眼中隱約有光 。

她的心中升起一絲希望,或許天子還有辦法?

“陛下……意欲何往?”

劉協伸手一指。“去河東,去并州 ,效高皇帝蟄伏漢中、光武皇帝偏居河北故事,再造大漢。”

想從河東開始中興之路,既是偶然 ,又是必然 。

洛陽不可歸,長安已殘破,南側又是連綿萬里的秦嶺 ,漢中、南陽都無法立足,他想學劉邦 、劉秀都沒機會,只能別辟蹊徑 ,走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河東以及并州 ,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是中華大地上除關中以外最適合開國的地方。

從史前的堯舜禹,到先秦的晉 ,再到戰國時的魏趙韓,以及威鎮天下的大唐,都是在這片土地成長起來的 。

任何一個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忽視山西。

當然 ,這條路不容易走。

幾乎沒有人考慮過這條路,是因為并州現在的情況很不樂觀 。

經過東漢一百多年的文治,對胡人的懷柔政策導致匈奴、烏桓、鮮卑人不斷內遷 ,并州已經成為半胡半漢之地,匈奴人的一部分甚至已經進入河東,眼下正駐扎在平陽(山西臨汾)一帶。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里 ,并州絕不是朝廷應該駐足的地方。

但擁有兩千年歷史經驗的劉協覺得可行 。

不僅可行,而且只能如此。

雖然在辦公室政治斗爭中,他算不上高手 ,可是那么多歷史 、地理、軍事不是白讀的。

要想在并州立足 ,與匈奴人為鄰,甚至將匈奴人趕回草原,靠口才是沒用的 ,他需要一支強悍的軍隊 。

他考慮的第一步,就是收編段煨的軍隊,如果有可能 ,那就再加上張濟 。

西涼軍的戰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段煨、張濟都是西涼人,屬董卓舊部,但他們與李傕 、郭汜并不同心同德 ,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嚴格說起來,西涼諸將就是一盤散沙,從來沒有同心同德這一說 。

不久之前 ,李傕殺了樊稠,又和郭汜大打出手。

李傕、郭汜在長安打出狗腦子的時候,段煨、張濟按兵不動 ,坐山觀虎斗 ,張濟還一個勁的鼓動朝廷東遷陜縣,到他自己的地盤上去,想過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癮。

實事求是的說 ,如果當初不是王允一意孤行,要將董卓舊部趕盡殺絕,逼得賈詡出計自保 ,西涼人同仇敵愾,李傕等人根本不會搞出這么大的事 。

王允沒干成的事,原來的劉協沒干成的事 ,他想試一試。

李傕 、郭汜這兩個殺人狂就算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段煨、張濟為惡不多,還有改造的機會 。

但西涼人不是良民 ,不會那么輕易的聽話。

要想收服他們,只有用武力擊敗他們。

想擊敗李傕、郭汜,除了拉攏段煨和張濟之外 ,僅靠朝廷現有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利用河東的白波軍,甚至是匈奴人 。

楊奉原本就是白波軍一部,劉協想通過楊奉招白波軍增援 ,然后再聯合段煨 、張濟,擊敗李傕 、郭汜,挾戰勝之威 ,堂堂正正的進入河東。

要拉攏楊奉,不能不考慮唐姬的態度。

唐姬曾經失陷李傕軍營,李傕當時不知道她是先帝的未亡人 ,卻看中了她,一心想娶她為妻 。后來多虧賈詡從中斡旋,劉協才有機會將她從李傕營里接了出來 。

而楊奉曾是李傕的舊部 ,唐姬對他一向沒什么好感。

想忽悠楊奉賣命,劉協必須取得唐姬的支持,至少不能在明面上和楊奉發生沖突。

楊奉生性敏感而暴躁 ,一言不合就暴走 。

唐姬對并州適不適合立國并不清楚 ,但她對收降西涼人持反對意見,半天沒表態。

她的丈夫——少帝劉辯就是被董卓殺死的,這些人是董卓的舊部 ,無惡不作,都該千刀萬剮,怎么還能依賴他們中興大漢?

劉協看在眼里 ,暗自嘆息,卻不著急。“嫂嫂,你恨李傕嗎? ”

唐姬咬著牙 ,點點頭 。

她對李傕的痛恨,僅次于對董卓和李儒。

“殘暴之人,不可久留于世。”劉協又道:“可是朝廷如今無兵無糧 ,如何能報此大仇?段煨、張濟雖是西涼人,卻無李傕那樣的惡行 。若能收為朝廷之用,報仇或許有望。”

劉協頓了頓 ,給唐姬一個思考的時間。

他相信 ,以唐姬的聰慧,她能想通這一點 。

她不像伏壽,被父兄保護得太好 ,還是一朵未經風雨的花朵。

經歷了那么多事,她傷痕累累,早就不是天真的白蓮花了。

段煨雖是西涼人 ,對朝廷還是心存敬意的,這些天吃的穿的都是段煨供應的 。比起用發臭的牛骨頭敷衍朝廷的李傕,段煨強太多了 。

如果所有的西涼人都不能用 ,那楊奉等人也不可用,他們要么是西涼人,要么是西涼人的舊部。

唐姬不會那么天真 ,相信靠詩書就能中興大漢。

幾乎沒有太多猶豫,唐姬做出了決定 。

她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躬身向劉協行了一禮。“唯陛下詔令是從。 ”

劉協欠身還了半禮 。“多謝嫂嫂。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2章 大劍師王越

取得了唐姬的支持后,劉協隨即派人去召楊奉。

劉協命侍從虎賁都留在塬下,打算單獨與楊奉會面 。

特殊時期 ,當值的虎賁郎身負護駕重任,不敢大意,又不敢違逆天子口諭 ,只能向上司報告。

雖說楊奉官居興義將軍,但他出身白波賊,不久之前還是李傕的舊部 ,萬一想對天子不利,壞了天子性命,這責任誰擔得起?

光祿勛鄧泉接到報告 ,嚇得臉色發白,匆匆趕來,苦勸道:“陛下 ,家累千金 ,尚知坐不垂堂。陛下萬金之軀,奈何以身犯險?”

看著神情惶急的鄧泉,劉協笑了笑 ,伸手輕按,示意鄧泉稍安勿躁 。

鄧泉雖然沒什么能力,只是憑家世和資歷一步步混到光祿勛這個職位 ,卻是個忠臣。

如果沒記錯的話,他好像在不久后的戰斗中以身殉職了。

在無數人離心離德的時候,這樣的人值得珍惜 。

“鄧卿 ,毋妨 。”劉協含笑說道:“楊奉雖是武人,出身又不佳,卻還有羞恥之心。他既不肯與李傕同流合污 ,力戰護駕,擊退郭汜,又如何能有不臣之心? ”

“陛下……”鄧泉急得滿頭大汗 ,花白的胡須顫抖 ,嘴唇哆嗦了半天,咬牙道:“恕臣不敢從命。若陛下必欲如此,請先免臣職 。”

劉協早有準備 ,看了一眼坡下的郎官們。

這是一群服飾略顯浮夸,神情卻頗顯頹喪的虎賁郎,人數不多 ,但精氣神卻差得令人發指,戰斗力更是負數。真要是楊奉想弒君,指望這些人來保護自己 ,無異于緣木求魚 。

想在這個亂世活下去,他需要一支真正能戰斗的軍隊。

精兵簡政,就從身邊的虎賁、羽林開始。

“鄧卿 ,虎賁 、羽林之中可有武藝精湛的勇士? ”

鄧泉一時茫然,不知如何應對,身邊的屬吏見狀 ,說道:“陛下 ,虎賁王越就是天下聞名的劍客 。”

劉協微怔。

大劍師王越就在虎賁之中?

這可是個意外之喜,開局就撿了一個寶。

他當然知道王越,但之前的劉協卻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他還以為王越已經不在人世了 。

居然還只是一個虎賁郎,真是明珠蒙塵。

“那就讓王越來吧,有他一人足矣。”劉協正中下懷 ,順水推舟 。

見劉協不再堅持獨自見楊奉,鄧泉也松了一口氣,態度緩和了很多 ,卻還是不肯從命 。

“陛下,王越劍術雖高明,還是勢單力薄 ,不足以護得陛下周全。臣昧死,敢請陛下為天下萬民計,收回成命。 ”

劉協皺起了眉 。“鄧卿 ,朕這是召見大臣 ,又不是迎敵,何必如此?”

鄧泉堅持道:“楊奉本是白波賊,又依附李傕多年 ,反復無常。此等匹夫,用之則可,不足以稱大臣。若陛下以為臣荒悖 ,出言無狀,不妨召三公議事,以示慎重 。”

他頓了頓 ,又大道:“臣以為三公德行深厚,名重天下,堪稱大臣。陛下當信之 ,用之。 ”

劉協心中苦笑 。

自己剛才一言不慎,把楊奉當作大臣,刺激了鄧泉。

大臣即重臣 ,不是什么人都配稱的。

夫子說 ,必也正乎名 。一旦關乎名分,這些讀書人的戰斗力立刻爆表。鄧泉犯了書生意氣,還真拿他沒辦法。

眼下正是用人之際 ,和大臣發生沖突可不是明智之舉 。

劉協看向鄧泉身邊的屬吏 。“單打獨斗,王越比之楊奉如何?”

屬吏有些猶豫,看看鄧泉 ,又看看劉協,結結巴巴地說道:“想來……應無大礙。”

“既然如此,那就讓楊奉一人來見朕 ,其他人都留在塬下,如何? ”

鄧泉覺得有理,轉身又和屬吏商量了一番 ,確認王越足以應付楊奉,這才命人去安排。

時間不長,王越來到劉協面前 ,躬身行禮 。

王越大約五十出頭 ,身材高大,卻談不上威猛,只是氣度沉穩 ,眼中有神,自有高手風范。

“聽鄧卿說,你習劍多年 ,打遍洛陽無敵手? ”劉協興趣盎然地看著王越,越看越歡喜。

當皇帝還是有福利的嘛,大宗師在我面前也要低頭稱臣 。

王越有些詫異 ,遲疑了片刻,說道:“回陛下,鄧君謬贊 ,臣愧不敢當。洛陽游俠數以萬計,其中不乏用劍高手,臣雖習劍多年 ,掙得些許薄名 ,也不敢妄稱無敵。”

劉協雖然有些意外,卻不失望 。王越要是真敢自稱無敵手,那他反倒要小心了。

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哪來那么多天下無敵。

閃電五連鞭么?

劉協看向其他的郎官 。“除了你之外,諸署中還有哪些人身手好的?”

王越略作沉吟。“河南人史阿 ,從臣學劍數年,略得臣法。 ”

劉協心中一動 。“朕這年紀,還能學劍嗎?”

都說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大俠夢 ,如今真正的劍俠就在自己面前,自己又想做個馬上皇帝,學劍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可以 。”王越不假思索的說道。他上下打量了劉協兩眼。“陛下雖瘦弱些 ,但身材勻稱,天資過人,若能用心學劍 ,不出半年 ,必有小成 。 ”

“是嗎?”劉協轉頭看著王越,眼中帶笑。

“陛下面前,臣不敢妄言。”王越誠懇地說道 。

劉協點點頭 ,把這事放在了心上。轉身和鄧泉商量,將王越和史阿調到身邊來。

有這兩個頂級劍客隨身保護,朕的生存系數能提高不少 。

鄧泉有些勉強的應了。

——

楊奉打算進攻段煨 ,奪取段煨的地盤,眼下正在做戰前的準備。

聽說天子召見,楊奉以為天子愿意下詔書了 ,很快就興沖沖地趕來了 。

數十騎簇擁,奔馳而來,在塬下停住。戰馬知嘶 ,馬蹄蹬踏,踢得黃土亂飛,煙塵四起。

塬下的虎賁、羽林如臨大敵 ,紛紛列陣 ,將手中的勾戟、長鎩對準楊奉等人 。

楊奉勒著馬韁,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打量著虎賁 、羽林 ,神情不屑 。

“陛下何在? ”

看著部下的無能表現,鄧泉臉上發燒,一時怒起 ,推開護在身前的屬吏,走上前,大聲喝道:“楊奉 ,此乃乘輿所在,豈能容你放肆。速速下馬!”

楊奉撇了撇嘴,冷笑一聲 ,輕踢馬腹,繞著鄧泉轉了兩圈。

“不意光祿勛如此英武,倒是楊某看走眼了 。早知如此 ,當初在新豐就不必那么拼命。有光祿勛和這些虎賁之士守在陛下身邊 ,郭汜雖勇,能奈陛下何?”

鄧泉面皮發燙,神情尷尬。

楊奉冷笑一聲 ,接著又道:“又或是當日郭汜偷襲,光祿勛一時無備,這才落了下風 。如今形勢不同 ,光祿勛準備充足,不懼強敵,自然也就不需要楊某出力。既然如此 ,那楊某就不必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告辭! ”

說完,一圈戰馬 ,轉身就要走 。

馬尾一甩,掃在鄧泉臉上。馬蹄踢起塵土,撒了鄧泉一身。

隨從騎士們也揮舞著馬鞭大呼小叫 ,有的甚至故意策馬沖撞 ,嚇得虎賁郎們連連后退,狼狽不堪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3章 秀才遇到兵

鄧泉氣得渾身顫抖,卻不敢發作。

他可以和天子據禮力爭,寸步不讓。可是面對楊奉這等粗人 ,他還真沒什么辦法 。縱使他不惜性命,拔刀上前,也不過白白送了性命 ,根本奈何不了楊奉 。

他麾下的虎賁、羽林雖眾,卻不是楊奉百騎對手。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便是眼前情景最貼切的寫照。

楊奉不再看鄧泉一眼,仰頭看向塬上,正巧與劉協四目相地 ,不禁心中一緊 。

劉協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 ,略帶嘲諷。

楊奉心中火起,翻身下馬,將馬韁扔給親衛 ,大步向塬上走去。經過鄧泉身邊時,他哼了一聲,橫肩一撞 ,險些將鄧泉撞翻 。兩名虎賁持戟上前,張口欲呼,卻被楊奉橫眉冷對 ,頓時氣沮,怯怯地避在一旁,看著楊奉負著手 ,大步流星的上了塬。

劉協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嘆息。

這些虎賁郎,哪里還有半點虎賁應有的氣勢 ,簡直是一群廢物 。

楊奉上了土塬 ,見天子負手而立,身邊只有一個中年虎賁郎,有些意外 ,卻不在意。他大步流星地來到劉協面前,很隨意的拱拱手,大聲說道:“興義將軍 ,臣奉,見過陛下。陛下召臣來,是決定進攻段煨了嗎?”

“將軍辛苦 。”劉協轉身 ,打量了楊奉一眼,淡淡地說道。

楊奉身高臂長,面皮微黑 ,神情威猛中帶著幾分戾氣,的確讓人心生不安,鄧泉的擔心自有其道理。不過非常時期 ,一味的排斥武人并非上策 ,有些事情不是躲就能解決問題的 。

鄧泉老了,思維慣性難改,他卻不能這么做 。

“楊將軍 ,這位是虎賁王越,有名的劍客,想必你也聽過他的名字。 ”

劉協此言一出 ,王越和楊奉都愣住了,互相看了一眼,又不約而同地看向劉協。

王越意外的是劉協會向楊奉介紹他 。

他雖是洛陽聞名的劍客 ,但畢竟官職低微,只是一個虎賁郎而已,何德何能 ,值得天子親口介紹?

楊奉意外的是眼前這個看似普通的虎賁郎居然是個劍客,而且是個大劍客。他雖然沒去過洛陽,卻聽過王越的名字。

天子將此人安排在這里 ,是何用意?莫非是……

一念及此 ,楊奉后背發涼,下意識地向后退了一步,手按在了腰間的刀柄上 。

他們身處塬上 ,邊緣是直上直下的黃土坡,楊奉這一退險些一腳失空,不免慌亂。

反觀王越 ,依舊不動如山,宗師氣度盡顯。

劉協看得清楚,心中有了高下之判 。論個人武力 ,還是王越更勝一籌。楊奉雖勇,到底不夠沉著,離真正的高手還有一些距離。

劉協輕咳了一聲 ,笑道:“朕本想與將軍單獨聊聊,光祿勛卻不放心,非要安排王越護駕 。 ”他揚了揚手 ,示意王越向后幾步 ,站得遠些。“將軍不會介意吧?”

楊奉松了一口氣,還刀入鞘,強笑道:“陛下言重了。陛下乃天下所系 ,謹慎些也是應該的 。”

話雖如此,他的臉色卻不太好,看得出心情很復雜 ,只是說不出口罷了 。

出身白波軍,又曾做過李傕的部下,他幾乎是滿身污點 ,怨不得別人懷疑他。

相比之下,陛下愿意單獨見他,又在大臣的強烈建議下只安排王越一個人護駕 ,而不是派一群虎賁郎交戟叉頸,已經難能可貴了。

“不知陛下有何指示? ”楊奉主動岔開了話題,同時避開了王越的眼神 。

不知不覺間 ,他的語氣多了幾分謙卑。

劉協很滿意。

從楊奉的表現來看 ,安排王越在一旁站著的效果比自己單獨會見楊奉更好,既展現了自己的誠意,又讓楊奉不敢太放肆 ,以便將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

這非常重要。

楊奉好勇斗狠,倚仗著護駕之功,平時很囂張。

對這種畏威不懷德之輩 ,武力威懾還是必要的 。只有這種特殊的情境下,他才可能有所收斂,也減少了自己的麻煩。

王越手中的劍 ,比君臣大義更有效。

劉協輕咳一聲 。“前幾日在新豐,多虧將軍力戰,朕甚是感激。”

楊奉咧嘴一笑 ,胸口挺得高高的,拱拱手,大聲答道:“此乃臣之本份。”

劉協點點頭 ,話鋒一轉 。“你之前是李傕部下? ”

楊奉剛挺起的胸口隨即又塌了回去 ,神情也有些訕訕 。“呃……臣一時糊涂,只當李傕是朝廷重臣,不曾想他竟是如此狼子野心。請陛下放心 ,臣既迷途知返,必與李傕不共戴天,以補前過。”

“朕信得過將軍 。”劉協表示認同 ,隨即又問道:“你對李傕其人用兵及西涼兵的戰力如何評價? ”

楊奉微微皺眉,眼中露出一絲不安。

劉協又不緊不慢地追問了一句。“李傕就在池陽,若攻擊段煨時 ,李傕來戰,甚至郭汜、張濟也一并趕來,將軍有多少勝算?”

楊奉緊緊地閉上了嘴巴 ,大手摩挲著刀環,半晌沒說話 。

他聽出了天子的意思,但他沒有底氣反駁。

他曾在李傕麾下效力 ,知道李傕的能力 ,也清楚西涼兵的戰斗力,絕對不是他和他麾下的白波軍能夠匹敵的。

只是段煨一人,他或許還有些勝算 ,如果再加上李傕 、郭汜和張濟,他一點勝算也沒有 。

即使只是面對段煨,他也需要聯合楊定、董承 ,這也是他需要天子下詔的原因。

楊定和段煨不合,早就想進攻段煨了,董承卻有些猶豫 ,需要天子下詔才行。

他們這幾天一直在和董承商量,希望拉著董承一起動手,只是董承一直沒松口 。

如果能說動董承 ,天子下不下詔的就無所謂了。

見楊奉不說話,劉協知道他慫了,話鋒一轉 ,又道:“依附李傕之前 ,將軍在白波谷?”

楊奉惱羞成怒,神情也變得兇狠起來。

天子召我來,就是為了羞辱我嗎?

感覺到楊奉的敵意 ,劉協卻不緊張,反而暗自感激鄧泉 。

有大劍師王越在旁,的確安全多了 ,可以無視楊奉的敵意,大大方方的裝逼 。

“白波軍與黑山軍一樣,都是黃巾一部嗎? ”

楊奉悄悄地看了身后的王越一眼 ,長長的吐了一口悶氣,按捺著性子,點了點頭。

“誠如陛下所言 ,白波軍與黑山軍都曾是黃巾一部。黑山軍原本是冀州部,白波軍則是并州部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4章 道可道 ,太平道

楊奉嘆了一口氣,欲言又止。

談起過往,他既覺得丟臉 ,又有些無奈。

想當年,黃巾三十六方,八州并起 ,何等聲勢,本以為能“歲在甲子,天下大平” ,沒曾想烈火烹油,來得快,去得更快 。大賢良師一死 ,黃巾就兵敗如山倒,如今只能占據一些山寨茍延殘喘。

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又何至于淪落到投靠李傕。

沒想到李傕也靠不住 ,西涼人居然自己打自己 ,殺得死流成河 。

這群蠢貨。

“黃巾奉的是太平道,與五斗米道奉的天師道有什么異同? ”

楊奉愣住了,疑惑地看著天子。聽天子這意思 ,似乎并不是想羞辱他,而是討問道義?

他雖然是黃巾一員,對道義卻了解不多 ,這從何答起?

見楊奉不說話,劉協又自言自語道:“太平道,求的是天下太平嗎? ”

“呃……當然 。”楊奉一邊結結巴巴地說道 ,一邊絞盡腦汁,回想自己那有限的經文道義。

但是很遺憾,他原本就對經文道義不太上心 ,只知道“太平”二字,又丟了這么多年,倉促之間 ,哪里還想得起來什么經文 ,一時間憋得面紅耳赤,尷尬無比,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看著楊奉的窘態 ,劉協笑了笑 。“看來將軍只知道護道,卻不熟悉道義 。罷了,朕就不為難將軍了。白波谷中 ,可有熟悉道義之人? ”

楊奉長出一口氣。與天子論道,比和李傕拼命壓力還大 。

“陛下……對太平道有意?”楊奉小心翼翼的問道。

話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黃巾軍是蟻賊 ,中平元年覆敗之后,太平經就是禁書,天子怎么可能感興趣 。

這不是自討沒趣么。

劉協微微一笑。“將軍久歷戰陣 ,卻不知《太平經》本是宮中之物么?”

楊奉大驚失色,腦子一片空白 。“《太平經》……是宮中之物? ”

劉協點點頭。

劉協原有的記憶清晰表明,張角手里的《太平經》來自皇宮收藏 ,經手之人就是與張角暗中來往的宦者封谞、徐奉。

這種事是秘密 ,張角不會說,楊奉自然也無從得知,他甚至不知道封谞 、徐奉等內應的存在 。

一心推翻朝廷的大賢良師居然和朝廷有聯系 ,這樣的內幕足以讓楊奉的世界觀出現動搖。

這正是劉協的用意所在。

要將白波軍收為己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取得信仰上的共識 。

如果有條件,他不介意搞一次大賢良師托夢之類的把戲 ,反正太平道中充斥著大量的封建迷信 。

等楊奉稍微定了神,劉協說起了《太平經》的歷史。

這些信息一部分來自劉協本人,一部分來自他后世的閱讀。

如果說明君賢臣、英雄美女是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演員 ,那《太平經》的歷史就是一根不可忽視的故事線 。很多看似不相關的細節,追蹤到最后都和這部道經有關。

儒學是精英的政治哲學,《太平經》則是底層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的思想大雜燴 ,更貼近時代底色,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所有人,和儒家的五行學說相表里 ,最后匯成一句“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黃天當立之黃,與曹魏的黃初之黃、孫吳的黃武之黃,本是同一個黃 ,都表示以土命代替大漢的火命,蜀漢以漢室自居,不存在革命的問題 ,所以劉備的年號為章武,不用黃字 。

劉協不會和楊奉說那些還沒發生的事,他只是大致解釋了一下《太平經》的起源和發展 ,以及為什么這部經書會落到張角的手里。

楊奉聽得目瞪口呆,腦子亂成一團,自信心也被摧殘得所剩無幾。

如果是說別的 ,他不懂也就罷了,偏偏說的是《太平經》 。

這讓他無地自容的同時,又心生疑惑。

天子為什么會對《太平經》這么感興趣?

面對楊奉的疑問 ,劉協輕輕嘆了一口氣。“亂世求太平 ,小民如此,天子也不能例外 。朕覺得,黃巾之變已經過去十多年 ,黑山軍 、白波軍還在戰斗,這太平道想必有些道理,或許有助于大漢中興。”

劉協開了個玩笑 ,緩和一下氣氛。“將軍能滿足朕這求知問道之心嗎? ”

楊奉茫然地眨著眼睛,半晌后才反應過來,連聲說道:“臣盡力 ,臣盡力 。”隨即又想起自己的來意,連忙說道:“陛下有向道之心,自然是極好的 。只是眼下這形勢……”

劉協含笑點頭 ,就等你問這句話呢。

“將軍,你想要太平,還是想要富貴? ”

楊奉摸著胡須 ,訕訕地不說話。

他既想要太平 ,更想要富貴,只是在天子面前,這話說不出口 。

“朕聽說你和太尉同出一脈 ,都是弘農楊氏子弟?”

楊奉的臉頓時臊得通紅,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其實是河東楊縣人 ,對外宣稱是弘農楊氏支族只是他一家之言,弘農楊氏根本不承認。太尉楊彪 、侍中楊琦都不愿意正眼看他一眼,更別說當他是本家了 。

這話居然傳到天子的耳中了?丟人啊。

楊奉無地自容 ,頭低得幾乎要折斷脖子,下巴幾乎戳破胸甲。

“將軍可知弘農楊氏是怎么起家的?”

楊奉心亂如麻地搖搖頭 。他只知道弘農楊氏四世三公,名震天下 ,哪里知道弘農楊氏是怎么起家的。就算知道,他現在也沒心思回答,只想著找個什么借口 ,趕緊離開這里 ,多得丟人現眼。

“將軍,楊家先祖楊喜本是高皇帝麾下一騎士,隨高皇帝討項羽 ,于東城得項羽之尸有功,封赤泉侯,為弘農楊氏始祖 。 ”劉協轉頭打量著快縮成一團的楊奉。“將軍 ,你現在的官職可比楊喜當年高多了。與其攀附高門,何不建功立業,自立門戶 ,封妻蔭子? ”

楊奉胡亂的點點頭,隨即又反應過來,愣了一下 ,猛地抬起頭,睜圓了雙目,緊緊的盯著劉協 。

“陛下 ,你是說……”

劉協微微頜首 ,抬手輕拍楊奉的肩膀 。“將軍,努力!天下若有太平,大漢若能中興 ,云臺必有將軍一席之地。”

楊奉的濃眉漸漸揚起。

“當年大賢良師振臂一呼,八州并起,天下響應 ,結果卻是烈火烹油 。如今各州的黃巾余部處境艱難,只盼大賢良師重生,若將軍能挺身而出 ,為天下黃巾謀一方向,積下無上功德,將來何止人間富貴 ,羽化登仙也是有可能的。 ”

楊奉如夢初醒,歡喜得抓耳撓腮,兩眼放光 ,連聲道:“還是陛下圣明 ,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劉協笑而不語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5章 攻心為上

絕大多數人都有思維盲區。

比如原本的劉協一心一意想回洛陽 ,根本沒有注意到河東和并州的價值。

楊奉一心想舔弘農楊氏,卻沒想到自己完全可以像弘農楊氏的先祖楊喜一樣,憑戰功開門立戶 。

哪怕他現在自認為手握重兵 ,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大將。

當然,他真要有那智商,劉協也不會將他列為第一個忽悠對象。

有勇無謀是楊奉的標簽 ,不是秘密 。

他自己有腦子不用,劉協不介意替他分擔一點,為他設想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被劉協打開了思路 ,楊奉沉浸在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幻想中不可自拔,樂得像個傻子,好半天才冷靜下來。

再想到自己有可能繼大賢良師未竟之事業 ,成為百萬黃巾的領袖 ,更是飄飄然,不知所以 。

“陛下圣明 。”楊奉再次拱手稱謝,行了一個九十度的大禮 ,雖然舉止還有些放肆,卻多了幾分發自肺腑的敬佩。

早就聽人說天子雖然年幼,卻天資聰穎 ,今日算是見識了。

他若不說,我都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好的機會 。

這是我的貴人,必須好好服侍 ,護他周全。

“將軍不必多禮。 ”劉協從容說道,示意楊奉免禮 。“山高千仞,起于細壤。河流萬里 ,源于涓滴。將軍若想成就一番大業,還需要從小處著手,從眼前著手 ,切不可孟浪 ,白白耽誤了前程 。”

“陛下說的是,陛下說的是。”楊奉連忙答應。“陛下,你說該怎么做 ,臣惟命是從 。 ”

劉協心中高興,卻不敢大意。

楊奉腦子簡單,不代表其他人腦子也簡單。如果他只是用一些虛無縹緲的幻想忽悠楊奉 ,遲早會被人識破,到時候楊奉就不會再相信他了 。

信任就像鏡子,破了就很難再圓 。

決定將楊奉作為突破口之前 ,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務必讓人找不出破綻。

計劃的第一步,是讓楊奉不要浪 ,至少在他和白波軍建立起聯系之前不能浪。

“將軍剛才說打算進攻段煨?”劉協不緊不慢地說道 。

劉協終于說回了正題,楊奉頓時來了精神。“陛下,臣已經準備萬全。只待陛下詔書 ,臣必身先士卒 ,為陛下討伐逆臣段煨,以正視聽 。”

劉協不置可否,讓楊奉把作戰計劃說一遍。

楊奉不暇多想 ,將作戰方案一一道來。

劉協聽完,一言不發,只是微微皺起了眉 。

換作以前 ,看到劉協這副表情,楊奉只會吐一口唾沫,說一句“陛下你懂甚 ” ,如今受了劉協點撥,將開門立戶,甚至成仙得道的希望寄托在劉協身上 ,自然不敢那么放肆。

“陛下,此計……不妥?”楊奉小心翼翼的問道。

劉協輕嘆了一口氣 。

即使他只是鍵盤軍事家,即使真正的劉協也沒有指揮過戰斗 ,也能知道楊奉的作戰計劃是一坨屎 ,難怪歷史上的他們在段煨面前碰得鼻青眼腫,灰頭土臉,最后又被李傕、郭汜一波帶走。

這里面沒有一丁點戰術安排 ,標準的流寇作風,一擁而上,亂打一氣。

考慮到楊奉的出身 ,似乎這才是他的常規操作 。

“將軍,按照這個計劃,你有幾分勝算?”

楊奉猶豫了一下 ,手指屈伸,考慮是大膽一些,豎五個指頭 ,還是謙虛一些,豎三個指頭 。

“如果郭汜 、李傕趕來,奈何? ”

楊奉眉梢一跳 ,眼中露出掩飾不住的緊張 ,立刻將手握成了拳頭,一根手指頭也不敢露。

他曾是李傕的舊部,不久前剛剛背叛李傕 ,若李傕來戰,必然是一場惡戰,而且李傕這個人記仇 ,很可能會特別針對他,卻置楊定、董承于不顧。

“萬一,朕是說萬一 ,楊定作戰不利,屆時將軍腹背受敵,奈何? ”

楊奉的后背沁出一層冷汗 ,一股涼氣直沖后腦,拳頭握得咯咯作響 。

還是天子看得遠啊,這種危險不是不存在 ,而是非常可能。

之前與郭汜作戰時 ,他就覺得楊定不行,全靠他力戰才擊退郭汜。讓楊定獨自領兵阻擊李傕、郭汜,他能有幾分把握?

涼州人反復無常 ,萬一楊定向李傕 、郭汜投降,反過來進攻自己,那就完了 。

順著這個思路 ,楊奉仔細一想,不禁后怕不已。

虧得陛下提醒,否則必敗無疑 ,大好前程就全部扔進黃河了。

“陛下,那……臣該怎么辦?”楊奉的額頭全是細密的汗珠 。

“兵者,死生之地 ,當三思而行,你還是再斟酌斟酌吧,不必急在一時。”劉協不打算立刻給楊奉答案 ,而是讓他再反省一下 ,認清形勢。“新豐之戰,將軍有功,麾下有哪些勇士立功當賞 ,軍功簿可曾備妥? ”

楊奉撓撓頭,他還真沒考慮這些 。

一來天子落難,身無余財 ,連吃飯都要依仗段煨的貢獻,拿什么賞賜?

二來自己大權在握,真想要什么官職 ,直接開口要就是了,天子還能不給?

既然如此,要什么軍功簿?

只是此時此刻 ,他卻不敢這么放肆,只能尬笑。

“用兵當賞罰分明,將軍還是抓緊報上來吧。”劉協揮了揮袖子 ,示意楊奉可以走了 。微皺的眉宇之間 ,帶著一絲淡淡的失望 。

楊奉好一陣后悔,感覺錯過了一個億。

他羞愧難當,唯唯諾諾的下去了。在塬下上了馬 ,定了定神,又抬看了一眼坡上天子偉岸的身影,拱起雙手 ,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 。

“陛下保重,臣且歸營自省,思量妥當 ,再來見陛下。”

劉協微微頜首,云淡風輕地揮了揮手。

楊奉心中歡喜,撥轉馬頭 ,向大營飛馳而去,留下了一路煙塵 。

鄧泉站在塬下,看著楊奉向塬上的天子行禮 ,嘴巴張得大大的 ,下巴險些掉在地上。

他一直在坡下守著,雖然不清楚天子和楊奉說了些什么,但楊奉趾高氣昂的來 ,斂聲息氣的走,卻被他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什么情況?

尤其是楊奉離開之前的那一拜,險些讓他咬斷舌頭 。

楊奉自以為武勇過人 ,救駕有功,什么時候這么謙遜守禮過?

天子是以什么手段,輕而易舉地折服了這么一個桀驁不馴的武夫?

帶著一絲好奇 ,鄧泉登塬,來到劉協面前,拱手施禮。

“陛下。 ”

劉協看著楊奉遠去的背影 ,一動不動 。

初戰告捷,但真正的戰斗剛剛開始。

有勇無謀的楊奉好忽悠,自以為真理在手的大臣卻不好對付。

沉默了片刻 ,劉協緩緩轉身 ,靜靜地看著鄧泉 。“鄧卿,塬下有虎賁多少人,羽林多少人?”

鄧泉想了想 。“塬下有虎賁一百三十余 ,羽林兩百有余。”

“若是楊奉率百騎犯駕,虎賁、羽林能擋住他嗎?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6章 老臣楊彪

鄧泉面皮發燙,尷尬地一言不發。

虎賁剛才的表現實在太丟人,讓他之前的諫阻全成了不切實際的大話 。

“虎賁、羽林本是精銳的代稱 ,為何成了這般模樣?”

鄧泉汗如雨下,心里委屈無比。

他是光祿勛不假,可虎賁 、羽林墮落卻不是他的責任 ,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

但這樣的話,他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的 。

見鄧泉無言以對,劉協沒有再說什么。

虎賁、羽林的戰斗力的確讓人著急 ,但這不是鄧泉一個人的責任 ,苛責鄧泉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一步步來,先從自身做起 ,希望鄧泉能夠主動跟進。

他輕輕嘆了一口氣 。“王越不僅劍術好,為人也穩重,朕打算讓他隨侍左右 ,方便向他請教劍術,有勞鄧卿處理一下。”

鄧泉吃了一驚。天子要調王越隨侍左右,這可以理解 ,學習劍術,也可以接受 。但這么正式的提出,而且用“請教 ”這兩個字 ,著實不合規矩。

王越只是一個武夫,又是虎賁郎,這都是他的職責所在 ,何必這么禮敬?

鄧泉覺得自己身為老臣 ,又位列九卿,有責任提醒一下天子。“陛下禮賢下士,有明君之風 ,乃天下之幸 。只是君臣相處以禮,不宜失當,望陛下三思 。”

一旁的王越聽了 ,也覺得不妥,上前拜了拜。“陛下,臣以為鄧君老成謀國 ,所言有理。”

劉協打量了王越一眼,多少有些意外,卻沒有再堅持 。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沒必要特立獨行,和大臣爭執,浪費口舌。

“就依二卿。 ”

鄧泉很快就辦好了文書 ,轉王越為虎賁侍郎 ,侍從劉協左右 。

王越原本是虎賁郎,比三百石,轉為比四百石的虎賁侍郎 ,算是升了一級。

王越很滿意,劉協心理卻有些不是滋味。

如此身手,為人穩重 ,卻在虎賁郎這樣的低級職位上停滯十幾年,紈绔子弟袁術卻能年紀輕輕就成了虎賁中郎將,大漢的官僚系統沉疴太重 ,大有問題 。

劉協與鄧泉商量,從虎賁、羽林中挑選一些身手好 、有戰斗力的,由王越指揮、訓練 ,常從左右,既是護衛,又是陪練。

不等鄧泉表示反對 ,劉協語重心長的說 ,天下多事,朕當效光武皇帝故事,讀書習武 ,以期中興漢室,再建太平。

鄧泉找不出理由反對,只能唯唯喏喏 ,說了一些陛下英明之類的場面話,匆匆下去安排了 。

劉協抓緊時間空隙,向王越請教劍術。

僅僅將楊奉收為己用是不夠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他需要盡快提高自身的實力,包括武力。

虎賁不佩劍 ,而是佩環首刀,黃室虎文 。環首刀是直刀,等于單鋒重劍 ,劍術一樣能用 ,只是劈砍更多一些,對力量要求也更高 。

劉協才十五歲,這些年日子過得苦 ,營養不足,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勉強算是個七尺男兒 ,提著五尺多長、三斤多重的環首刀,很不協調,時間稍長 ,便覺得吃力。

可是長刀在手,那種沉甸甸的力量感還是讓劉協心潮澎湃,似乎喚醒了一種潛伏已久的情緒。

究竟是什么情緒 ,又是誰的情緒,他不知道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劉協提刀在手 ,揮舞了兩下 ,忍不住放聲大笑。

——

太尉楊彪攔住了匆匆路過的鄧泉,眉心微蹙,擔憂地看著塬頂大笑的天子 。

“伯淵 ,出什么事了? ”

鄧泉掏出一方手絹,抹抹額頭的細汗,回頭看了一眼 ,眼神復雜。“沒事,陛下很好。”

“很好?”楊彪不滿地看著鄧泉 。

大眾廣庭之下,天子大呼小叫 ,全無威儀可言,這叫很好?

感受到楊彪的不滿,鄧泉心里咯噔一下 ,清醒了不少,連忙收起笑容,將剛才的事說了一遍。

在別人面前 ,他可以不假顏色。在楊彪面前 ,他沒有這樣的底氣 。

大漢有兩個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汝南袁氏,弘農楊氏。

楊彪就出自弘農楊氏 ,他的夫人出自汝南袁氏,是袁術的妹妹。他本人少年成名,仕途平坦 ,一路升至太尉 。

雖說他位登三公是在董卓當政期間,卻不是董卓的恩賜 。

即使沒有董卓,他也會走到這一步。

實際上 ,這幾年如果不是他憑借著弘農楊氏的影響力據禮力爭,讓李傕 、郭汜不得不有所收斂,朝廷的境遇會更不堪。

眾臣以楊彪多有感激 ,再加上楊彪身材魁梧,濃眉大眼,不苛言笑 ,令人望而生畏 。

即使鄧泉位列九卿 ,也不敢在楊彪面前托大,何況他這個光祿勛名義上還算是太尉的下屬。

聽完鄧泉的敘述,楊彪眼中的疑惑更盛。

天子要學劍也就罷了 ,他居然還降伏了楊奉?

楊奉是什么人,楊彪很清楚,那是一個粗鄙無禮的武夫 ,不講理的 。

楊彪揮揮手,示意鄧泉自便,自己整理了一下衣服 ,緩緩上了塬。

看著瘦小的天子揮舞著環首刀,一招一式的演練,楊彪有些心疼 ,更多的是感慨。

這些年,天子受苦了 。

小小年紀,卻承受著如此沉重的責任 ,天子不僅沒有被壓垮 ,還能奮發圖強,習武強身,僅是這份毅力就足以讓人動容。

雖然董卓廢立別有用心 ,可是不得不說,天子比他的皇兄劉辯更適合帝位。

先帝當年沒看錯,只是……

想到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楊彪暗自嘆了一口氣 。

“楊公? ”劉協收式,回頭看了一眼楊彪,心中掠過一絲莫名的忐忑。

楊彪人老成精 ,自己能不能瞞過他的眼睛?

“陛下。”楊彪緩步上前,看了一眼劉協亮晶晶的額頭,輕聲勸道:“陛下 ,習武貴在堅持,不可操之過急 。病體初愈,還是多多休息為好 。”

劉協將環首刀還給王越。“今天就到這里吧。朕再揣摩揣摩 ,明日再向侍郎請教 。 ”

王越連稱不敢 ,退了下去。

天子與太尉說話,他沒必要站在一旁。

楊彪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撫著胡須 ,大感欣慰 。

眼前所見,結合鄧泉所說,天子雖然有些改變 ,卻還算理智,不像先帝那樣一意孤行。

“楊公,有事?”

楊彪點點頭。他來見天子 ,除了看看天子有沒有發瘋之外,的確有事 。

“陛下,臣聞楊奉 、楊定等人有意進攻段煨 ,深感不安。臣敢以身家性命擔保,段煨必無反意。當日披甲見駕,又不下馬行禮 ,只是生性多疑 ,又畏讒懼誅,不得不如此 。這些日段煨貢獻不絕,可見其志 ,望陛下下詔,命楊奉、楊定撤兵,不可造次 ,免生禍端。”

“楊公放心吧,一時半會的打不起來。 ”劉協擺擺手,刻意云淡風輕地說道 。

楊彪驚訝地看著劉協 。“陛下是怎么制止楊奉的?”

劉協嘴角微挑 ,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很簡單,告訴他贏不了就行。有害無利,你讓他打 ,他也不會打 。”

楊彪愣了一下,不禁苦笑,原來天子是用這種辦法說服楊奉的。

果然是簡單 ,而且有效 ,只是……

他想了想,又道:“那陛下以為,如果兵力充足 ,楊奉就可以進攻段煨嗎? ”

“如果他有這個實力,朕同意與否,楊公覺得有區別嗎?”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7章 陽奉陰違

楊彪皺了皺眉。

天子的語氣很溫和,但話語中透出的意思卻咄咄逼人 ,讓人很不自在 。

劉協的口氣更加溫和。“楊公,和武人講道理,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話 ,你說是吧?”

楊彪沉默不語。

天子這句話說得很婉轉,但意思也很明白 。

溝通之所以不暢,和他們對楊奉的態度有很大關系 ,尤其是他本人。

楊奉想攀附弘農楊氏 ,一向對他恭敬有加,但他卻一直沒給楊奉好臉色,拒之于千里之外。

“陛下…… ”楊彪欲言又止 。

劉協擺擺手。“三公者 ,朝廷之肱股。如今大漢垂危,朕年幼無知,才淺德薄 ,更須仰仗諸公 。楊公德高望重,為三公之首,輔朕多年 ,多有襄益,朕,感激不盡 。 ”

楊彪嚇了一跳 ,連忙深施一禮。“陛下言重了,臣不敢當。臣食君祿,為君分憂 ,乃應盡之責 。未能輔佐陛下脫困 ,受窘于匹夫,是臣失職。臣慚愧,懇請陛下降詔 ,免臣官爵,以儆效尤。”

劉協打量著楊彪,哭笑不得 。

這老滑頭 ,好狠啊。我這才開口,你就請辭,不僅要辭官 ,還要退還爵位?

我真要免了你的官爵,以后還有誰愿意替我賣命?

“楊公請辭,是覺得大漢天命將盡 ,決定入南山隱居,還是……”

劉協故意拖長了聲音,似笑非笑地看著楊彪。

楊彪愕然 ,抬起頭 ,雙目直勾勾地劉協 。

劉協含笑,平靜地看著楊彪。

你會以退為進,我就不會順水推舟?

懟人嘛 ,扣帽子嘛,我擅長。

尤其是對付你這種愛惜羽毛的君子 。

片刻之后,楊彪反應過來 ,撩起衣擺,跪倒在地。“陛下,臣世受國恩 ,爵列臨晉,官居太尉,誓與朝廷共進退。 ”

劉協上前一步 ,伸手扶起楊彪 。“楊公一門忠烈,朕是信得過的 。不過,朕有一件事 ,想和楊公商量 ,可能還要委屈楊公一二。”

“請陛下吩咐。”楊彪朗聲道 。

劉協微微頜首,楊彪不愧是老臣,識得輕重。縱使他要求楊彪主動向楊奉示好 ,為大局考慮,楊彪也不會拒絕。

但他不能這么干,他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楊彪去做 。

“朕相信楊公的眼光 ,段煨不反,但張濟卻難以揣度,隨時可能與李傕、郭汜聯合 ,一旦張濟阻于陜縣,李傕 、郭汜由西而來,奈何? ”

楊彪濃眉緊皺 ,既意外,又無奈。

天子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這也是他最擔心的局面 ,只是找不到解決之道。

“朕想請楊公走一趟 ,向段煨宣示朝廷的心意,請他對楊奉等人的挑釁保持克制,免得沖突加劇 ,親者痛,仇者快 。萬一張濟不臣,有段煨為援 ,至少不會腹背受敵。”

楊彪深以為然。“陛下所言甚是,臣愿往 。”

“還有,若賈詡也在段煨營中 ,請他來見朕。 ”

“賈詡?”楊彪愣了一下,狐疑地看著劉協。“陛下,賈詡來了華陰?”

劉協點點頭 ,卻不多作解釋 。

按照歷史記載,賈詡現在應該離開了李傕,暫居段煨營中 。不過段煨多疑 ,并不能對賈詡推心置腹。賈詡心知肚明 ,所以一直在尋找下家。只是他選擇的余地有限,后來選擇張濟、張繡也是無奈之舉,眼下只能寄寓段煨軍中 。

這可是真正的頂級謀士 ,沒有道理不收為己用。

如果文有賈詡出謀劃策,武有楊奉、段煨沖鋒陷陣,再加上整頓后的禁軍 ,擊敗李傕 、郭汜就不再是一句空話,有了一絲實現的可能。

楊彪本想問天子從何處得到消息,想了想 ,又放棄了 。

說了幾句閑話,楊彪退下,立刻準備去見段煨。

劉協繼續習武。

過了一會兒 ,兩個虎賁郎,一個羽林郎走了上來,為首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漢子 ,身材修長 ,步履矯健 。走到劉協面前,躬身一拜。

“虎賁郎史阿,見過陛下。 ”

跟在他身后兩人也上前行禮 ,分別報上姓名,分別是虎賁王昌、羽林郭武 。

劉協眉頭微皺。“虎賁、羽林之中能戰者就你們幾個?”

史阿等人面面相覷。王越遲疑了一下,上前說道:“護衛天子 ,自然要精挑細選,鄧君謹慎些也是應該的 。且虎賁 、羽林人數本不多,一時抽調太多 ,空缺難補,有礙朝廷威儀 。”

看看王越等人的臉色,有點明白了。

不是虎賁、羽林的確廢物多 ,選不出能用的人,就是鄧泉敷衍他,軟抵抗。

“也是 ,寧缺勿濫 。 ”劉協笑了一聲 ,示意王越安排他們演武,同時派人去請執金吾伏完。

鄧泉陽奉陰違,他就從伏完下手。

伏完不僅是皇后伏壽的父親 ,還是一個純粹的書生,不僅不好武事,對做官都沒什么興趣 。他沒有鄧泉那么強烈的地盤意識 ,不會拒絕他的挑選。

王越讓史阿與王昌、郭武分別過招,自己則在一旁為劉協解說。

不得不說,鄧泉雖有敷衍的意思 ,這幾個人卻是真正的好手 。不僅刀法好,矛戟 、弓弩都有相當的水準,尤其是羽林郎郭武 ,騎術精湛,能左右射,更擅長持矛沖殺 ,簡直是個全才。

考校過武藝 ,又問過出身、履歷,劉協任命他們為侍郎,常侍左右。

他考慮著 ,過幾天,等熟悉了之后,再找個機會提拔他們為常侍 ,或者干脆將曹丕設立的散騎侍郎、散騎常侍提前用起來 。

不過官制的事情比較復雜,還是慎重些為好。

仔細斟酌了當前的形勢后,劉協決定將重點放在刀法和騎術上。

射箭 、矛戟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 ,刀法相對簡單些,防身足矣 。騎術則有一定的基礎,至少策馬奔馳沒什么大問題 ,再強化訓練一下,揮刀格斗也是能做得到的 。

說干就干,在王越等人的陪同下 ,劉協正式開始馬上皇帝的征戰生涯。

練武的同時 ,劉協命人將自己的帳篷搬到塬上來。

高處視野好,防守起來也方便 。

再者,遠離百官 ,就算有什么離經叛道的舉動,也不會被人看見。

鄧泉雖然覺得天子多此一舉,卻也沒有阻止。

作為光祿勛 ,他也希望天子住得更高些,既能彰顯天子的尊貴,也方便他安排防務 。

一轉眼 ,半天過去了。

期間伏完來了,劉協卻沒有立刻和他說事,讓他在一旁看著他們習武。

時值初冬 ,天氣漸涼,劉協卻出了一身臭汗,手臂更是酸得抬不起來 。

但他心里卻多了幾分踏實。

漢代的武藝質樸實用 ,沒那么多花招 ,每一式都是為了克敵制勝而創,練一招就有一招的收獲。王越教得認真,劉協學得更認真 ,在領悟了技巧后,剩下的就是練習 。

不知道是劉協原本的天資就高,還是穿越帶來的福利 ,他的悟性極好,幾乎上王越稍一點撥,他就能明白其中的關竅。

站在塬上 ,面對夕陽,遠眺關中,劉協壯懷激烈。

不管最后能不能中興大漢 ,至少應該全力一戰 。

長刀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