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賭約

啪!

一聲脆響回蕩在狹小的臥房內 ,寧修被抽得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在地。

溫熱的液體從喉頭涌過,帶起一陣甜腥 。

他舔了舔嘴角的血絲 ,默然不語。

茫然,困惑,震驚 ,不甘......

望著眼前這個身著窄袖藏青色布袍 ,佝僂著背,三十上下的男人,寧修竟然覺得如此陌生。

“老子最后跟你說一遍 ,要么去王員外家當賬房先生,要么給老子滾出去 。老寧家不養閑人! ”

說罷他竟然一甩衣袖,負氣而去。

寧修獨自一人留在屋內 ,望著書案上的文房四寶怔住了。

一個個片段從腦海中閃過,父親的音容笑貌,母親的一顰一笑 ,叔叔嬸嬸的諷刺挖苦......寧修回溯著這一切,心頭苦澀 。

......

......

“修兒好不容易考上了秀才,可不能半途而廢啊 。咱老寧家能不能翻身就看他了。”

“你這婆廩娘忒的不通情理 ,我又沒叫他輟學。只是托關系叫他去王員外家當個賬房先生,怎么也能貼補些家用 。這饅頭鋪一年能賺幾個錢,你還想像以前那樣緊緊巴巴過日子?從這小子開蒙入社學 ,光是給陳夫子的束脩就花了老子不下五兩 ,現在他考上秀才了老子叫他去賺錢有錯嗎?”

“可,可修兒這一去功課就得落下。明年就是鄉試了,萬一耽誤了舉業可該如何是好啊? ”

“屁的舉業 ,咱湖廣這么多秀才,幾十個秀才里也不見能出一位舉人老爺,你還真指望這小子能中舉光宗耀祖?老子也不指望他中舉揚名 ,早些成家立業娶個婆娘才是正經。”

寧修推開屋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推金山倒玉柱沖那男子行了大禮 。

“爹 ,孩兒知錯了。”

“哼,少在這里給老子演苦肉計,你既然考不上廩生 ,就給老子乖乖的去王員外家當賬房先生,半大小子的人了還在家里吃白食,你不覺得羞愧嗎? ”

這男子便是寧修的便宜老爹寧良了 ,他氣的直哆嗦 ,抄起手頭的木杖狠狠朝寧修臀腿打去。

“孩子他爹,有話好好說 。修兒不是和你賠不是了嗎? ”

寧修的娘親寧劉氏趕忙催步上前抱住丈夫,寧良卻不甘心就此罷手 ,仍然揮杖朝寧修打去。

寧劉氏一身碎花馬面裙,梳著茴香髻,打扮頗為得體 ,但此時卻顧不得儀態,抱緊丈夫往外扯去。

“孩子他爹,你這是何苦來哉啊 。你便是要打 ,也得聽修兒把話說完啊。”

寧修聽到這里,嘴角一陣抽搐,險些背過氣去。心道自己這個便宜娘親也不靠譜啊 。

“哼 ,這小兔崽子能有什么可說的,還不是央求老子繼續供養著他?考了個秀才就了不起嗎?他便是考了進士也是老子的種,老子想打便能打!”

雖然口中仍是罵罵咧咧 ,可寧良卻放下了木杖 ,一屁股坐在矮凳上 。

寧修覺得機會來了,便恭敬道:“爹爹,兒子思前想后覺得舉業不可廢。 ”

聽到這里 ,寧良的怒火一時又竄到胸口,便要抄起木杖繼續揍這不爭氣的混小子,寧修連忙接道:“不過兒子保證不會再白吃喝家里的。”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寧良眉毛挑了挑 ,暫緩了教訓寧修的計劃 。

“兒子的意思是,有辦法讓咱家過上好日子。 ”

寧修低垂著頭,兩手貼著褲縫 ,態度十分恭敬。

“少給老子打馬虎眼,快說!”

寧良可是個急性子,當即揮手催促道 。

“不如父親和兒子打一個賭如何?”寧修眨了眨眼睛道。

“你! ”

寧良剛想破口大罵 ,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賭什么?”

“便賭兒子三日內能賺到一貫銀錢 。如果可以做到爹就別再讓兒子去王家當賬房先生了。如果兒子做不到,自然心甘情愿去王家做工,不需要爹操心。”

寧修說的斬釘截鐵 ,寧良聽得一愣 ,口中喃喃道:“臭小子,三日之內賺到一貫錢?你不是去偷吧? ”

寧修面上一紅道:“爹說什么呢,兒子怎么說也是讀書人 。不過兒子有一個要求 ,這三日內爹得聽兒子的。”

寧良火氣登時便竄上來了。

“臭小子,老子可是你爹!”

也難怪寧良火大,父為子綱的觀念在大明已經深入人心 ,寧修這話確實有些討打......

“爹,孩兒只要三日,一切都是為了賭約啊 。 ”

寧良猶豫了片刻 ,不耐煩的一揮手道:“好,老子這次就答應你 。你小子要是敢耍花樣...... ”

寧良還沒說完,寧修連忙道:“孩兒不敢。”

......

......

大話說出去了 ,接下來便要想法子賺錢了。

寧修前世本是個重點高校化工博士生,做畢業設計時熬通宵猝死,這才穿越到了大明 ,鳩占鵲巢 ,附身在了同名同姓的寧秀才身上 。

如今是大明萬歷六年,寧家所在是湖廣承宣布政司,荊州府 ,江陵縣。

死鬼老爹寧良開了一家饅頭鋪,靠賣饅頭勉強可以填飽一家三口的肚子,但也絕無盈余 ,生活可謂拮據。不然寧良也不會讓剛剛考中秀才的寧修去王家當賬房先生來填補家用了 。

對寧修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打贏這個賭約,不然將不可避免的去王家做工。

搞發明賺錢似乎是個不錯的想法。穿越小說中攀科技樹的男主角也似乎都是這么做的 。

不過搞發明不是動動嘴皮就行的。

寧修前世是化工博士不假 ,可如何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化工發明上卻是一個難題。

要知道這可是十六世紀末的大明,工業生產力十分有限,別說那些提純技術了 ,便是燒杯試管這些實驗室必備器材都不一定能輕易制造出來 。

......

......

ps:新書幼苗,需要大家的呵護啊。大家收藏的同時不妨投一投手中的推薦票票,推薦票是每天刷新的 ,不投的話也是過期的。看在老坤這么努力寫書的份上 ,大家不妨投一投推薦票,給老坤些支持 。新書期間新書榜的作用有多大,不用老坤說了吧?還望各位投一投推薦票助老坤沖榜啊 。新書期間不能爆更 ,老坤一直在努力存稿,上架之后一定會爆更回報諸位的支持的。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二章 蔥香手抓餅(上)

雖然寧修有信心憑借自己的技術搞出劃時代的發明,但也得建立在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

而現在的情況是寧家一窮二白,別說資金充足 ,就是一文錢都得掰成兩瓣花 。

那么,似乎就得換個思路了。

在大明朝,什么行業投入最小 ,賺錢最快?

寧修幾乎不假思索的想到餐飲業。

餐飲業需要的初始資金少,流水多,回報快 。最適合手上沒有多少閑錢的人經營。

何況寧修的老爹寧良就開了一家饅頭鋪 ,做餐飲也算對口了。

不過做什么著實有些令人犯難 。餐飲也分高端路線和平民路線。

眼下高端路線肯定是做不了 ,那就得期待薄利多銷,以量取勝。

民以食為天,普通百姓最看中的無非是食物分量足 ,味道可口 。

至于食物的外觀是否精致,絕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明確了目標群體后,寧修便開始思忖該做什么菜品。

他前世主業是搞化工研究 ,不過平日里也喜歡嘗試燒一些家常菜,手藝雖然不能和高端餐廳主廚相比,但也可算是小有所成 。

只不過這些菜品雖好 ,卻似乎并不足以為寧修帶來豐厚的回報 。

正自想著,他腦中忽然靈光一閃,興奮的揮舞著拳頭。

對啊 ,方才怎么就沒想到呢。

也許是他太過激動,屋內的動靜引起了老爹老娘的注意 。

“臭小子,你又在搗鼓什么!”

寧良面上可不好看 ,若不是老娘寧劉氏就在身邊 ,寧修真有些心里沒底。

“爹,兒子昏睡時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訴我一種美食的做法 ,說只要按照他說的去做一定可以生意興隆。 ”

“啊?”

寧良將信將疑的盯著寧修,把少年弄得好不尷尬 。

“老人家說他叫伊尹。”

托夢說既然已經祭出,寧修只得繼續編下去。

聽到伊尹二字 ,寧良直是瞪圓了雙眼道:“修兒你說,給你托夢的是伊尹? ”

寧修點了點頭 。

死鬼老爹這么驚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伊尹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 ,被奉為商元圣。

但伊尹還有一個身份是庖廚鼻祖 。

其創立了“五味調和說”、“火候論”。這一套理論指導了中國數千年的烹飪之法。

老爹寧良雖然是個蒸饅頭的,但勉強也可以歸到庖廚行列 。

就像讀書人信奉孔圣人一樣,在大明所有庖廚對伊尹都崇拜的五體投地 。

伊尹給寧修托夢 ,自然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他老人家托夢告訴兒子這美食做法,兒子尋思著應該可以大賺一筆,希望爹能夠試著做上些 ,看看行情如何。 ”

寧良顯然有些猶豫 。

伊尹老人家雖是廚界鼻祖 ,但畢竟已經仙去數千年,他老人家的口味在大明真的吃的開嗎?況且成本也是一個問題,蒸饅頭雖然賺的不多 ,但成本亦很少,屬于小本經營。

伊尹他老人家屬意的美食肯定是山珍海味吧?

寧修知道老爹是擔心錢的問題,便笑著問道:“爹 ,兒子想問一下如今面價幾何。”

寧良就是蒸饅頭為生的,自然對面價再熟悉不過 。

他隨口說道:“昨日我剛去買了一百斤面,花了七錢銀子。”

寧修心中飛快計算著。明代的斤比之后世要重一些 。后世一市斤是500克。而明代一斤是590克。老爹花了七錢銀子買到了一百斤面 ,也就是說一斤面要0.007兩白銀 。

寧修前世喜歡讀一些歷史科普讀物,對明朝后期的物價也有個大致的了解。

他知道萬歷年間一兩白銀相當于后世的六百元,購買力已經大不如明初。白銀的大量涌入導致物價上漲 。一石小麥要0.7兩銀子 ,一石粳米也要一兩銀子 。

他將自己知道的物價和老爹給出的實際物價進行了一番對比,確認無誤后長出了一口氣。

“這就是了,伊尹他老人家告訴兒子的這美食只用面粉 、蔥花、雞蛋即可 ,不需要花費太多銀錢。當然 ,如果爹愿意,也可以不用雞蛋 。 ”

果然,聽到只需要面粉、蔥花 、雞蛋 ,寧良的眼中冒出了兩道精光。

與蒸饅頭相比,這成本并沒有增加太多。何況死小子還說,未必一定需要雞蛋呢 。

嗯 ,倒真是可以試上一試。

......

......

“修兒啊,你快說說,這美食到底怎么做?”

寧良搓了搓手掌 ,嘿嘿笑道。

寧修見老爹已經被勾起了興致,心中暗暗得意 。

“爹,我們到廚房去說吧。”

父子二人相伴出了內間。

寧家饅頭鋪是前店后廠的模式 。這樣可以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 ,也可以極大的減少開銷。

寧修隨著老爹來到蒸饅頭的廚房,恭敬道:“爹,伊尹他老人家對兒子我說的這美食名叫手抓餅。既可以做早餐 ,也可以當做零嘴小食 ,最是親民 。 ”

稍頓了頓,他繼續說道:“這做手抓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和面 。兒子給您演示一下。 ”

說完竟然卷起袖子,從面缸中取了面粉倒在木盆里。接著他取了一勺鹽倒在另一只青瓷碗里 ,倒入溫水用筷子持續攪拌使鹽化開 。

緊接著,他把鹽水倒入木盆中,把面和成雪花狀 ,晾了盞茶的工夫。

之后他開始揉面團,這也是制作手抓餅最為關鍵的環節。

手抓餅的口感如何,直接由面團的質量決定 。

......

......

ps:此處出現的物價可不是老坤編的 ,而是查了《萬歷會計錄》、《宛署雜記》、《工部廠庫須知》。這三本書是萬歷前中后期最為權威的物價參考書,絕對準確。

為了寫《奮斗在晚明》,老坤真是查了無數資料 ,可謂費盡心血 。《寒門首輔》沒到萬訂是老坤的遺憾,希望這本《奮斗在晚明》可以彌補遺憾吧。

是的,老坤又回來了 ,滿血復活!讓我們一起奮斗 ,一起加油。寒門國士,揮動你們手中的推薦票吧,狠狠砸過來 ,讓我知道你們一直都在!

公布一下書友群:309429159,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聊天聊地聊歷史~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三章 蔥香手抓餅(下)

不得不說,老爹寧良買來的這批面質量還是很好的 ,制作手抓餅完全沒有問題 。

接下來他開始不停的摔面,使面團變得越發光滑。最后他取來一些菜油涂在了面團上。

一旁的老爹寧良和老娘寧劉氏都驚得目瞪口呆 。

平日,自家小子都是滿口的君子遠庖廚 ,別說干活做飯了就連廚房都不想進 。

今天他竟然自己揉起面來,看那架勢還是個行家老手!

可他們平日并未見兒子有這般天賦啊,難道這就是人們說的 ,‘秀才不出門 ,便知天下事’?

寧修取來了罩子罩在面團上醒面,等候時便沖老爹笑道:“爹,咱家平日都是賣饅頭?可曾經營過餅子一類的?”

寧良連連搖頭。

干一行精一行 ,做餅子和蒸饅頭看似差不多,可里面的門道相差著實不少。

“那爹可知道荊州府的餅子都是什么價?”

寧良沉聲道:“你吳叔家的糖餅,一文錢一張 。他家的餅子應該是江陵縣最貴的了。 ”

對于饅頭 、餅子的價格 ,寧良自然了然于胸。在他看來,糖餅制作起來費時費力,走量賺的還未必有他賣饅頭多 。

一文錢一張......

寧修不由得感慨 ,明代的物價還真是低。照理說,萬歷時期物價已經有所上升,但絕對仍是百姓能吃的起的良心價啊。

他之所以詢問老爹江陵縣城內的餅價便是想看看競爭對手都是怎么定價的 。

雖然手抓餅在大明并沒有出現 ,但同類的糖餅 、鹽餅還是有的。

營銷的關鍵就是價格定位。只有價格定好了,產品才有大賣的可能 。

待面醒好,寧修將其放在砧板上涂了菜油 ,并用面杖將其搟成了圓形。

接下來寧修取來大蔥剁成蔥末 ,將其均勻的撒在了面皮上。

寧修熟練的用刀將面皮上劃開數刀,繼而將面皮拉開 。

此時面皮正是似斷非斷,寧修將其按照順時針盤旋成面盤 ,再用搟面杖去搟 。

經過這一系列工序,手抓餅的面坯便制作好了。

寧修取來菜油涂在鍋底,再將面餅放入鍋中來煎。沒多久一張金黃澄亮的蔥油手抓餅便做好了 。

見老爹老娘一臉驚訝 ,寧修將手抓餅從鍋中取出,遞到二人面前道:“兒子的一點心意,請爹和娘嘗嘗鮮。”

寧良和寧劉氏各取了一半 ,焦黃的手抓餅剛一入口便刺激了二人的味蕾。二人閉上眼睛,細細品味這濃郁的香味 。

蔥香、油香、面香匯聚在一起,直是香哉美哉。與之相比 ,別說寧良蒸的饅頭了,便是老吳家的甜餅都相形見絀。

這種餅子如果真的鋪開來賣,寧家一定會賺的盆滿缽滿 。

果然是庖廚鼻祖伊尹老人家的手筆 ,就是不一般!

“爹 ,娘,這手抓餅的味道如何?”

見二人遲遲不說話,寧修還是有些緊張的。畢竟不同年代人的口味會有些許不同。他也不敢肯定大明朝的百姓真的會喜愛這手抓餅 。

“這餅子的味道實在太好了。 ”

寧良是個直腸子 ,絲毫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當即拊掌道:“修兒啊,你快教教爹怎么做 ,今晚爹就做個幾十張面餅出來晾著,明早煎出來,和饅頭一起賣!”

寧修聽得直翻白眼。這也太不看好手抓餅的潛力了吧 ,一次才做幾十張......

也罷,真金不怕火煉,好的東西總能出頭 。

“修兒啊 ,這餅子味道確實不錯 。若是真的能賣上錢,咱家的日子就能好過不少了。”

寧劉氏也是笑的合不攏嘴,自家兒子出息 ,最開心的自然是她這個做母親的。

接下來的時間 ,寧修和老爹老娘一起制作手抓餅的餅坯,端是全家齊上陣 。

一夜無話,翌日卯時 ,老爹寧良便早早起身準備煎手抓餅了。

來買饅頭的老主顧大多是天一亮就來,故而寧良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花了大半個時辰寧良才將幾十張手抓餅煎好,此時他已是汗如雨下 。

寧良還沒來得及歇上片刻 ,便陸續有老主顧來買饅頭。

他自然賣力的將手抓餅夸耀了一番。

“韓嬸子,這是某家新搗鼓出來的餅子,叫...叫手抓餅 。您要不要來兩張嘗嘗鮮? ”

“崔姑娘 ,這手抓餅酥脆可口,肯定合你的胃口。”

“王伯,這餅子雖然三文錢一張 ,但某家保證絕對是全江陵最好吃的。”

“...... ”

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幾十張煎好的手抓餅便全部賣出,樂得寧良合不攏嘴 。

這手抓餅比饅頭好賣多了 ,利潤又多 ,完全負擔得起兒子在縣學讀書的花銷。

寧修對幾十張手抓餅頃刻賣光并不感到驚訝。

他的定價雖然是吳家甜餅的三倍,但量足餅脆,又是新品式 ,自然會引得許多好奇的老主顧購買 。

三文錢說少不少,說多也不算多 。

那些江陵百姓肯花一文錢買一張糖餅,也絕對有能力花三文錢買一張手抓餅。

最重要的是手抓餅的品質在大明領先同類產片一條街。

在絕對的質量優勢面前 ,這點價格差距便不算什么了 。

何況,價格貴了并不一定是劣勢。便宜沒好貨的觀念根植人心,手抓餅的價格稍稍貴一些 ,反而可以使那些百姓心安。

“五十張手抓餅全部售罄......這才第一天就賣了一百五十文錢 。除去面粉 、菜油、蔥花和柴火的錢,足足賺了八十文,這可比賣饅頭賺多了。”

一家人吃晚飯時 ,老爹笑的合不攏嘴,將兒子夸得天花亂墜。

“爹,這樣兒子不用去王員外家做賬房了吧?”

“臭小子 ,你爹我像是那樣的人嗎 。 ”

寧良笑罵道。

寧修自然十分得意。手抓餅這種拳頭產品可比饅頭有技術含量多了 。產品有了技術含量才容易賣出價格 ,這種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

......

ps: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在書評區和老坤討論哈,如果老坤覺得好是會采納的。另外大家也可以在書評區提一些龍套的需求哈 。老坤覺得適合劇情的話,是會把龍套加入的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四章 賺錢讀書兩不誤

五十張餅的凈利潤是八十文,五百張餅的利潤就是八百文。

如果一天能夠賣一千張餅 ,就能賺上一千六百文。

嘖嘖 。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一千六百文是什么概念?

萬歷年間,教書先生向每名學生收取的整一年束脩也就是一貫錢。

寧家饅頭鋪如果火力全開 ,一年可以賺近六百貫錢,也就是說可以同時供養六百個娃娃到社學讀書 。

“爹,您一天能做一千張餅嗎? ”

有了美好的愿望自然還要考慮可行性。

老爹是這個行業的老手 ,究竟是否可行還要問過他老人家才是。

寧良正自偷樂,聽兒子提問直是嚇了一跳 。

“一,一千張?”

寧良連連搖頭 ,嘆聲道:“怎么可能做一千張呢。便是我和你娘一起來做 ,也不過能做個兩三百張。主要是我們還得蒸饅頭,能用的時間太少 。”

寧修聽到這里直翻白眼。蒸饅頭?那才能賺多少錢。放著手抓餅這種拳頭產品不去推廣,在蒸饅頭這種事情上耗費時間 ,難怪老爹這么些年來賺不到大錢,只能勉強糊口 。

“爹,那如果不蒸饅頭 ,全力來做手抓餅,您和娘能做多少張呢? ”

“不蒸饅頭?”

寧良愣了一愣,思忖了片刻道:“四五百張總是沒什么問題的 。”

寧修長出了一口氣。

四五百張手抓餅也不算少了。一天能賺八百文 ,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三百貫錢 。

“不過,如果生意好了,我可以雇一些人來做這手抓餅 ,一天做個幾千張也不是問題。 ”

寧良嘴角微微上揚,笑聲道。

寧修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啊 。咱們寧可少賺一點,也不要去雇傭外人來做餅。”

手抓餅本身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只是制作方法稍稍有些復雜罷了。

如果就這么輕易把制作方法透露出去 ,難保別人不會偷學仿制 。

在這個沒有專利可以申請的時代,一旦被人做出仿制品,原有產品就會受到很大沖擊。

手抓餅又是個沒有太大價格空間的產品 ,打價格戰絕不是寧修想看到的。

雖然出現仿制品是遲早的事,但寧修希望仿品出現的越晚越好 。

“修兒是擔心這手抓餅的制作方法被人偷學了去。”

老娘寧劉氏笑著解釋道。

寧修撓了撓頭道:“還是娘懂我,一年三百貫利潤也不少了 。 ”

寧良連連點頭:“不少 ,當然不少了 。”

三百貫錢,寧良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

一想到自己只要奮斗一年,就能賺到三百貫錢 ,他就跟吃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寧劉氏欣慰的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

手抓餅只要大賣,兒子就可以安心讀書。

富貴人家的孩子含著金湯匙出身 ,自然可以混吃等死快活一輩子。即便紈绔一些,家大業大也足夠他們敗得 。

但窮苦人家的孩子要想出頭,唯有科舉一條路。

縣府院、鄉會殿。

要想舉業有成 ,就得一關關的闖過去 。

真要是能在大比中殺出重圍 ,登天子堂,那這輩子便徹底轉運了。

跟著他爹做手抓餅蒸饅頭?那有個屁前途。

別看現在賺的多,官家真想拿捏整治寧家 ,有的是辦法 。

有道是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

在權力面前任何的財富都是虛無縹緲的,唯有手中握有權柄亦或是朝中有人做官 ,才能過的心安。

吃完晚飯,老爹和老娘去收拾碗筷,寧修則是返回自己的房間讀書 。

他是縣學生員 ,照理說應該每日去縣學點卯進學 。不過萬歷年間的公學氛圍已經大大不如明朝初年。生員們只要和教諭搞好關系,甚至可以不去縣學進學而去四海游歷。只要在科試時返回原籍參加考試即可 。

故而寧修不急著回縣學,對他來改善家境才是當務之急。

當然這并不是說他放棄讀書了 ,改善家境的同時也可以在家自學嘛。

作為歷史愛好者,寧修自然清楚科舉在大明意味著什么 。在這個八股取士的年代,一個讀書人沒有功名就和廢人沒有分別。

雖然他掌握了許多有用的信息 ,可以搞出很多發明來。但如果手中沒有權柄 ,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

故而這書還是要讀的,且必須要讀出一個名堂。

錢要賺,書要讀 ,一個都不能少!

好在寧修擁有原先小秀才的全部記憶,對基本的四書五經,朱子集注都了然于胸。加之寧秀才的八股文寫的也很好 ,算是小有天賦那類型,寧修再多多努力中舉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

寧修坐在書桌前平復了一番心情,翻開四書集注來看。

所謂四書集注指的就是《朱子集注》 ,朱熹他老人家給《論語》 、《孟子》、《大學》、《中庸》都做了注解。科舉考試題目多截取自四書中一句,但要承題破題就要從朱子集注的角度來,絕不是你想怎么寫就能怎么寫的 。

寧秀才是上等天資 ,基本功也很扎實 。

眼下寧修要做的就是化繁為簡,化零為整。

只有整體的把握朱子集注,才能融會貫通。

轉眼便過了三日 。

這日一早 ,寧修早早起床。

洗漱后 ,他來到前店見老爹和老娘已經在煎手抓餅了,不由得面色一紅。

“爹,娘今天生意如何?”

寧修爽朗笑道 。

“嘿嘿 ,昨日做的兩百張手抓餅全部賣完了。我和你娘正在現趕呢。 ”

寧良直是笑的合不攏嘴,朝裝銀錢的陶罐指了指,眼中透出兩道精光 。

“爹也別太急了。累了就休息一會。”寧修嘿嘿笑道:“恩 ,這賭約兒子可是贏了 。”

“臭小子,你不用見面就提醒老子,老子不會再逼你去王家當賬房先生了。至于休息嘛......若是平日你爹我還真想休息一番 ,可今日不成。張家的采買管事方才來了店里,要我在中午前做出一百張手抓餅,可怠慢不得! ”

張家?

寧修微微一愣 ,隨口問道:“哪個張家? ”

......

......

ps: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生活文,節奏會很輕松,不會有太多苦大仇深的東西 ,至少前期是這樣 ,也算是老坤的一次嘗試吧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五章 張江陵(為盟主戰Dna火加更!)

(感謝書友戰Dna火的豪賞 ,成為本書第一個盟主 。老火是從《寒門首輔》跟過來的老朋友了,特此加更感謝!求收藏,求推薦票!)

寧良笑罵道:“在咱荊州府江陵縣的地界 ,提起張家除了張閣老他們家還能有誰?”

張閣老?

如今是萬歷六年,內閣應該是張居正把持。

這位元輔先生自隆慶六年斗倒了高拱便一直把持朝政,幾乎是無人匹敵的狀態。

看看內閣中的成員吧 。

申時行是個深諳官場政治的老油條 ,張居正說東他不敢言西。張四維雖然是高拱的人,但一直隱忍蟄伏,也是張居正的點綴。呂調陽也是郁郁不得志 ,最終黯然辭官 。

在這種情況下,說張居正是權傾天下是一點不為過的。

寧修對張居正十分推崇,故而對于張江陵的人生軌跡可謂了如指掌。

萬歷五年張居正的死鬼老爹一蹬腿去見了閻王 ,對于張居正來說可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張居正恰在事業的巔峰期 ,若是按照慣例丁憂三年,是有極大風險的。

三年時間太長,對于身居高位的張居正來說是絕等不了的。若是有心人利用這三年的空歇期大做文章 ,或許等張居正丁憂回朝,朝中局勢已然天翻地覆 。

故而張居正自導自演了奪情大劇。所謂奪情,就是以朝廷的名義挽留要丁憂守孝的臣子。因為奪情是天家的意思 ,故而臣子大多可以留任,也算是在忠孝之間作出了取舍 。

不過朝中有人看出了奪情是張居正的意思,一干倒張派以為時機到了便紛紛上疏彈劾張居正 。

國朝以孝治天下 ,作為內閣首輔不為去世的父親守孝丁憂是很為人不齒的。加之張居正鋒芒畢露,反對派士氣高漲,奪情風波鬧得不可收拾。若不是天子站出來力挺元輔先生 ,廷杖了一干彈劾張先生的‘佞臣’,這道坎兒張居正還真不一定能邁過去 。

張居正最后成功勝出,得以奪情留任。不過也許是這次倒張行動聲勢太過浩大 ,張居正多少留下了心理陰影。次年也就是萬歷六年 ,張居正于三月中旬從京城出發返回江陵老家,給老爹辦理喪事 。

細算一算,如今張居正不正應該在江陵城中嗎?

寧修心臟砰砰直跳 ,既興奮又緊張。

他實在想不到歷史會如此的巧合,讓他穿越到張居正回鄉葬父這個時間點。

寧修前世最喜歡看的就是晚明史,對萬歷一朝的君臣可謂研究的透徹 。他是張居正的鐵粉 ,如今有機會親眼見到這位千古名臣,心情自然是難以形容的。

“爹,張家那采買管事來時可得叫上兒子我。”

寧修和聲道 。

寧良好奇道:“怎么 ,你想結交這采買管事? ”

寧修點了點頭道:“手抓餅既可以走平民路線,也可以賣給達官顯貴。這些日子來,咱家賣的手抓餅都只加了蔥花。如果賣給張家這樣的豪族 ,可以稍稍改良一番 。”

稍頓了頓,寧修繼續道:“如果加入雞蛋 、培根、口感就會更好,價格也可以賣的更貴一些 。”

老娘寧劉氏好奇道:“修兒 ,這雞蛋我知道 ,可培根是什么東西? ”

“呃......”

寧修冷汗直流,連忙道:“就是煎豬肉條。這東西配上手抓餅,味道簡直絕了。”

誰知寧劉氏卻是蹙眉道:“豬肉條?這玩意不成吧 。達官顯貴哪有吃那玩意的 ,豬肉也只有窮苦人家才會吃。 ”

寧修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

后世的培根肉不是無數文藝青年追捧的美食嗎?怎么在大明朝,會這么不受達官顯貴待見?

寧劉氏解釋道:“豬肉太臟,縉紳老爺們自然不愿去吃 。他們吃的都是牛肉。”

“朝廷不是命令禁止宰殺耕牛的嗎?”

寧修隨口問道。

“耕牛自然不能宰殺 。但病牛死牛一直都是可以宰殺的 ,只需要提前向官府報備。 ”

寧良蹙了蹙眉,對寧修提出這個問題絲毫不感到驚訝。

畢竟兒子不事農桑,一心只讀圣賢書 ,對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未必有多了解 。

“那便用雞鴨肉替代吧。”

寧修可不認為他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大明達官顯貴的飲食習慣。豬肉既然不被縉紳所喜,那就只能用替代品 。

名門望族能吃到牛肉,那是因為他們關系到位 。向官府報備的病牛死牛數量有限 ,像寧家這樣的普通小戶是不太可能買到的。

豬肉不行,牛肉買不到,用雞鴨肉替代就是最好的選擇。

“雞鴨肉?”

寧良撓了撓頭道:“這不算肉啊 。 ”

寧修猛然間想起自己讀過的一篇文章 ,講的就是雞鴨等禽肉在大明并不歸為肉類 ,只能算是開胃小菜。

“額,那試試羊里脊肉吧。 ”

寧修心中著實有些無奈 。雞鴨肉看來比豬肉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明縉紳的飲食習慣還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羊里脊自然是可以 ,不過這膻味如何解決?”

寧修笑道:“這個好辦,爹用米醋將羊里脊浸泡一個半個時辰即可。至于價格嗎,就定在一張二十五文錢好了 。”

“漲這么多? ”

寧良是個老實巴交的漢子 ,聽兒子獅子大開口定了個這么高的價格著實有些驚訝。

“一片羊里脊就要五文錢,二十五文的定價也不算太高了。再說,張閣老家吃的東西自然要比尋常百姓貴上一些 ,不然怎么能襯顯出閣老的尊貴 。”

“好了,你爹我知道了,便依你說的 ,定為二十五文一張。一會便讓你娘去把羊里脊買回來。等那張府的采買管事來了,我便喚你來 。”

寧修心中大喜,心道只要結交了這張府的采買管事 ,說不定真有機會和這位張太岳見上一面 。

張居正的人生轉折點便是萬歷六年 ,這一年他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也是從這一年起,各種病癥接踵而至。

張太岳的事必躬親導致了身體的透支 ,也給他萬歷十年病逝埋下了伏筆。

如果有可能,寧修還是希望他這只小小蝴蝶能夠震動翅膀,改變張居正的人生軌跡 。

張居正若是不那么早逝 ,戚繼光便可以得到保全,整個晚明歷史或許就會改寫!

......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六章 與人方便即是與己方便

不得不說張家人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

一個時辰后,張府的采買管事便來寧家饅頭鋪取手抓餅。

寧良連忙叫來寧修,一邊賠笑一邊解釋道:“給閣老準備的這批手抓餅與普通鄉野村夫吃的不同 。這些手抓餅加入了羊里脊 ,又有上好的黃醬,味道十分特別,故而二十五文一張。 ”

那張府的采買管事張敬不由得蹙眉。轉眼的工夫 ,手抓餅的價格就翻了數倍 ,實在讓人有些接受不了 。

張家是財大氣粗,但也沒有道理被這么敲竹杠吧?

“我說寧掌柜,做生意不是講究一個信字嗎?言無信不立 ,你這樣坐地起價以后還怎么開門做生意?”

寧良是個老實巴交的漢子,一下被張敬問的面色通紅,支吾不言。

寧修心中暗嘆 ,忙上前一步解釋道:“大管事,小子斗膽一言。孔圣人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給閣老做的餅子自然要精細料理,所花費的心力也是一般餅子的數倍,這個價格并不算高 。”

“哦? ”

張敬顯然有些驚訝 ,抬了抬下巴沉聲道:“你讀過書?”

在他看來這寧家饅頭鋪里不過都是一些粗鄙民夫,竟然有人能出口成章。

寧修和聲道:“小子寧修,乃是江陵縣學生員。”

前面的鋪墊就是為了讓張敬問出這句話 。即使讀書人在晚明不再那么值錢 ,但也是讀書人 ,不是商賈民夫可比的 。

張居正就是少年神童,以文揚名,跟其打交道最好還是沾染些文氣的好。

“原來是個秀才相公。 ”

張敬的態度明顯好了不少 。明代對讀書人有諸多優待 ,秀才便可以免除一切徭役賦稅。雖然秀才并不像舉人那樣擁有做官資格,但也可以勉強在地方做個縉紳。

“孔圣雖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但你怎么證明你家做的這餅子就是精細的呢?”

寧修早有準備,當即答道:“不如大管事將這一百張餅子先取走,待閣老和諸位公子小姐吃過評價后再來付錢 。若是閣老覺得這餅子做的不夠精細 ,就權當小子請閣老的。”

一旁的寧劉氏急的直瞪眼,可張家的采買管事張敬就在旁邊,她又不敢多說什么。

這個倒霉孩子怎么敢擅作主張 。這可是一百張手抓餅啊 ,就這么白送給張家?

張敬愣了一愣,旋即大笑道:“有趣有趣,你這小相公倒真是有幾分意思。 ”

說完擺手道:“張家豈是買東西不付錢的 ,這是三兩銀子 ,你且拿去不用找了。 ”

說完他從褡褳里取出一錠銀子,放到了寧修手中 。

“多謝大管事!”

一口氣給出三兩銀子,不愧是張家 ,就是豪氣!

寧修心中暗爽不已,此前寧家靠蒸饅頭,一月的盈收也沒有三五兩 ,如今一天就賺到三兩,主顧還是荊州府最大的地主張閣老他們家,拿出去可以吹一年。

他之所以肯定張敬肯掏這個錢便是因為他對明朝大戶家的各項采買制度十分了解。不光是張家 ,幾乎所有的豪族大戶,采買一項的油水都是很足的 。

主家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與其阻塞不如疏導。故而大戶地主們也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于默認了采買人揩油的行為。

等到每月核對賬目時 ,他們會將實際花銷和采買人報的預算進行核對,只要出入不是太大也就不會深究 。

換句話說,張敬肯直接將銀錢付足并不是因為他感念寧修的高義與急智 ,而是因為陳家手抓餅的單價上漲 ,他報的預算就能跟著上漲。而張府每月核算對賬時,他能夠貪掉的火耗就會大增。

如果一張餅子定價是三文,他最多貪掉一文 ,但如果一張餅子是二十五文,他就可以貪掉七八文 。

反正是按照百分比來算火耗,寧家定的單價越高 ,對張敬越有利。

和聰明人打交道果然很讓人暢快,張敬笑瞇瞇的打量著寧修,心道孺子可教也。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此子不愧是秀才相公,就是比那些粗鄙民夫上道 。

卻說張敬揮了揮手命府上仆從將一百份油紙包好的手抓餅搬離了寧家饅頭鋪。

寧良連忙從寧修手中搶過銀子,放到嘴里咬了咬。

“嘿嘿 ,真的是銀子 。你爹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這么重的銀錠呢。”

寧修翻了一記白眼,心道咱能有點出息嗎?

不過是三兩銀子就高興成這樣,要是三十兩 ,三百兩 ,三千兩呢?

以手抓餅的美味程度要想賺到三千兩并非沒有可能,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產量問題。

“好兒子,真是爹的好兒子啊 。修兒啊 ,你這腦子是怎么長的,書讀的好又會賺錢 。 ”

寧良搓著手掌,對寧修一通稱贊。

“今晚咱們爺倆好好喝兩杯!”

人逢喜事精神爽 ,寧良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感慨道。

“父親有命敢不從耳?”

寧修拱手笑道 。

江陵張宅,太岳堂。

張居正一身便袍端坐在書案前翻看著從京師飛騎送來的奏疏副本。

雖然他三月中旬便離京返回江陵老宅葬父,但朝中之事無論巨細他都要過問 。

天子隆恩 ,命六科給事中將奏疏謄抄一份送到元輔先生老家,如何票擬決斷全憑張居正一人之意。

“懋修,你覺得陛下增金花銀二十萬兩入內庫是為何意? ”

張居正蹙著眉頭放下奏疏 ,沉聲問道。

“回稟父親大人,孩兒以為陛下此意是為養廉 。”

回話的是張居正的三子張懋修,也是六個兒子中張居正最喜愛的。張懋修是嘉靖三十四年生人 ,今年二十三歲 ,明年就要準備參加鄉試。

張懋修自幼‘積學好古,清約寒素’,沒有一絲一毫的紈绔子弟氣息 。加之其性溫良 ,又極孝順,張居正對其疼愛便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張居正一直把三子當做接班人培養。

......

......

ps:明代一錠三兩銀子大概是現在的120g,算是小元寶吧 。另外明代的銀價真的變化蠻大的 ,基本從萬歷開始白銀大量涌入,變得不值錢了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七章 連張閣老都夸的手抓餅

他在朝中推行改革,樹立了無數仇家。光看去年的奪情風波就知道了,那些人平日里隱藏在暗處 ,一有機會就會跳出來狠狠咬他一口。他在世還壓得住,若是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女如何招架的了?

要想讓張家的富貴一直延續下去 ,就得讓兒子們投身官場 ,做到宰輔高位 。

唯有手中攥有權柄,才能真正心安。

“此話怎講?養廉和增金花銀入內庫有何關系?”

“父親大人,我朝士大夫俸祿極低 ,若是只吃俸祿難免過的拮據。陛下將金花銀入內庫看似是為了自己,實則是為了賞賜大臣 。一百二十萬兩庫銀,多少可以緩解一些官員的壓力 ,至少京官這一塊不必再火中取栗了。 ”

張懋修恭敬作答道。

張居正搖了搖頭道:“若僅僅是這么簡單就好了 。京官有地方官的敬奉,地方官有火耗。他們有的是辦法撈錢,所撈銀錢數萬數十萬兩 ,又怎會把區區內庫賞賜放在心上。陛下的心是好的,但只怕收效甚微 。”

沉默了良久,張居正嘴角微微上揚道:“不說這些煩心事了 ,這寧家餅子你吃過后覺得如何?”

張懋修恭謹答道:“父親大人可是說的那寧家手抓餅? ”

張居正輕點了點頭。

張懋修接道:“這手抓餅味道醇香,外酥里嫩,油而不膩 ,是孩兒這些年來吃過味道最好的餅子了。”

張居正欣然贊同道:“不錯 ,為父也覺得這手抓餅的味道十分特別,你大父去世,為父操持喪禮已是身心俱疲這些日子一直沒有什么胃口 。唯獨這手抓餅讓為父起了興致 ,一連吃了三張 。”

“恭喜父親大人。 ”

大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

張懋修既為人子,父親的喜怒哀樂就是他的喜怒哀樂 。父親茶飯不思 ,他也就抑郁不已。父親喜笑顏開,他便能跟著心情悅然。

“恩,為父命人去打聽了一番 ,你可知這家寧家食鋪是做什么的?他們之前是蒸饅頭的 。 ”

“啊?”

張懋修訝然失聲。

“蒸饅頭的能做出這么美味的餅子?”

張居正不疾不徐的說道:“這寧家食鋪是一對夫妻經營,之前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這手抓餅推出 ,可謂一夜揚名。為父覺得不太可能是這對夫妻做出的這手抓餅 。 ”

張居正活了大半輩子,識人斷人的本事已登峰造極。在他看來,寧氏夫婦絕不可能做出如此美味的手抓餅 ,若是能做出他們早就做了 ,何必等到清貧拮據難以為繼時再出手?

“張敬回稟時說,這寧家掌柜有一子名寧修,頗有才氣。為父覺得手抓餅可能是此人所作 。”

“寧修?聽頌之兄提起過 ,似乎是江陵縣學一生員。”

“就是此子。 ”

以張居正的地位,在江陵就是土皇帝 。江陵乃至荊州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他的視線范圍 。

“你去把這寧修喚來,為父想與他會上一會。”

張居正捋著頜下長髯 ,淡淡笑道。

......

......

寧修正自在屋中讀書,老爹寧良便奪門而入,大口喘氣道:“修兒 ,快,快隨爹到前店來 。”

“發生什么了,爹您慢些說。 ”

寧修放下書本 ,和聲道。

寧良卻是一把抓住寧修胳膊把他拽了起來 。

“來不及慢慢說了,張家三少爺已經到了店外了。”

“張閣老家的三公子?”

寧修也是一臉驚詫。

“不是他還能是誰 。這張三公子可是閣老最看重的兒子,一直侍奉在左右。他點了名要見你 ,你快隨爹來吧。 ”

寧修心中暗爽不已 ,看來這手抓餅的作用已經漸漸顯現了出來 。

只要能夠和張家搭上話,以后的路就會好走很多。

“兒子這便隨爹去。”

寧修隨著老爹來到前店,見一個身著月白色蘇綢直裰的俊秀男子正自踱著步 。侍候在他身邊的是幾名張家的仆從 。

這人應該就是張懋修了吧?

作為一名晚明史研究愛好者 ,寧修對于張居正的了解可謂透徹。

張居正育有六子。長子敬修,次子嗣修,三子懋修 ,四子簡修,五子允修,六子靜修 。另有幾個女兒 ,只不過記載不詳。

這六個兒子中長子萬歷八年中進士,次子是萬歷五年的榜眼,三子是萬歷八年的狀元 ,四子在錦衣衛衙門任職,五子蔭尚寶司司丞,至于六子 ,因為年幼沒來得及安排張居正就病逝了。

張居正憑借自身權勢給兒子們鋪就了如此通暢之路 ,真是讓人感慨羨慕啊 。

“張三公子!”

寧修笑臉相迎,沖張懋修拱了拱手道。

張懋修怔了一怔,旋即道:“這位可是寧修寧公子? ”

寧修連忙擺手道:“當不起公子二字。 ”

張懋修如今只是個秀才 ,不過按照歷史的進程,明年鄉試,張懋修必定中舉 ,而后年的大比張懋修則會中狀元 。一同中進士的還有張家大郎張敬修,以及次輔張四維家的公子張泰征。

一想到這里,寧修心中就十分痛苦啊。

鄉試還好說 ,張懋修,張敬修,張泰征應該是會在順天府參加鄉試 ,不會占名額 。可會試、殿試怎么辦?

跟首輔 、次輔之子爭名次這不是找死是什么?

哎,還是老老實實以中進士為目標吧。

公子不讓叫,張懋修又想喊寧修同學 ,但一想到他是在國子監讀的書 ,寧修是在江陵縣學,壓根就不算同學。

張懋修思忖了片刻,淡淡道:“我稍年長幾歲 ,稱呼你一聲賢弟可好?”

寧修心道你是相府公子,自然你說了算 。

“懋修兄折煞小子了 。”

“今日愚兄是奉了家父之命,請寧賢弟過府一敘。不知寧賢弟可有時間否。 ”

奉了父上之命?

寧修愣了一愣 ,張居正要找他去聊天?

“閣老有命,小子安敢不從 。”

“這便好。”

張懋修淡淡笑道。

......

......

ps:張居正一共六個兒子,張懋修行三 ,后來萬歷八年中了狀元,值得提上一提 。

另外票票不要停啊,諸位請用推薦票砸死我吧 ,讓我幸福的暈過去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