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揀盡寒枝不肯棲——評謝道韞
“未若柳絮因風起。”
讀這篇文,我無疑是偏愛謝道韞的 。
文中的兩位女主 ,花癡陸葳蕤予我的印象淺薄得很,所以陳操之愛上她,我實在是覺得有點突然。而謝道韞則不同的 ,在全書舒暖淡然的意境中,她無疑是濃墨重彩的飛來之筆。不是橫空出世,卻是由古卷中慢慢的,一點一滴地鮮活立體起來 。書中 ,她得到陳操之欣賞的同時,也得到了我的欣賞;她還沒得到陳操之的愛,卻得到了我的愛。
若花癡之美在于一“純 ” ,而詠絮的疏朗清傲,直可稱“風liu”。
《寒士》中謝道韞堪堪出現,只是驚鴻一瞥。吳郡江邊 ,河水滔滔,烏篷船曳其中,岸邊有清雋的士子攜簫而來 ,公孫樹下,為趕來的陌生人吹起一曲 。
那樣的情景,光是想象 ,便覺得清幽襲人而來,雅趣得很。若是入畫,則足可以與卷首的桓伊贈笛相爭色。
當時陳操之怎么也不知道,他一曲長清 ,真正的聽眾并不在船外,而在船內 。六百里水陸匆匆,只為聽一曲春簫。弟弟回身過來問阿姐:“是否值得?”白衣女郎笑答:“很值得。 ”
其實 ,那時我就在想,那女郎會不會是謝道韞?
短短的一個片段,可透露出來的信息太多了 。三日三夜的行舟勞累 ,無關名利,只慕清音。東晉一朝,又有幾位家門能涵養出的這樣一份雅人高致。那女子必定出身高貴 ,所以家客中能有桓伊;她必定受寵家中,所以才能只帶一弟而出門六百里 。
這類藏頭的女主,在其他文中并不罕見 ,因為早早知道下文中會出現,所以并沒有深究的興趣。
再次見謝道韞,卻完全沒有了聽曲時古畫一般的清婉感。說起來,倒很有點王熙鳳出場的味道 。劉與丁 ,一人一句“快來,頂不住了!”“快來,危矣!” ,然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直接帶出謝氏詰辯的鋒利,甫再見其人,卻是兩個傅粉熏香的士子 ,名曰“祝英臺”與“祝英亭 ”。
兩位祝家兒郎的言辭犀利,行止傲然,其兄雖女相 ,但卻有兄長威嚴,致使開始我認為作者打算真的整出一個男人的祝英臺來。
祝氏兄弟開場并不討喜,多有點得理不饒人,目無下塵的味道 ,故而雖然才高,卻也沒給人留下什么好印象。我其實比較討厭這種性格,后來祝英臺與陳操之論棋 ,才情令人可佩,卻并不可親 。
到“真性情”一章。同樣傅粉熏香的賀鑄想結交祝氏,豈知對方毫不領情 ,“祝英臺看也不看他,說道:‘我且問你。《焦氏易林》之白龍赤虎,戰斗具怒何解 ,答得出才配與我兄弟交往 。”
看到這里,我簡直要笑出來了,這祝英臺絕對是個“雅人 ” ,把后世“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風范發揚的淋漓盡致,冷傲之氣,溢于言表。和這種人絕難交往 ,卻是最值得一交,因為名利 、財富、身外之物完全不能打動他,他所看重的唯有對方本身 ,只有才學,見識、品行得到他的認同,他才會認你為友。這種人往往會是朋友的助力與后盾 ,你可以放心的把后背交給他,他會回報你全部的赤誠 。
祝英臺和陳操之真正開始交鋒在下棋,開場不過四十手 ,祝英臺投子認輸,并不是真正分出輸贏,而是不耐“胡攪蠻纏”般的爭鋒。而后她坦然說并不是沒有不爭而贏的棋 ,只是她還不到那種境界。
這一句,我看過下文,回頭再三看過之后方才品出味道 。
其人如其言,她坦言不足 ,因為她不自卑;她不屑相爭,卻是因為她自尊。
她有足夠的自信來承認自己的缺點,也有足夠的驕傲才能懂得放棄。
士族的榮耀與尊嚴是刻到了她的骨血里 ,若要贏,便要不爭而贏,態度光明 ,風儀端雅,輸了便是自己能力不足,自身努力便是 。一旦相爭心起 ,風范一失,這比輸人更加羞辱。
所以開場不對,她便投子;所以一旦確定陳操之有心上人 ,她立即認輸,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與陸葳蕤去爭什么,縱使她樣樣都不輸情敵。
既不能相戀,相知便好了 ,干干凈凈地做知己。
我讀泊舟一章,只覺辛酸 。那樣驕傲的女子第一次展露出些微的軟弱。她坐在牛車里,身旁她欽慕的人已知道了她的身份 ,察覺了她的心意,卻是故作不知。祝英臺只喃喃地說:我們分別,不要等我走遠了再吹笛 ,這樣,我聽不到的 。
不提情事,只問風月。該知道的你都知道了 ,你若無心,我便休,清風明月 ,朗朗干凈,只想請你一曲送別。
這世上有這樣的女子,才華橫溢,容貌出眾 ,來自最好的家庭,受最好的教育,交往第一流的人物 ,有著極佳的品性風度,可偏偏不幸福 。
她明明值得這世上最好的男子,卻得不到。
——————————
發表人:書友square77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二 、中間小謝又青發——評《上品寒士》
混跡起點多年,有酒徒的《明》做穿越文的啟蒙導師 ,之后喜歡的文雖多,但也一向以厚重樸實為主。
這類文的神髓,僅在于二字 ,“意淫 ”也 。寫來極容易,寫好極困難。寫得人多了,也就雜了,至今精品文也就一雙手就夠數了。
文分派別 ,論雄渾厚重,寧致遠的《楚氏春秋》當為第一 。
這文是三國時的曹操,邏輯嚴謹背景厚實 ,情節起伏又詼諧得當,雖種馬,但勝在有節有制 ,每個女主也個性鮮明。唯一可惜的是這文和曹操一樣,是太監之后。
建安有七子,《軍師》是曹植。隨波逐流的《一代軍師》文風清麗 ,較之曹操,卻缺少征戰的大氣,也有明顯的缺陷 ,比如上帝視角,比如作者夸主角,外人夸完了自己夸,我看得都起雞皮疙瘩 。
《回明》不同于《楚》和《軍師》 ,此文第一卷平實順暢,不料,越往下越華麗 ,章節多,情節差不多,主角一步登天之后 ,高歌凱旋,美女足七趕八,一味的富貴絢麗 ,反而沒了余韻。恰似漢賦,洋洋灑灑一整張,語句華美 ,但讀完之后,根本回想不起什么。這文很有名,我認為值得稱贊,但不值如此盛名 。
《慶余年》則是潘岳 ,相貌好,文筆佳,但可惜主角三觀不正。寫文以立意最高 ,此文犯此大忌,最厭惡的主角莫過于文中的范閑,難得的是配角非常出彩。
《明》《新宋》猶如雙殊 ,可歸攏一屬,情節發展的脈絡也很相似,只是一文一理 ,文中人物數有挫折,但性格踏實,可惜得是文筆稍遜 。梁朝沈慶之與曹景宗并稱 ,武將出身,也能作文,兩文用他們來比,很恰當。
與前幾者相較 ,《寒士》算不得最佳,但我最喜歡。
讀過的穿越架空文,無論如何裝飾 ,文中總有一股塵囂之氣,大概是主角無論自愿或不自愿,總會帶著一股現代人的優越感 ,他們入世太深,又兼早早得志,這種情況下 ,盡管志向高遠,但總覺得浮得很,這并不是指人 ,而是指文,《回明》便是其典型代表 。如果再加上有些作者為了情節要緊湊,加快進度,更添了急切感。
《寒士》的行文非常的舒緩 ,陳操之投生的時代有天然的優勢,那是謝安、王羲之的東晉,那是衛玠、潘安的年代。《世說》書中風liu蘊藉的一朝 。
那個時代 ,雅集、談玄,書法,繪畫 ,傅粉,服散,女裝癖 ,人們叛經離道,不拘俗禮,只崇尚于“美”。士族據有大量的土地莊園 ,青山湖泊皆是他們的后院一景,家奴為他們衣食,曲部為他們護院。那時的王謝之家啊,錢是阿堵物。他們是完全不必在意物質的 ,生命都傾注于精神一道,所以何晏注玄,衛與樂論夢 ,王氏的書法,愷之的畫 。
在那樣的一個朝代,出世盛行 ,一舉一動都要自然雅致,陳操之如此做,作者也如此寫了。菱洲吹xiao ,草堂論道,梅林作畫,大量的情景烘托出一個出塵的世間。在朝堂 ,只見其貴不見其俗,在農家,有其歸田雅趣,卻少了粗鄙 。更難得的 ,是文中感情流露,亦與文風相恰。
無論是陳與陸的愛情,還是家族之間的親情 ,是春天的新雨嬌花,純醇清新,觀之可喜。若說其他文中感情的描寫也有出色之處 ,但《寒士》則遠勝一個“潔”字 。
初戀的情懷,母子的情深,操之待寡嫂的敬重 ,侄兒待叔叔的親近。在西湖畔邊徐徐深化的情誼一如這湖水,干凈明澈,無處染塵埃。
猶記得杜道首問陳母 ,一生有何虧?陳母先搖搖頭,后來又慢慢地說,只虧為求小兒平安,在佛前點命燈 。只有真正的信教者才知道此舉無異于猶大叛教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一位猶太人在大屠殺時向惡魔祈禱,以求他女兒的平安。
那么多的日子似一幅幅畫在展開 ,沒有濃妝艷抹的香艷糾葛,沒有拔高夸張的高尚,只有畫中人在清清淡淡的說著他的故事。
踏踏實實 ,淡而有味 。
蓬萊文章建安骨,此文不獨像清發的小謝耶?
————————————————
發表人:書友square77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三 、書友-曾經很未來-評《寒士》
現在想看的書,一般關注文字多一點,穿越文就情節而言很難再出彩了。上品讓我眼前一亮 ,皇家是看完的了,雖然有許多可取之處,不過就文字而言還是單薄了點,靈氣十足但青澀也十足。到了上品寒士 ,卻真真是喜歡之極,敘事、畫人、刻物一件件娓娓道來,真如同山水之中行走 ,無處不奇無處不峻,皇家那時的刻意和匠氣已然消散,文字之美 ,歷歷在目,贊一個先:)
再說人物,陳操之清雅俊逸 ,陸葳蕤潔凈無瑕,謝道蘊才辨無雙,丁幼薇溫潤如玉 ,顧愷之虎頭大癡,一眾人等在賊道筆下躍然紙上,靈動如真。想陸MM來回千里護花,謝MM三日馳舟聽曲 ,顧虎頭長夜漫漫詠詩,魏晉風骨鋪面而來,使人如飲美酒 ,甘醇自醉 。
及至寫情,又比皇家高出不少,與陸葳蕤因花相識 ,借花生情,一路走來雖平淡無奇卻纏mian人心,將一個純真的小女孩從懵懂無邪到癡戀多情的過程刻畫的淋漓盡致 ,想起兩人相隔案牘“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的那種心領神會,想起陸葳蕤說到“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刻骨銘心,便會微覺感動,自古情之動人 ,便在于相思之苦,陸葳蕤是個好樣的:)不過這個女主我不喜歡(大家別打我:)),我最愛的 ,還是謝道蘊!不是歷史里的那個詠絮之才,不是世說里的那個,而是大大筆下這個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的祝英臺 ,無論是奔波六百里只為一曲的江上來客,還是伶牙俐齒辯才無礙的學中同窗,抑或是為情小妒也為情小癡的平凡女子 ,甚者是高門望閥清麗無比的絕世佳人,她的舉手投足,無不曼妙多姿 ,渾不似作者筆下的人物,好像是活生生的站在你面前一樣,這樣的女人,有喜有哀 ,有贊有嘆,比之單純的陸葳蕤,更得我的喜愛……大大 ,這個是要收的吧?
至于大嫂么,眾禽獸兄要集中火力,賊道推不推是個問題 ,不過為了訂閱計,還是……
我是正人君子,我是正人君子……
大大加油吧 ,以我以往的戰績來看,凡是我寫了長評的,都紅了 ,這個是本世紀十大不可考的謎題之一,我很懊惱:)
——————————
發表人:曾經很未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四、書友李若曦評謝安
謝安--一個時代的偶像
三國以來 ,有兩個人物最被文人墨客所推崇,一為諸葛亮,一為謝安。
可能很多甚少關注中國文學史和傳統詩歌的朋友都不了解這個人 ,和紅遍中日韓乃至東南亞的諸葛武侯比起來,知名度不可同日而語。學過初中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吧?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個成語皆是出自此處 。冷兵器時代一場教科書般宏偉的經典以少勝多戰役 ,8萬對90萬(確切應該是87萬)。記得曾經有好事之人在軍事論壇評過中國古代十大精銳部隊,東晉的“北府兵 ”非常有幸的與大秦鐵軍,大漢精騎以及大唐神策軍并列 ,足可見其戰斗力。
北府兵的創建者乃是謝安,統軍將軍是他的侄子謝玄,后來官至東晉車騎將軍 。
風神秀徹的四歲
桓彝 ,后來權傾天下的大司馬恒溫的老爹,當時也是個名著天下的大名士。屬于那種指著某個青年小火說上一聲“你丫骨骼精奇”,便能讓那人飛黃騰達,青云直上。那時候能夠能得到一位大名士交口稱贊是很不容易的 。《上品寒士》里陳操之能被恒伊賞識 ,郗嘉賓推崇,那真是天大緣分了。
好了,桓彝大名士來謝府做客了 ,四歲的謝安大大方方的出來見客。桓彝一見謝安就欣喜的不得了,忍不住地贊嘆:“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這個王東海就是王承 ,也是當時極出名的人物,極有風度 。換句話說,那就是帥呆了 ,極品小受一枚。四歲的時候能得到這樣的贊嘆,似乎比起神童來,還要拉風牛逼一些。
與慕容垂神交
魯迅先生《古小說鉤沉》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謝安在少年時(可能十一二歲) ,居然和后來雄踞一方的燕國大牛人慕容垂,有過一回神交 。前面已經說了,謝安在四歲就揚名江左,長到十來歲的時候越見瀟灑。那時候的婦人小姐跟現在的追星族有的一比 ,看到長的英俊瀟灑的翩翩公子,便會送瓜果啊,香囊什么的 ,其實基本跟現在這些哈星族要簽名是一回事。潘安游洛陽,擲果盈車;細皮嫩肉的大帥哥衛玠,更是被瘋狂的粉絲們的熊熊熱情給活活折騰死了 。“看殺衛玠” ,轟動一時。眼神可以殺人,有衛玠作證。衛玠這個極品小受,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靠著長得帥而名垂青史 ,哦,不,野史的了 。作為男人相貌的標桿人物 ,潘安,似乎比起衛玠來,還差那么幾條街的距離。什么“貌比潘郎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些俗詞濫調就別拿來磕磣衛大帥哥了。估計春哥曾爺這樣的純爺們代表見到衛玠兄都會兩眼泛星星 ,ju花一緊,大小便失禁 。
不好意思,扯遠了。慕容家是鮮卑貴族 ,大燕國的皇族。(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吧?沒看過?來人,拖出去打!)那時候鮮卑人還比較杯具,在遼東長白山一帶鬼混 。那時候東北那噶的可不像現在這樣遍地的大豆高粱 ,說句鳥不拉屎的話,還真不誅心。所以慕容垂和繁華江南,高宅大院里錦衣玉食長大的謝安一比 ,那真是土的掉渣的土包子了。即便如此,山旮旯里面還是吹來了文化風,謝安的大名還是通過粉絲們耳口相傳 ,來到了慕容垂的身邊。這位慕容公子的老祖宗心頭開心啊,咱們粗人懂欣賞啊,所以派人送給謝安一支“白狼眊” 。這可是白狼的毛做成的裝飾,看過YY小說的朋友們應該知道 ,白狼一般都是牛逼的成精的東西,您說這禮物珍貴吧?值得一提的是那年慕容垂7歲,還是個屁大不點的孩子 ,所以這段神交,還真神奇。
王謝堂前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只要您不是文盲,差不多都聽過這句吧?這里的王謝之家就指王導的家族瑯邪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羲之,王獻之)和謝安的家族陳郡謝氏 ,他們都是各自家族里最輝煌的人物。東晉兩位最有名的宰相,一個是王導,一個就是謝安 。一個偏暗一隅的破爛******能夠在北方異族的打壓下存活這么多年 ,全靠了這倆哥們前后照應著。要不早讓北方五胡給你弄死了,當然,長江天塹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是個依仗。
最初的“瀟灑”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一輩子都是謝安的粉絲 ,后來謝安當宰相的時候,他就跑到謝安幕府里當長史 。某日,兩人酒至半酣 ,王獻之突然人來瘋的對謝安說:“我覺得您是最瀟灑的。”瀟灑這詞最早連在一起使用,而且意義明確,有史可載 ,估計這是最早的一次。
謝安寫得一手好行書,還彈得一手好琴曲,算是非常難得的多才多藝了 。他是一位大書法家 ,一位音樂家,一位詩人。隱逸時能夠攜妓悠游,參加蘭亭雅會 ,舉辦東山雅集,成為天下名士的標榜;出仕則能安邦治天下,天下文人,畢生所愿 ,唯其一人可成。
謝公自有東山妓
“東山妓 ”那是十分有名的典故了,估計比起現在風靡江南的“揚州瘦馬”要來的高雅 。那時的妓大都是賣藝不賣身的那種,當然不排除與某些看得過眼的達官顯貴發生一次一夜情啥的。李白這個中華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妖人 ,眼高過頂,自視極高,但是對謝公那是極為欽佩的。曾經一度羨慕得不行 ,也帶著自己的歌妓們來東山,還給亡故數百年的謝安寫了首詩:“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謝郎也是妻管嚴
謝安的夫人出身高門劉氏 ,是當時的大名士劉惔的妹妹,是個機智風趣妙人兒 。具體事跡,慢慢道來。
愛聽門腳:謝安還在東山隱居的時候 ,有個叫孫綽的名士到謝安這兒來拜訪,謝安很喜歡他的才華,便留他過夜,兩人徹夜談論義理。也不知劉夫人那時候是不是年輕 ,yu望旺盛,夫君跑去跟人清談,不理如花嬌妻 ,心里老大不樂意了,就躲起來在門背后偷聽 。第二天,孫綽走了。謝安知道她昨晚偷聽了一夜 ,就問,你既然聽了這么久,那就說說 ,這位客人到底怎么樣吧。沒想到劉夫人不屑地說,這位孫綽思路混亂,論述不清 ,有什么可推崇的 。從前我哥哥劉惔,才沒有這樣的朋友呢。這就把謝安和孫綽一塊兒罵里了。謝安無可奈何,只得苦笑認輸 。
善妒:謝安曾經有段時間看上了一位姑娘,想納妾 ,可是他知道夫人肯定不干,于是就想先試探試探。但又不好意思自己開口,就偶而向謝玄等子侄們稍微透了點風。這幾位公子立時會意 ,都是男人,很多隱私那根本就是共通的嘛,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嘛 。叔叔也真是慘哪。于是,這幾位就商量好了,去做嬸嬸的工作。
跑到劉夫人這兒 ,哥兒幾個就裝腔作勢地開始了,一個手里捧本《詩經》,念起《關雎》來 ,還真的念起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來。劉夫人很快就洞悉了這幾個子侄的詭計 。于是不動聲色,讓他們接著演。這時,又一個就說開了:這個《詩序》上說 ,《關雎》不嫉妒,樂得淑女以配君子,而無傷善之心。
劉夫人聽到這兒 ,心想,懶得跟你們幾個崽子再羅索了 。就笑著說,那我問你們 ,這《詩序》是誰作的?一位就說,當然是周公啦。劉夫人點點頭,說 ,好,那這《詩序》要是讓周姥來作,她又會怎么說呢?
這就是后來極為著名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典故的由來。
文人們的偶像
浩蕩中華五千年 ,有那么一個人,長歌當哭,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酒入肚腸,一半化作酒氣 ,一半釀作月光,繡口一張,便是半個盛唐。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這就是詩仙李白。那時候有個號稱“四明狂客”的賀知章,是太子爺的老師,皇帝身前的紅人 ,文章錦繡,名聲大的嚇死牛 。李白來到長安,二人在一個高檔酒吧相遇了 ,大家應該知道,但凡文人為了催發創作靈感,總得泡泡吧什么的 ,半醉半醒之間,胡言亂語就是新詩。詩仙更猛,“李白醉酒詩百篇 ”,沒酒就沒靈感。于是 ,這倆都是狂的沒天沒地的哥們碰面了 。幾個照面,就胡吹海侃起來,指點天下文章 ,大有曹劉煮酒論英雄的氣勢。李白借機拿了一篇自己的詩歌出來,賀老兒一看,登時嚇得半醒 ,答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李白樂壞了,把壓箱寶貝《蜀道難》獻了出來,賀老兒直接傻了 ,大呼:“真乃謫仙人矣!”凡夫俗子哪里寫得出來這樣的文章,你**根本就是火星人,跟咱不是一個星球的啊!碰巧 ,哪天倆人沒帶銀亮,賀老兒便把腰間皇帝老兒御賜的玉爵一當,二人勾肩搭背出去了。詩仙的“謫仙人”稱呼便是這么來的。
至于跟李白齊名的杜甫,一生都是詩仙的粉絲 ,長期跟著白哥哥混吃混合,寫了很多贊譽李白的詩篇 。比如《酒中八仙》,光是《贈李白》據說就有二十多首。我最喜歡的是“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烽火曾經在他的書中引用過,很好。
抱歉 ,扯遠了 。畢竟是天下李姓是一家,老李家出了這么個牛逼大發的哥們,忍不住多吹噓了幾句。詩仙一生佩服兩人 ,孟浩然和謝安。小子找了如下幾首: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 。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
“安石泛溟渤 ,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 ”
“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
除了李白 ,還有個名氣大的死人的高人也寫詩贊美謝安,那便是東坡先生:
“謝公含雅量,世運屬艱難 。……放懷事物外 ,徙倚弄云泉。”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 ,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
還有辛棄疾 ,稼軒先生,這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奇才。拉過義軍 ,搞過恐怖襲擊,玩過斬首行動的大狠人 。他的句子如下: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 ,車騎雍容。”
“卻憶安石風liu,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 ,長日唯消棋局 。”
好了,前前后后寫的太多了,累了 ,就這么多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五 、竹林下的那場盛大煙火——李若曦評阮籍
小時候聽故事 ,最喜歡故事那飄飄遙遙的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有某一群人 ,在某個時間,他們XXXX了 。一切在故事剛剛開始的時候,看起來都很是美好。
正始五年,即公元244年。阮籍帶著自己的三個朋友來到了山陽嵇康居所附近的竹林 ,一個是自己的侄子阮咸,一個是忘年小友王戎,還有一個是路上偶遇的酒友劉伶 。這時候 ,嵇康依舊赤~裸著精壯上身在竹林里打鐵,向秀還是不緊不慢的拉著風箱。二人抬起頭來,對阮籍他們友善一笑 ,算是打了招呼。這時候罷官歸隱的山濤,聽聞阮籍來了,也趕緊駕著牛車來到了嵇康家 ,見到老朋新友,很暢快。至此,竹林七賢盛大聚首 。
嵇康 ,阮籍,山濤,向秀,阮咸 ,王戎,劉伶,七個風格各異的天才文人拋開了那個司馬氏與曹氏斗得天昏地暗的世俗世界 ,躲進了這個天然婉轉的清幽竹林。那時候“正始名士 ”基本被司馬氏屠殺殆盡,只有在抵御蜀漢政權的涼州前線任職的夏侯玄幸免于難,玄學大師王弼也早夭了 ,那個稱為中國歷史上一次“人性的覺醒”,一次“精神境界的超越”的“正始之音 ”終于聲消形滅。
竹林里這七個老哥抖掉鞋子,爬上宴席 ,借著酒精和香茶的提勁,開始搗鼓玄學復興了,這是一次兩晉歷史上很徹底的“文藝復興” 。自東漢禮教衰敗以來就一蹶不振的儒家思想 ,終于徹底被道家思想擊敗,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最特殊的一個時代:道家治天下的兩晉時期。
我們先來說說這詞與會的新人們。
『阮咸,一個刻入08奧運的鮮明不滅名字』
阮咸的一生都把叔叔阮籍看作是名士楷模,阮家最大的驕傲 。一個從小就跟在癡狂著稱的阮籍屁股后頭的小屁孩 ,自然有他自己的一段童年趣聞。
阮家分兩支,隔道而居,大致上跟《上品寒士》里面陳家塢東西南北四樓類似。道北阮家 ,因為政治嗅覺敏感,在那個權力斗爭錯綜復雜的時代,每次站隊都很成功 ,所以地位尊榮,乃是高門大院 。路南阮家,基本上都是屬于文藝細胞發達的 ,文人易感,政治智商幾乎沒有下限,所以很是破敗 ,比起寒門來也好不哪去。阮籍和阮咸,都是路南阮家的,貧寒人家。
好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 ,是個晾衣服的好時機 。道北阮家便把衣服晾了出來,綾羅綢緞眼花繚亂的,反正是富貴逼人。
路人都很羨慕 ,路人一般閑漢很多的,閑漢一多,話題也就出來了。驚嘆羨慕完路北阮家 ,轉身一看,路南阮家為什么沒有衣服晾呢?這話剛好讓阮咸聽到了,小伙子二話沒說 ,跑回家摸出兩條爛褲子,在院內找了個竹竿,堂而皇之一晾 ,登時滿街大亮!咴,好強的氣場,一下子雷倒了在場觀眾。觀眾們納悶了,你小子故意拿破褲子寒磣人是不?阮咸哈哈一笑說:他們既然這么“俗” ,那我也不能免“俗”了,咱也掛個東西出來讓他們瞧瞧!觀眾們莫名其妙地怔在那兒,阮咸卻得意地哈哈大笑 ,然后揚長而去 。
阮咸曾經和族人一起喝酒,人家喝酒都是用酒杯,但一看到阮咸來了 ,都換成了大盆子,把大盆子放在中間,大家一起喝 ,喝著喝著,一群豬也聞到了酒香,也挪到盆子邊來尋酒喝 ,阮咸便索性和豬群一起在盆子邊共飲。什么叫天性自然,什么叫與豬同樂?反正浩浩華夏幾千年,俺就見到這一個與豬做成了酒友的高人。
少年一段風liu事
阮咸崇尚叔父阮籍,那自然為人放誕不拘禮法 。阮咸母親病重 ,姑母前來探望。不知怎的,這小子看上了姑母身邊的一個鮮卑婢女,一番眉來眼去 ,二人便有了奸~情,哦,不 ,是感情。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情難自已的倆年輕男女偷偷跑到了一個僻靜所在 。情火熾烈的倆人我不顧一切的摸你,你不顧一切的摸我 ,還許下了永不分離的誓言。干柴點上烈火,把生米煮成了熟飯。
后來阮咸的母親去世,阮咸就得批麻戴孝的服喪 。姑母參加完葬禮 ,便起身要回夫家去。起初姑母答應將此婢女留下,但離開時又私自把她帶走了。當時阮咸正在靈堂拜謝訪客,聞之馬上借了客人的驢子去追 。追上后,還穿著喪服的阮咸說了句“人種不可失 ” ,便牽著婢女,與之共騎一頭驢子回來。后來的文學家阮孚,就是阮咸與此婢之子。
《天龍八部》里面 ,段譽初見慕容公子的時候,心底便自慚形穢,自認為不可能從這個豐神俊朗的公子哥手里把神仙姐姐搶過來。由此可見鮮卑族 ,尤其是慕容家最是出俊男美女,前秦的苻堅滅了大燕國,把十一二歲的太子和他姐姐一并充入后宮 ,還疼愛有加,視若珍寶 。姐弟共侍一夫的人間悲劇,便是因為慕容家的基因太好了 ,慕容小太子估計比春哥還嬌媚十分,要不然也不能入了苻堅這個胸上多毛的粗傻匹夫手里。
那時候有龍陽之好的貴胄太多了,而且是能夠與人吹噓的雅好,所以我一直想《上品寒士》里有“江左衛玠”之稱的陳操之是否會ju花不保。長得帥 ,有時候真的是種悲哀 。
阮咸還是個出色的音樂家,阮咸善彈琵琶,精通音律。據說阮咸改造了從龜玆傳入的琵琶 ,后世亦稱為阮咸,簡稱阮。中書監荀勖常與阮咸討論音律,自嘆弗如 ,由此嫉恨在心,遷阮咸為始平太守,故后人稱之為阮始平 。唐代開元年間從阮咸墓中出土銅制琵琶一件 ,命名為“阮咸”,簡稱“阮 ”。結構是直柄木制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 ,豎抱用手彈奏。唐時琵琶是軍中傳令之器,故有“醉臥琵琶馬上催”的說法 。在中國傳統樂團中,阮咸類樂器有中阮、大阮,作為彈撥樂器中的中音聲部。
舉世矚目的08北京奧運大肆渲染傳統元素 ,其中便有阮咸助陣的中國傳統樂團。
『東方葛朗臺-王戎』
這廝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慳吝之人,《世說新語》和《晉書》里面多有記載 。《上品寒士》書評區有篇押沙龍大大的作品《毒~品與性~愛的狂歡—晉朝的嬉皮士們》,感興趣的自己去看。
『天生劉伶 ,以酒為名』
來了,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老哥出場了。這哥們嗜酒如命,是中國歷史上知名的酒仙 ,據說現在河北省還真出產一種酒,銷量也很不錯,名字就叫“劉伶醉”。還是經營了幾百年的老品牌了 ,是可以去聯合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貝 。
嗜酒放縱,要是再會的幾手劍法,長的一副清矍模樣 ,那便是活脫脫的“酒劍仙 ”了。很可喜,劉伶大大長的確實非常對不起老母。至多1米45的身高,擱現在絕對是重度殘廢,沒得救那種 ,再加上相貌丑陋,這樣的怪叔叔,想談場戀愛絕對是奢侈的事情 。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用錢砸!拿厚厚的RMB墊起來,跟惹火美眉一樣高,這才有機會出去兜兜風 ,還僅僅是兜風,想有進一步發展,還得繼續砸錢。
劉伶很幸運生在古代 ,還是生在士族家庭,所以不僅吃得起飯,喝得起酒 ,玩得起車,還能找個好媳婦。劉哥的媳婦漂不漂亮俺不知道,不過賢惠那是肯定的了,咱是有憑證的:有一次 ,劉哥的妻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夫郎,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 ,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 。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 ,就拿來了酒肉,于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 ,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 ,慎不可聽 。”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
劉伶還是中國比較早期的那一批行為藝術家,時尚大膽 ,勇于為了藝術獻身。他喝醉了,有時候就不穿衣服,裸~身躺在屋里 。客人進屋找他 ,說他不像話,他卻回答: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子是我的衣褲 ,你們為什麼要鉆進我的褲襠裏來?拿房子當內褲,可見劉哥一定是天賦異稟,又硬又粗的。俗話說上帝向你關上了一扇門 ,便會打開一扇窗來補償你,上帝沒給劉哥身材和相貌,卻滿足了劉哥做男人的驕傲。做大男人 ,真好。
劉伶還喜好獨自旅游,經常坐個鹿車,放一壺酒,車后面裝個鋤頭 ,對跟著的從人說,喝死了,就把我隨地埋了!注意 ,劉哥玩的車是什么?是鹿車!那時候一般的大戶人家都是開的牛車,極少數開開馬車 。身材矮小,大胡子便便的劉哥駕著鹿車 ,是不是像西方傳說中的圣誕老人?擱現在絕對是極品老受,無論男女老少,美丑媸妍 ,都會以極為熾烈的眼光看著他,直到他不好意思了,掏出圣誕禮物來才會罷休。
這個相貌丑陋、衣衫不整的男人歪歪斜斜地坐在上面 ,手里還抱著一只酒壇。他一邊哼著小曲,一邊繼續痛飲不停 。雖然是自駕游,但是人家有司機,自家的司機駕車 ,難道不能算自駕游?美美的打個酒嗝,劉哥吩咐車后扛著鐵鍬的仆人:如果我醉死在路上,你就地挖個坑 ,把我埋了就行啦!說完再不理會。仆人唯唯答應,卻怔怔地想,難道 ,真的連祖墳都不要了嗎。據《嶧縣志》記載,他曾到魯南一帶游歷,因酣醉而死 ,死后便葬在今嶧城東北劉耀村(地屬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 。醉生夢死,最后死在美酒醞釀的溫柔鄉里,劉哥死得其所。
嵇康招呼人治好酒席 ,幾個哥倆席地而坐,品茗飲酒,促膝清談。阮咸是個恬靜的文學青年,修養好 ,只是靜靜聽著叔父阮籍跟嵇康和向秀他們辯難,偶爾抿幾口清酒 。王戎是個人精,只跟阮籍談得來 ,要不是阮籍說,走俺帶你去見見幾個厲害角色,都是很有創意的藝術青年。估計王戎這輩子都不會離開洛陽 ,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跟這些怪模怪樣的人搞什么“竹林七賢”的藝術組合。他更喜歡單飛 。劉哥自然是自顧買醉,偶爾也插言兩句 ,辛辛苦苦跑過來,總能露點學問不是?山濤木訥,話不多 ,總是溫純笑著聽阮籍,嵇康和向秀辯論。這時候的阮籍,已經完成封建衛道士向道門高人的轉變,清談起來 ,極為牛逼,一般的文人,說不幾句就得被他侃得傻~逼了 ,只能干瞪眼看他發揮。其實阮籍寂寞了很久了,索性向秀和嵇康談玄都很犀利,于是三人唾沫不斷的侃得天昏地暗。劉哥偶爾遞過來一碗清酒 ,口干舌燥的阮籍一飲而盡,繼續投入“未生我時我是誰,我身歿后誰是我 ”這樣的艱深死循環里面 。這個問題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差不多,是個極為高深的哲學命題,其中涉及到很多生物學和神學的知識 ,講上十年八年也不見得有結果。
除了飲酒清談,他們也玩玩樂器。上面說了,阮咸是玩吉他的(阮),嵇康又是頂尖的古箏瑤琴選手 。我一直偏執的認為王戎肯定會洞簫 ,只不過這哥們來這心思不齊,沒有表現罷了。那么好了,有吉他 ,鋼琴,還有黑管,一直非常完善的管弦樂隊成立了 ,加上劉伶喜歡敲打酒壇,幾人一起為阮籍的輕嘯合奏,黃藥師的“碧海潮生去”立馬失色。阮籍的嘯聲 ,如龍吟,似鳳鳴,這個史書有記載的 。嵇康除了是著名演奏家外 ,還是個一線作曲家,曾有《長清》,《短清》兩曲,紅遍大江南北。嵇康作曲 ,阮籍放聲,管弦樂隊演奏,什么維塔斯的海豚音 ,曾爺的綿羊音,都不好使,什么叫藝術 ,這就叫藝術!
我常常想,如果“竹林七賢 ”組成的這支管弦樂隊能夠到各大名城演奏,肯定票房大賣 ,萬人空巷。精明老成的山濤當經紀人,向秀當報幕員,真是絕了 。弄出說這番玩物喪志的模樣 ,后來的司馬氏肯定不會找他們麻煩了。很可喜,熱衷金銀的王戎,一心奔仕途的山濤,鐵定是不干的。所以這出杯具 ,早早就放在了司馬氏的茶幾上,輕輕一推,滿地碎瓷 。
再后來 ,這個故事便沒了后來,這個故事在我的筆下,嘎然而止。狂歡之后 ,總會留下滿地狼藉;繁華之后,處處透著蕭蕭離索。在山陽竹林,有一群叫“竹林七賢”的人 ,在公元244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歡宴,醉酒操曲,談玄論道。用他們的錦繡文采才在華夏文學史的燦爛星空里綻開了一簇盛大煙火 ,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這場煙火從東晉綻放到盛唐,及至今時今日 。煙火依舊,看客流轉 ,不管后人是褒是貶,它都如同綻放它的主人一般由興自然。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六 、謝道韞是否陳操之良配的辯難(精彩)
書友090606045653623認為謝道韞只能做陳操之的朋友,而非良配,理由如下:
——其實從哪個角度來說 ,要“愛”上謝道韞這種角色,實在是----呃,需要莫大的勇氣的。說得不好聽點 ,她這種人,到了現代,稍微有點感情不順 ,那就是滅絕師太類型的人物 。
有人說陸mm沒性格。性格??呵呵,有性格的女生可以欣賞,可以關注,但是性格這種東西 ,不是用到自己的男友/老公身上。書中的陸mm從不在操之面前流露自己的擔憂,她不懂兩人的困難么?非也,她對自己的繼母 ,對著操之的嫂子,都流露了自己的想法,表現出她一開始就知道面臨的困難 ,但絕不讓操之擔心 。
書中有一段描寫操之和陸mm三奶奶后重逢,兩人喃喃細語,不談什么詩書玄理 ,只談家鄉的瑣事,談家鄉的湖水風光......這,才是兩個相愛的人的相處之道。是陸mm不懂書畫么?不懂詩經么??顯然不是。
相比之下 ,那謝道韞,我說老實話,換了你是操之,你跟那個謝道韞相處 ,興致好的時候,來,下棋、辯理 ,就好像你跟朋友玩電游踢足球一樣,不錯,有趣;但是她會覺得跟你談論那什么潤兒啊或者家鄉的什么湖什么島很有意思嗎?-----當然 ,作者可以筆鋒一轉說謝道蘊“面帶微笑聽得津津有味”,可惜,若是按照人物性格 ,那其實是不可能的 。謝道蘊這種人物,就是現代的希拉里古代的武則天,并非一個好的伴侶。
雖然陳操之靠才氣吸引了兩大美女 ,但對于謝道蘊,那是因為她覺得陳操之聰明博學能言善辯,加上她這個天之嬌女的不服氣,所以最開始才屢屢找陳操之“較量 ” ,由最初的“自傲”到“佩服”到最后產生好感,換句話說,當日陳操之若只是吹一口好簫 ,沒能在理義和棋盤上征服她,那謝道蘊也就認為此人只是soso而已。謝對陳操之,是一種對強者的依附感 ,覺得世界上只有這個陳操之的“才華 ”才能配上自己 。實際上,后來她靠辯論來嚇退求婚者,若是碰到一個同樣風liu英俊且淵博善辯的才子 ,估計也就從了----謝道蘊要找的,是一個比她更強的“天之驕子”。
然而,我們來看看陸mm ,她和陳操之是因花而結識,對陸mm來說,她并沒去想過這個人是不是才子是不是比自己強,對她來說 ,陳操之最開始也就是一個難得的和她一樣喜歡花的朋友而已(這就跟謝道蘊很大的差別,謝一直在“強求”“勉強 ”自己去做陳的朋友,盡管根本不現實 ,而謝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也不面對現實,她的“不羈”只是一種逃避。而陸一開始就只把陳當“臭味相投”的朋友 ,當陸發現自己喜歡上陳之后,陸能坦率面對自己,面對現實----更接近現代人的 ,不是謝,而是陸!!!)
說偏題了,上面說了最初陸就和陳有了共同愛好 ,陸mm并不在乎陳有聰明辯論有多厲害,她只是喜歡和陳聊花聊聊瑣事,而不是謝那樣“陳兄,今晚我們來辯論語吧 ”-----實際上 ,陳陸相遇的時候,陸的畫藝還遠在陳操之之上,可是陸并不在意 ,在有一章中陸還有意藏起自己的畫不讓眾人把她和陳相比較,注意這時候兩人還沒確定關系。而同一時期,假扮祝英臺的謝 ,卻一直在計較著如何在圍棋上打敗陳,想象著打敗陳之后就“可以讓陳主動來找她下棋,多少能保持點矜持”-----兩者何為良配 ,實在是一目了然 。
當然,如果硬要安排才子配才女的故事,未嘗不可。但用我現實生活中和朋友聊天的話來說 ,那些“女強人”,之所以往往單身一人,并非她們不懂溫柔體貼,并非她們不漂亮---其根本原因是 ,和她們在一起,累!這些女性,她們自己固然是很強 ,會不斷上進,作為朋友,我們欣賞 ,我們佩服。但是,她們也會要求自己的男友/老公,一定要比她們強 ,逼得你也不得不一直拼命-----并不是說我們男性就該找個懶散無所事事的女人,而是一個有事業心的男人自己會有自己的安排,而同時喜歡自己的伴侶能全身心相信自己 ,同時,作為男性的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希望自己既便失敗 ,妻子也能毫不在意地陪伴在自己身邊 。
回到故事,若是有一個比陳操之更帥更聰明更博學更善辯的人出現,謝還會不嫁嗎?MaybeYes,maybeno.謝道蘊在烏衣巷“辯論招親 ” ,若是有大家子弟真的贏了,她怎么?改口說我是開玩笑的大家玩玩罷了??
反之看陸mm在家族重壓下怎么說的:若是沒碰到陳郎君,那我也許就嫁了。但是現在既然認識了 ,xxxxxxxx(那堆肉麻的話我就不打了:D,大家應該很有印象)
還有人說陸mm沒性格,而陳謝才該一起??
以下是書友暗香盈袖反駁謝道韞非陳操之良配的觀點:
謝對陳的感情是循序漸進的。一開始 ,謝只是欣賞陳操之的音樂,和陳辯論之后,徹底激起了謝MM的好勝之心 。兩人在同學來往過程中 ,逐漸加深了友情。
有一些人,你初初見面也許對她不會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慢慢認識深了,才會了解其內涵與底蘊。很明顯 ,謝就是這樣的女子 。她在求學過程中,之所以如此傲慢,不與同學來往 ,固然和她的孤傲性格有關,和她的士族尊嚴有關,但是也和她女扮男裝有關 ,所以她非必要,不能與太多同學來往,以免露出破綻。謝孤傲、言辭犀利 、得理不饒人 ,但是在深入交往之后,謝慢慢地露出她的本性,她的那層偽裝只是對她不欣賞不喜歡的人展現的 ,對于她欣賞的人,她還是有著很親和友善的一面。
有人說,謝道蘊對陳操之,只是因為謝的擇偶觀 ,要找一個比她強的男子 。我看了這話真覺得好笑,敢情這位讀者把晉朝當作21世紀了。以前的女子婚配主要是看門當戶對,謝家是大士族 ,而陳那時還是寒門庶族。怎么擇偶,也挑選不到陳操之去啊。謝道蘊一位從小就受謝安教育的士族子弟,她最初與陳操之結識 ,并不是把自己當作一位女子而去結識,而是因為一顆愛音樂之心欣賞陳才華之心去認識陳操之,完全與所謂擇偶沒有關系 。
女子改裝求學 ,在晉朝也是一件離經叛道之事。謝道蘊想聽陳操之的笛聲,想和他認識。她只能通過改裝這一途徑去認識,而有人居然以此非難謝MM ,說她不以真面目見人,誠可笑矣 。
只是在和陳操之深入交往之后,謝道蘊才從欣賞陳操之轉為愛慕。這樣的感情變化,不是個人可以控制的。謝一開始也沒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
有讀者說:“但對于謝道蘊 ,那是因為她覺得陳操之聰明博學能言善辯,加上她這個天之嬌女的不服氣,所以最開始才屢屢找陳操之“較量” ,由最初的“自傲”到“佩服”到最后產生好感,換句話說,當日陳操之若只是吹一口好簫 ,沒能在理義和棋盤上征服她,那謝道蘊也就認為此人只是soso而已。 ”才華的吸引,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陳操之沒有這樣的才華,當然上吸引不了謝道蘊的。因為謝道蘊本來就是因為陳操之的音樂而被吸引而來的 。只是被對方的才華所吸引,仰慕和欣賞對方的高才 ,就是屬于對強者的依附嗎?這位讀者這樣的見解實在讓我感到難以理解。謝道蘊之所以在烏衣巷清談辯難是為拒婚,更是為了實踐自己對陳操之“終生為知己”的誓言,不然作為一位大家族的女子,她有什么方法可以逃避婚姻呢。這是她為了對付家族要求她結婚的一種方式 ,假設真的有人辯難勝于她,她被迫要出嫁,不代表她就會愛自己的丈夫 。在古代 ,婚姻并不等同于愛情。所以,從與不從,不代表她就會愛對方。
那位讀者還說:“我說老實話 ,換了你是操之,你跟那個謝道韞相處,興致好的時候 ,來,下棋、辯理,就好像你跟朋友玩電游踢足球一樣 ,不錯,有趣;但是她會覺得跟你談論那什么潤兒啊或者家鄉的什么湖什么島很有意思嗎?”我也說句實話,很顯然,你不是操之。在文中 ,操之對謝的感情并非是一無所知的,而且,也并不是一無所感的 。有幾次 ,操之都感嘆有謝道蘊為知己,人生足以。在陳家塢,謝離開的時候 ,操之依依送行,不舍得的人不僅僅是謝一人。在卷二深情三十四章里,謝道蘊再次來到陳家塢 ,當陳操之見到了以為再也見不到的謝MM,書中說到:“忽然覺得心痛,只叫了一聲:‘又見到英臺兄了’ 。 ”這章兩人的微妙情愫描寫得非常到位 ,這正是證明了陳操之對謝并非無動于衷。而在其后,兩人在烏衣巷的合作,兩人的互相欣賞與惺惺相惜,兩人的默契 ,這樣的感情,雖不是愛情,但比之愛情也毫不遜色。而之所以操之對謝現在不曾有愛情 ,我覺得是因為操之愛著陸葳蕤的關系 。并非是因為這位讀者所說,謝不適合做妻子。因為文中多次提到操之和謝的相處,除了剛開始那幾次 ,之后都是非常愉悅的。再說,再有才的人,也不是神仙 ,怎么可能只討論高義,而對生活視而不見呢?即使是孔子圣人,也是有幽默生活的一面 ,難道謝道蘊就不能討論什么潤兒啊或者家鄉的什么湖什么島這類話題嗎?在文中,操之因為自己的勤勉好學,早就與歷史的文人騷客相比肩,根本不是平凡的庸碌之人或盜竊后人的假裝斯文的穿越者 。陳操之與謝道蘊在一起 ,兩人志趣愛好相一致,假設是相愛的一對情侶,怎么謝就不能是陳的良配了?當然這只是假設 ,目前陳操之愛的是陸葳蕤,他對謝是友情大于愛情,至于以后如何發展 ,是三癡的事情,我樂見其成。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七、穿越者的困擾
當初靈魂融合后的陳操之初次見到嫂子丁幼微,小樓夜雨,操之向嫂子透露自己的抱負 ,要把嫂子接回陳家塢、要讓錢唐陳氏躋身士族,為此,操之很努力,沒用到三年 ,就一一實現了,小道很欣慰。
當初陳操之在西子湖邊初次遇到陸葳蕤,當然 ,陳操之那時并不知那清麗女郎出身三吳頂級豪門,但小道是知道的,小道那時便決定了陳操之要娶陸葳蕤 ,并在之后陳 、陸二人順利相識、相戀,陳操之同樣向嫂子丁幼微表露了要迎娶陸氏小娘子的決心和信心,為此 ,操之更努力,也的確聲名雀起,受到會稽王和桓溫的重視——
但四年過去了 ,十五歲葳蕤初綻,而今雙十芳華,婚嫁依然遙遙無期,是小道小看了門閥壁壘的森嚴啊 ,以為憑陳操之的天賦和努力,還有小道暗中的保駕護航,陳操之娶陸氏女郎不難 ,卻沒想到這么難,這若不是小說,那么這種聯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即便是小說,沉浸入那時的歷史背景,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 ,小道雖有金手指在手,卻總不能太逆天破壞當時的共識,所以 ,淡然從容的陳操之有些浮躁了,百萬字的處男,能不浮躁乎?小道呢,愛莫能助干著急 ,只眼睜睜看著陳操之一點點奮力前進,小說也就更新緩慢——
當初六百里聞笛,陳操之初見謝道韞 ,小道就想把這二人糾結在一起,梁祝傳奇,千古絕唱 ,小道想翻新出奇,另譜一段絕世之戀,小道善良而多情 ,不無這樣的野心,那就是魚與熊掌得兼,純美如仙的陸葳蕤、冷傲智慧的謝道韞 ,皆小道所愛也,因為小道認為,操之單娶陸氏女很難,娶兩個反而會容易一些 ,其中奧妙,暫且不說,但是現在 ,前路茫茫,小道又更新得慢,很多缺乏耐性的書友離小道而去 ,點擊推薦訂閱月票俱寥寥,小道信心也受到嚴重打擊,操之還要去長安會王猛苻堅慕容垂 ,要大展身手呢,很需要書友們多多支持啊 。
有書友譏諷小道是瓊瑤大媽,寒士是言情劇 ,作為一個士族的代表人物,操之的婚姻應是濃墨重彩的,因為士族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其姻親的地位,陳操之要從寒士成為上品 ,陸氏女郎必娶,而在迎娶這個漫長過程中,陳操之逐步成長 ,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當然了,小道也的確喜歡寫情 ,但小道煽情的功力不夠,所以不要稱呼小道瓊瑤大媽。
最后承諾一下,小說一定會好好寫下去 ,這個請書友們放心,也請書友們多點耐心,包容一下深受困擾的小道 ,包容一下這本難寫的書——
今晚無更新,但小道還是想求一下訂閱和各種票票,唉,小道真無恥!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