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局連把刀都沒有

渾渾噩噩 、暈暈沉沉之中,劉晉覺得自己頭痛欲裂,有大量的信息不斷的涌入大腦之中 ,這些信息似乎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 ,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古人 。

“我這是歷史小說看多了?”

腦海中,劉晉這樣想到。

作為一名擁有十多年網文歷史的骨灰級老書蟲,劉晉看過的小說沒有一萬也有幾千了 ,其中他最喜歡的網文小說是歷史穿越類的小說。

最近他剛剛迷上了一本歷史穿越小說,作者文筆相當不錯,沉迷其中的劉晉真的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一連好幾天的時間都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 。

所以大腦之中多出了一個古人的從小到大的信息,劉晉還以為自己是太沉迷于小說之中 ,這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導致的 。

朦朦朧朧之中,劉晉吃力的睜開自己的雙眼,一點點光線折射進來。

破舊的小屋 ,窗戶上面的窗紙都已經完全破爛,靠著窗戶,一張破舊的書桌只有三條腿是完好的 ,另外一條腿竟然還是用一根木根支撐起來。

書桌上面整齊的擺放著幾本略顯破舊的書籍 ,這書籍并不是現代的書籍,而是古代線裝的那種書籍,書籍的紙張一看就很粗糙 ,遠不如現代的紙張白潔 。

除了幾本書,還有幾只毛筆,這毛筆筆鋒已經開叉 ,上面的狼毫毛都已經掉落了很多,不過卻是洗的干干凈凈。

硯臺則是一塊隨意從河邊撿回來的石頭打磨而成的,黃褐色的斑點都清晰可見 ,里面還有一些已經干涸的墨水,似乎已經有幾天沒有使用了。

除了這個書桌之外,整個小屋也僅僅只有劉晉躺著的床了 。

這床也是用土和幾塊木板搭建而成的 ,上面鋪了一層厚厚的干草,至于劉晉身上蓋著的被子,上面打滿了補丁 ,在一些破爛之處還能夠看到一些結團發黑的棉絮。

“我這是穿越了? ”

劉晉擦了擦自己的眼睛 ,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盡管自己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的家庭,但是長在新時代,縱然再貧窮也不至于到這樣的地步 ,更何況,這場景一看就知道是古代貧窮人的家 。

“啪~”

劉晉狠狠的給自己一巴掌,頓時臉上傳來一股劇烈的疼痛感。

“我這是真的穿越了?”

劉晉整個人都變的有些呆呆的。

這好好的看著小說 ,過著快樂的小日子,竟然一下子就穿越了 。

“賊老天啊! ”

“穿越就穿越吧,你好歹也讓我的起點高一些吧 ,小說當中的穿越大軍,不是穿越成為皇帝皇子公侯,至少也是要穿越成為地主家的傻兒子之類的吧。 ”

“到了自己呢 ,看這個樣子,我這是開局連把刀都沒有的節奏,別不說一條狗了。”

很快 ,劉晉結合腦海中多出來的信息 ,頓時就明白自己的處境,忍不住都要跳起來,指著天罵起來了 。

原來劉晉并不是全部穿越過來了 ,僅僅只是靈魂穿越到了古代 。

眼前這個身體的原主人也是叫劉晉,還是一個讀書人,并且已經取得了秀才的功名 ,就等著明年秋天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只要能夠鄉試考中就成為了擁有特權的舉人老爺。

按理說,這樣的開局 ,劉晉不應該指天罵娘的,畢竟在明朝,讀書人的地位那可是相當高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可不僅僅只是口號,而是實打實的有各種各樣的特權。

除了當官做老爺就不說了,還可以不用納糧 ,也不用去服徭役 ,換成現代來說就是不僅僅可以去當官,還可以享有免稅、免除給國家白白做工的特權 。

要知道在古代,納糧和服徭役這兩樣東西是生下來就不可避免的 ,只要不想當反賊,不想當流民,不是貴族 ,這兩樣東西就會如影隨形,相伴一生。

只有成為了士大夫,那么就可以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成為擁有特權的存在。

而一旦成為特權階級,自然而然就會大量的人依附過來 ,將自己的田地掛靠在你的名下,僅僅只是一個掛名費就可以坐在家里分享農民一年的辛勞所得,至于嬌妻、小妾之類的 ,在這個時代就更不用說了 。

只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成為舉人 ,也就是通過鄉試考試,成為舉人老爺才可以。

可是偏偏還僅僅只是一個秀才就被后世的劉晉所占據,叫一個后世的人來參加這個時代的八股科舉考試 ,劉晉覺得自己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這也是劉晉為什么要指天罵娘的原因了 。

沒有中舉,這意味著劉晉依然還是沒有擺脫原有的階層,也同樣意味著劉晉依然需要納糧 ,依然需要服徭役,至于當官發財之類的就別想了,后世穿越而來的劉晉根本就不可能通過科舉考試成為舉人的。

“你好歹也是成為舉人之后再被我穿越啊。”

劉晉欲哭無淚 ,看著家徒四壁,一陣陣的冷風通過破窗戶這里不斷的吹進來,讓劉晉忍不住打個寒顫 。

通過這具身體前主人的記憶 ,劉晉知道,現在是弘治十年,屬于明朝中葉。

這個時候小冰河期已經到了 ,此時也不過才剛剛過了中秋 ,可是天氣都已經非常的寒冷,外面都已經結起了冰霜。

這寒風一陣又一陣,讓劉晉瘦弱的身體都忍不住死死的躲在被子里面 ,只是這個被子估計已經有很長一段歷史了,保暖效果實在是堪憂 。

同時劉晉也是嚴重懷疑,在黑黑棉團之中是不是會有一些小動物之類的存在 ,一想到這里,劉晉也是忍不住想要將被子給扔掉,可是一陣寒風吹來 ,想了想,劉晉又覺得和小動物住在一起或許會更暖和一些 。

“坑爹的穿越啊。 ”

蜷縮在被窩之中,頭枕著雙手 ,劉晉忍不住仰天長嘆。

后世的劉晉雖然也是非常普通的家庭,但至少來說有一處遮風擋雨的家,冬天的家里也有暖氣 ,可以光著膀子一邊吃冰棍一邊看外面的雪花飄落 。

盡管說無法山珍海味 、餐餐大魚大肉什么的 ,但是一日三餐頓頓有肉,吃個飽飯也是最基本的了,甚至于偶爾也能夠邀上三五好友下館子 ,喝點小酒,吹吹牛什么的。

可是通過腦海之中的記憶,劉晉清楚的知道。

在這個時代 ,縱然是地主家的日子也絕對達不到后世的普通人的標準,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古代,所有的一切都維系在土地之上 。

而土地的出產是極為有限的 ,遇到風調雨順的時候還能夠勉強過下去,可是現在是小冰河期的開始,在小冰河期的影響下 ,天寒地凍,糧食的產量大大減少,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顆粒無收的情況。

即便是地主 ,在農民沒有收獲的情況下 ,地主家也不會有多少余糧,而且收上來的都是糧食,想要餐餐有肉 ,地主家的日子也沒有這樣奢侈。

劉秀才雖然是秀才,但是家里僅僅只有祖上傳下來的十幾畝田地,也正是靠著這點田地 ,劉秀才的母親王氏才能夠將劉秀才送去私塾讀書,考到了秀才 。

但古代讀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普通人家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一個讀書人的消耗 ,一般也只有家底殷實的地主之家才能夠支撐一個讀書人。

古代首先就是需要一筆不菲的束脩,這束脩是給私塾老師的,一般越好的老師 ,束脩就越貴,畢竟老師也是人,也是要吃飯的 ,不可能免費教你讀書寫字的。

除了束脩之外 ,讀書所需要的筆墨紙硯同樣非常貴,別的不說,單單是書本這個在現代稀松平常的東西 ,在古代就貴到讓人難以置信 。

在古代,沒有現代先進印刷技術的情況下,一本書要多少錢呢?

以宋朝為例 ,一兩黃金兌錢36貫錢,有本書叫《大易粹言》,它的成本是3.3貫 ,大約是2.8克的黃金,而黃金在現代大概要300一克。

所以,印這么一本書 ,成本就需要840塊錢,后來還有個官員專門給書籍定價,這本書更是翻了一番 ,賣出一千多塊錢的高價來。

這還僅僅只是簡單的換算 ,事實上,在古代,黃金的價值遠比現在的黃金更值錢 ,而古代的人在小農經濟的情況下,一文錢的獲取難度要遠大于現代 。

可見這書本在古代是何等的昂貴,一般的普通人家 ,別說是讀書,單單是一本書就足以打消你送孩子去讀書的念頭了 。

更何況還有束脩 、筆墨紙硯,另外既然是清高的讀書人 ,那自然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這田里、家里里里外外多張口,少個勞動力 ,這一進一出之下,能夠支持起讀書人的家庭都是殷實的家庭。

很顯然,劉晉穿越的這個家離殷實兩個字是差了很遠的 ,不讀書的話 ,勉強溫飽還是可以的,而僅僅十幾畝地,想要支持劉晉讀下去 ,這日子可想而知了。

劉晉伸手摸了摸自己肚子上面的排骨,再看看細小的手臂,忍不住再次罵了起來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

“坑爹的穿越啊!”

劉晉再次指著天罵道。

“穿越成這樣 ,你好歹也是給個金手指什么的,不然我怎么在這個時代混,豈不是要丟光了穿越大軍的臉面。”

“別人好歹也是知道玻璃如何去做 ,至少也是能夠搞點小產業攢點家當,又或者是知道蒸汽機 、珍妮紡紗機之類的 。 ”

“可是,我是文科生啊 ,偏偏還是一個學渣 ,牛頓的三定律也僅僅只是知道他是被蘋果給砸到腦袋想出來的。”

“這穿越大軍的利器什么玻璃啊、紡紗機、還有煉鐵 、火藥配比什么的統統一竅不通,穿越還是魂穿,連個番薯、玉米、土豆之類都沒有帶個過來 ,不然好歹也能夠靠這個混個鐵飯碗之類的。”

想起自己以前看到那些歷史穿越小說,劉晉都忍不住哭了,這是真的哭了 。

劉晉那個后悔啊 ,要是知道自己看小說會穿越的話,當初看那些歷史小說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的仔細看一看怎么做玻璃,怎么搞紡紗機之類的 ,讀書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的學好數理化,這不僅僅走遍天下都不怕,連穿越了也是能夠用的上。

“叮咚 ,您的私人定制金手指到賬,請您接收。 ”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在劉晉的腦海中響起 ,讓劉晉整個人都忍不住驚喜的差點跳了出來 。

“哈哈~果然不愧是穿越大軍 ,出身不好,金手指來湊,總是要混出點人樣來的。”

劉晉心里面頓時就樂呵了。

在劉晉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界面 ,這界面有點像是各種游戲里面的技能天賦圖一般,大部分的地方都暗的,根本就看不到什么 ,僅僅只有開頭的地方是點亮的 。

“什么破金手指,怎么也沒點說明啊 。”

很快,劉晉也是忍不住再次罵了出來 ,因為研究了大半天,劉晉赫然發現,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現 ,除了剛剛開始出現的那道聲音,除了腦海中出現這個界面,似乎什么都沒有。

這個金手指既沒有繼續發出任何的聲音 ,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 ,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利用,似乎好像確定暫時來看是沒有什么用的。

“喂,金手指? ”

“系統?”

“賊老天?”

“你好歹給點反應啊 ,你這樣叫我怎么去用,好歹給點任務啊 、抽獎啊、經驗點什么之類的,這樣才更合理一些吧 。 ”

劉晉在腦海中對著金手指不斷的吶喊 ,可是這金手指就是不為所動,沒有任何的反應,這讓劉晉也是忍不住一陣泄氣。

“難道是我沒有激活的緣故? ”

“還是說有什么特別的觸發條件?”

“又或者我是在做夢 ,眼前的一切都是假的?”

想到這里,劉晉又忍不住對著自己的大腿狠狠的一掐。

“哎呦~ ”

一陣非常真實的疼痛感再次傳來,讓劉晉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是真的穿越了,而且還是帶著金手指穿越了,只是這坑爹的穿越 ,坑爹的金手指 。

“唉~既來之則安之 ,好歹也是穿越大軍的一員,好歹也是有個金手指。”

良久,劉晉也是無奈的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 ,腦海中則是開始仔細的整理起原先這具身體主人的記憶。

現在是弘治十年,也就是1497年,明朝已經有120年歷史 ,正處于明朝中期 。

當今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明朝歷史上第九個皇帝,弘治皇帝為人寬厚仁慈 ,躬行節儉,不近聲SE,勤于政事 ,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 ,驅逐奸佞 ,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 ,史稱弘治中興。

縱然是明朝的皇帝一個個被都后世修書的人給黑的一塌糊涂,但是對于弘治皇帝,依然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 ,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有歷史學者就評價說,明朝傳到他手中 ,還能夠在綿延100多年的,其中他的功勞功不可沒,要不是弘治皇帝 ,明朝極有可能傳承不到200多年 。

劉晉作為一名歷史小說迷 ,自然而然也是看過很多穿越到弘治朝的歷史小說,弘治皇帝統治的時期雖然算不上是明朝最好的時期,但至少來說 ,絕對是最讓人安心的一個朝代。

明朝讓人聞風色變的廠衛在弘治皇帝的管轄下也是人畜無害,朝堂之上的大臣也不是那種權臣,各個方面在都非常不錯。

只是可惜的是 ,弘治皇帝英年早逝,到弘治十八年年僅三十六歲就駕崩了,接替他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又是一個愛玩的主 。

這是這個時代的背景 ,對于劉晉來說,至少還算不錯 。

只是明朝開國到現在已經120多年,隨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 ,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到來,美洲的高產 、耐寒、耐旱的玉米、土豆 、番薯之類的農作物又還沒有傳到大明這里。

一旦有個災荒年之類的立刻就會流民四起,活不下去的農民也是紛紛舉起了起義的旗幟 ,而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又越演越烈 ,可以說也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年代。

特別是這具身體的主人劉晉還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人,這個位置放在后世的話大概就是河北省秦皇島市下的昌黎縣 。

這里放在現代的話,位置還是相當不錯的 ,因為離京津之地很近,同時這里還是渤海邊,這又靠海 ,又靠京津之地,位置可想而知了。

但是這是明朝,這是封建的農耕社會 ,是小農經濟的時代。

這里雖然靠近北京,但是古代交通不便,出門基本靠走 ,關鍵是歷朝歷代都限制老百姓的出行,想要出遠門之類的需要找地方政府開具路引,沒有這個東西 ,你出遠門的話就是犯法 ,要被治罪的 。

所以縱然是靠近天子腳下,想要去一趟北京也是很難的事情。

至于說靠海這個優勢,那更是不用提了 ,明朝從朱元璋開國開始就例行海禁,目的是為了嚴防從元末就開始出現的倭寇 、海盜。

雖然永樂年間的時候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開放的僅僅是官方渠道的朝貢貿易 ,民間私人依然不準出海,而后隨著倭寇之患越演越烈,海禁的政策也是越來越嚴格 ,以至于到了片帆不得下海的程度 。

這靠海可不像后世,意味著可以去下海捕魚,可以搞港口建設 ,可以招商引資,意味著便捷的海洋交通等等。

在這個時代,靠海對于沿海的老百姓來說不僅僅沒有任何的好處 ,而且還是清苦的代名詞。

這靠海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最下等的田地 ,產出遠遠比不上內地的平原,更比說和魚米之鄉的肥沃田地相比了 。

永平府昌黎縣這里還算好一些,是北方靠海 ,如果要是在東南沿海地區,這時刻還要擔心倭寇和海盜的襲擊,情況就更糟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 ,靠海的人比起靠山的人要窮很多、很多,至少靠山的人還可以吃山,柴火什么的至少不用犯愁吧 ,偶爾運氣來了,還能夠有點野味。

這靠海的人,如果不能下海的話 ,日子可想而知 。

當然在這個時代,縱然是允許你下海,在航海技術有限的情況下 ,在大海之中搏浪 ,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的還是運氣 。

劉晉仔細的整理著腦海之中的記憶,結合自己所看過的歷史小說 ,自己學過的歷史、地理知識等,也是大致的弄清楚了現在的情況,可以說起點真的很低。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3章,母親王氏

“唉 ,科舉是考不成了,我一個現代人考八股文,估計現在的秀才身份都要被人給剝奪了吧。”

“可是不去考科舉的話 ,一時半會也想不出該做些什么,朱重八給所有的人定下了身份和職業,軍戶是軍戶 ,工匠是工匠 ,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是如此,想要跨行搞副業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特別是對于我這種無權無勢的平頭老百姓而言,難道要安安分分在一畝三分地上勞累到死? ”

劉晉枕著頭,思索著以后的出路 ,可是想來想去,似乎好像也只有科舉這一條道路是比較好的道路 。

可是偏偏劉晉是后世之人,想要走科舉之路 ,學四書五經來翻身,想到這里,劉晉都忍不住愁眉苦臉。

“還是要看看如何激活我的私人定制金手指吧 ,不然真的要給穿越大軍丟臉了。”

想起腦海中的金手指,劉晉忍不住再次嘗試起來,看看是不是能夠有新的發現 。

然而無論劉晉如何嘗試 ,依然沒有任何的作用 ,依然還是老樣子,似乎真的是需要什么條件才能夠激活。

“張大夫,麻煩您走一趟了 ,晉兒已經昏迷一天了,至今都還沒有醒來,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

就在這時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同時伴有一個女子帶著細微哭泣的聲音。

“令郎是怎么昏迷的? ”

聲音越來越近,張大夫也是一邊走一邊問起一些情況來 。

“哎 ,唐老爺想要侵占我的十幾畝田地,故意找人在上游截掉我家田里面的水,我兒氣不過就去找他們理論 ,誰想被人推倒撞到了石頭上面,都昏迷一天多了。”

“唐老爺家財萬貫,有著幾千畝良田 ,為何還要處處為難我們這孤兒寡母的。”

劉晉的母親王氏一邊走也是一邊哭 ,說到傷心處,淚水也是忍不住一滴滴的掉下來 。

“夫人不用過于擔心,令人吉人自有天相 ,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秀才公了,只等明年高中,自然也就不用擔心被人欺負了。 ”

張大夫也是不斷的安慰王氏 ,張大夫一向也是妙手仁心,醫術非常不錯,更為關鍵的是愿意給窮人看病。

兩人說話之間就來到了劉晉的房間 ,劉晉自然繼續裝著昏迷不醒的樣子 。

“麻煩張大夫了 。”

來到劉晉的房間,王氏見劉晉還昏迷不醒,眼淚嘩啦啦的掉下來。

劉晉的父親死的早 ,丟下了這孤兒寡母,王氏含辛茹苦的將劉晉養大,還培養劉晉讀書 、考功名 ,單單是靠家里面的這十幾畝田地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非常慶幸的是劉晉從小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辛苦,懂得體恤王氏的難處 ,從小刻苦讀書,現在也不過才17歲就已經考到了秀才的功名 。

明年要是能夠一舉高中,成為舉人老爺的話 ,所有的一切付出自然都是值得。

可是偏偏出了這樣的事情,這劉晉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王氏都不知道這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下去。

張大夫來到劉晉的床邊 ,仔細的給劉晉把脈 。

“令郎脈象平穩,應該是沒有任何的事情。”

很快,張大夫把脈完畢 ,微微沉吟一番說道。

“那為何他一直昏迷不醒? ”

王氏一聽,頓時也是松口氣,可是一看到劉晉始終昏迷不醒 ,也是著急的問道 。

“令郎是撞到哪里了? ”

張大夫想了想問道。

“后腦這里。”

王氏急忙扶起劉晉 ,將劉晉受傷的地方露出來給張大夫看 。

“這個唐老爺,他這是要存心致人于死地,令郎也真是命大、福大 ,這樣都沒事。”

張大夫仔細的檢查劉晉受傷的地方,一邊檢查也是一邊忍不住說道。

“令郎脈象平穩,一直昏迷也應該是腦部受到重擊的原因 ,不用過于擔心,只是… ”

張大夫仔細的檢查完畢,忍不住搖搖頭說道 。

“只是什么?”

“還請張大夫直言 。”

王氏一聽 ,頓時就急了。

“只是令人造此一劫,這腦部受傷,說不定以后會變的渾渾噩噩 ,輕則丟失記憶,嚴重的話說不定還會變成傻子。 ”

“哎~”

張大夫說完也是嘆口氣,拿起自己的行醫箱 ,也是準備離開 ,這種昏迷的現象藥石無效,只有等他自己醒來了 。

“我的兒啊~”

聽到張大夫的話,王氏頓時忍不住趴在劉晉的身上哭了起來。

這些年 ,再苦再累她都無所謂,因為劉晉是她所有的一切,現在聽到這樣的噩耗 ,想到自己兒子以后的人生,這哭的就更加傷心了。

“娘~ ”

劉晉覺得自己不能再裝下去了,不管怎么樣 ,既然穿越到了這里,接受了劉晉的一切,自然也是要認眼前這個王氏 。

所以劉晉也是慢慢的睜開了眼睛 ,輕輕的喊道。

“晉兒,你醒了!”

聽到劉晉的聲音,王氏一下子來精神了 ,連忙看著劉晉。

“娘 ,孩兒沒事,讓您擔心了 。”

劉晉看著眼前的王氏,衣著雖然破舊 ,但是收拾的非常整齊、干凈,滿臉滄桑,不過依然能夠看得出來 ,她年輕的時候肯定是一個標致的美人。

“列祖列宗保佑,我兒沒事了。 ”

聽到劉晉的話,王氏也是連忙跪下來向祖先報喜 。

“夫人 ,看樣子令郎并無大礙,說不定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想必明年定然能夠一舉高中,到時候自然也就不怕那個唐老爺。”

一旁的張大夫見劉晉醒來,也是笑著安慰王氏。

“張大夫 ,謝謝你 。”

劉晉看向張大夫 ,這張大夫穿著灰色的長袍,留著山羊胡,面目慈善 ,背著一個行醫箱,從劉晉的記憶當中知道,這個張大夫為人非常不錯 ,特別是對窮苦人家,很多時候都是不收診金,免費幫人看病 。

對于這樣的人 ,劉晉發自內心的尊重。

“不必言謝,我也沒有做什么。 ”

“你剛剛醒來,要多注意調養 ,另外唐老爺還是不要去招惹了,你要留著有用之軀,等你高中 ,他自然是奈何不了你 ,到時候想要報仇雪恨也未嘗不能 。 ”

張大夫摸著自己的山羊胡子,對劉晉叮囑道。

“我曉得,不管怎么樣 ,還是要謝謝張大夫您。”

劉晉點點再次表示感謝 。

“夫人,劉公子,在下先告辭了。”

張大夫點點頭 ,然后直接告辭,也不等王氏和劉晉有所表示,快步的往外面走去。

“張大夫 ,先等一等~ ”

王氏一看,連忙追了上去,一邊走也是一邊從袋子里面拿出十幾文錢 。

“張大夫 ,麻煩您走一趟,這是診金,還請您一定要收下。”

“夫人 ,令郎依然無恙 ,我也沒有做什么,無功不受祿,還請收回。”

“這怎么能行 ,勞煩您走一趟,這診金無論如何也是要收下的 。 ”

“夫人,令郎要多加調養 ,明年又要參加秋闈考試,我也知道你們家的難處,這診金真的不能收 ,只是希望令郎將來高中,為官一任的時候能夠造福一方。”

張大夫說完這話,也是頭也不回 ,快步離開了劉晉的家。

劉晉在床上,沒有出去,聽到的只是聲音 ,不過也大致能夠腦補出外面的一切 。

很快 ,王氏就走了進來 。

“張大夫是個好人,晉兒,當要記住張大夫的恩德 ,以后如果你有出頭之日,一定要報答。”

王氏看劉晉沒事,也是放下心來 ,想到張大夫來一趟,連杯水都沒喝,也是對著劉晉叮囑道。

“嗯~ ”

劉晉鄭重的點點頭 ,心里面也是默默的記住了張大夫 。

“晉兒,我去給你煮點面來,你昏迷了一天一夜 ,肯定是餓壞了。”

王氏看劉晉并沒有變的渾渾噩噩,更不像傻子,也是重重松口氣 ,想到劉晉已經昏迷一天一夜 ,也是趕緊往外面走去,準備給劉晉煮點吃的。

“咕咕~”

這時劉晉的肚子叫了起來 。

劉晉摸摸自己的肚子說道:“我是真的有點餓了。 ”

“你先休息,好好休養 ,我去煮碗面來。”

王氏見劉晉知道餓,那更是滿臉笑容,一邊叮囑也是一邊往外面走去 。

“嘶~還真是夠疼的。”

王氏一走 ,劉晉也是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后腦勺,這里一陣劇痛傳來。

“聽張大夫的話,這個唐老爺似乎要置自己于死地 。 ”

劉晉的腦海中回憶起關于唐老爺相關的記憶和內容來。

害原主人劉晉昏迷 ,便宜了后世劉晉的唐老爺是周圍鄉里的一霸,有家財萬貫 、良田千畝,可偏偏是為富不仁 ,橫行鄉里,欺男霸女。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4章 ,怎一個苦能形容

“唐老虎~ ”

劉晉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 。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這個唐老爺簡直就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唐老虎 ,由此可見這人在周圍鄉里一帶的惡名了 。

“看來和這個唐老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只是現在…還是先不要去惹他為好,可如果不考科舉的話 ,單靠一個秀才的身份,想要自保似乎都有些難了。”

想到這里,劉晉都忍不住皺起了眉毛。

這個唐老虎既然敢對劉晉下死手 ,這說明他有恃無恐,根本就不在乎劉晉的秀才身份,盡管秀才的身份也還不錯 ,已經擁有見官不跪,還可以直接將自己的訟狀送到縣官面前的權力 。

但秀才無法做官,也沒有免除稅賦、徭役的權力 ,實際上還是沒有脫離原有的階層 ,只不過明朝厚待讀書人,秀才也算是半只腳脫離了泥腿子的身份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先weisuo發育再說。”

想來想去 ,劉晉一時半會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對策了,也只能夠將這事放一邊 。

等了大概一刻鐘,劉晉的母親王氏就端著一個大碗走了進來。

“來 ,把這碗面吃了。 ”

王氏將面端到劉晉的床邊,滿臉笑容的說道 。

劉晉端起碗,碗是那種又大又粗的碗 ,碗里面的面也僅僅只有半碗,剩下的都是面湯。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 ,當今天子又一向輕徭薄賦,辛辛苦苦一年到尾,日子還是能夠過得去 ,要不然王氏也不會將劉晉送去讀書了。

不過這白面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夠吃的起 ,特別是天天吃,一般的家庭,如果家里沒有田產的話 ,天天吃白面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好吃,還是娘的手藝好。”

劉晉確實是餓了,大口、大口的吃著面 ,這人一餓,吃什么都香。

王氏做的這碗面,什么東西都沒有放 ,僅僅只是清湯面,可是劉晉吃起來,卻是非常的香 ,很快連面帶湯都吃的干干凈凈 。

“看來是餓壞了,我再去給你煮一碗來 。”

王氏見劉晉吃的干干凈凈,整個人都滿臉笑容 ,估摸著劉晉沒有吃飽 ,又轉身準備再去煮一碗。

“娘,我吃飽了,不用再煮了。 ”

劉晉笑了笑說道 ,家里的糧食并不多,王氏一向都是所有的好東西都到了劉晉的嘴里,這白面 ,她自己平時根本就舍不得多吃,經常都是到海邊撿一些海菜 、蝦蟹之類的來充饑 。

海菜、蝦蟹之類的在后世那是屬于海鮮,比白面之類的貴很多 ,可是在明朝,這些東西都是窮苦人家才吃的,有條件的人是才白面、吃大米為主。

在王氏的堅持下 ,劉晉一連在床上休養了三天這才被允許外出走動。

劉晉所在的村子叫下河屯,村口這邊有一條小河流過,因此而得名 ,整個村子的人都是祖上從外地遷移過來的 ,所以姓氏方面都比較雜,不像其它的一些村子,整個村子都是一個姓 ,又或者是有一個大姓占主流 。

劉晉身穿長袍,頭上戴著方巾,一身讀書人的打扮 ,非常悠閑的在村里面閑逛著,欣賞著古代的村落。

整個小河屯村并不算太大,僅僅只有40多戶 ,幾百口人,村子里面的房屋等等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就是那種用黃泥累實 ,上面加個茅草蓋起來的房屋,劉晉家的房屋雖然破爛,但好歹也是用磚木蓋的房子 ,在村里也算是最好的宅子了。

“晉哥兒 ,你沒事吧?”

“沒事,我這不是生龍活虎嘛~”

“老天保佑啊,晉哥兒你大難不死 ,將來必有后福 。 ”

“借您老吉言。”

“晉哥兒,好好讀書,考上功名 ,將來成為舉人老爺也就不用怕那個唐老虎了。”

一路上,劉晉遇到的村民都熱情的和劉晉打招呼 。

劉晉雖然是讀書人,卻是沒有讀書人的架子 ,和村里面大家伙的關系都很不錯,村里的人也都是善良老百姓,一向對李晉家這孤兒寡母頗有照顧 ,農忙的時候幫忙種下地什么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難種十幾畝地的。

當然這也和劉晉便宜老爹脫不了關系,以前劉晉老爹在的時候 ,村里誰家有點困難什么的 ,劉晉的老爹也都會幫忙,大家都是記在心里。

下河屯不大,劉晉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逛完了 ,村里的青壯都在田里面忙著,現在正是種冬小麥的時候,稍微大一點年紀的孩子也都要拿起鋤頭 ,下地干活 。

整個村里面也就只剩下一些年紀很大,已經不能下地干活的老人,以及一些帶娃的婦女 ,到處亂跑 、亂走的小娃娃 。

“還真是夠窮苦的,所謂中興也不過如此。 ”

逛完了村子,劉晉也是忍不住連連搖頭。

整個下河屯都非常的窮 ,家家都窮,破爛的茅草屋、泥土房,人人身上穿的衣服都非常破爛 ,腳上連雙鞋子都沒有 ,草鞋都是奢侈品,劉晉甚至于看到了一些小孩子光著屁股走來走去 。

看到的每一個人都又黑又瘦,有些甚至瘦的皮包骨頭 ,猶如生了大病一般,但其實只是因為長期吃不飽、穿不暖導致的。

要知道此時正是弘治十年,弘治皇帝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了 ,一向勤儉節約,非常反對奢靡之風,朝中大臣也都一些正直之輩 ,素有賢名。

應該說在這樣的統治之下,老百姓的日子應該還是不錯的,可是此時屬于明朝中葉 ,土地兼并日趨嚴重 。

以整個下河屯來說,40多戶家庭有自己田產的僅僅只有一半,剩下的20多戶家庭全部都是沒有任何田地 ,只能夠靠給地主種地為生 ,也是村里最苦的。

有田的20多戶家庭,家里的田也不會太多,頂多也就是三四畝 ,可是家家戶戶哪家不是有個七八口人,多的甚至有十幾口 、二十幾口人。

田地的產出非常有限,光靠幾畝地想要養活這樣的大家庭 ,可想而知大家的日子了 。

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僅僅只有王氏和劉晉兩個人,這算是下河屯里面的富有家庭了 ,靠著十幾畝田地才能夠送劉晉去讀書,否則的話,根本就讀不起書。

歸根結底 ,其實還是土地的問題。

每一次的朝代更迭,最重要的土地都會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歷朝歷代土地兼并的現象都會慢慢的越來越嚴重 。

明朝開國已經100多年 ,土地兼并也已經相當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賴以為生的田地,成為富戶的雇農 ,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種地,到頭來連飯都吃不飽。

至于那些有點田產的家庭,其實日子也不好過 ,因為各種各樣的稅賦等等最終都會落在這些人的身上。

至于那些大地主 、大士紳,他們往往都擁有免稅的特權,坐擁大量良田 ,卻是不用納稅、交糧,但是朝廷要維持運轉,沒有稅賦自然是不行的 。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 ,擁有特權的士紳越來越多,他們霸占的田產也越來越多,而稅賦則是慢慢的轉移到了那些擁有少量田產的農民上面 ,稅賦的壓力只會越來越重 ,最終又會加劇了土地的兼并 。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有田產的農民都會將田產投獻到擁有免稅特權的士紳名下,最終朝廷這邊收取的稅賦也會越來越少 ,偌大一個明朝,到了現在一年收上來的稅銀也不過300多萬兩,說出去都沒有人相信。

在這樣的情況下 ,老百姓遇到好年景,勉勉強強還能夠活下去,可是一旦有個天災人禍什么的 ,老百姓根本就很難生存下去,于是就會出現流氓四起、無數的陳勝吳廣紛紛出現的亂世景象。

劉晉一邊走,也是一邊結合下河屯的情況不斷思索 。

劉晉看過很多的歷史小說 ,關于明朝的歷史小說就有很多本,明朝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和歷朝歷代一樣,都是土地兼并的問題 ,至于小冰河期 、內憂外患、黨爭、廠衛什么的只是外因 ,歷朝歷代都少不了。

“想這些做什么,還是先想一想自己的事情才是真的。”

很快,劉晉也是搖搖頭 ,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沒有必要咸吃蘿卜淡操心,還是要想辦法先讓自己過好才是真的 。

逛完了村里 ,劉晉也是朝著海邊走去,下河屯靠海邊,離海邊很近 ,僅僅只有幾里路,這個海也就是后世的渤海。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5章,煮鹽

下河屯離海很近,幾里路很快就到了。

還沒有到海邊 ,一股海風和海腥味就迎面而來 ,遠遠的還能夠看到一道道升騰而起的煙,聞到一股草木之類燃燒的煙塵味 。

“燒秸稈?”

“不對,海邊又沒有什么田地 ,哪里有桔梗可燒。 ”

劉晉看著海邊升起的濃煙,腦海中也是開始查看起原主人的記憶來,想要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原來是在煮鹽 。 ”

很快 ,劉晉就知道這些白煙是怎么回事了,同時即將到海邊,轉過一座低矮的小山 ,視野也是一下開闊起來。

只見在海邊灘涂附近的山坡下塔起了一個個茅草屋,茅草屋里面堆滿了柴火,每一個茅草屋的旁邊還用石頭建造了一個灶臺 ,每一個灶臺這里都忙碌不停。

“也對啊,這靠海,自古以來都有煮鹽的傳統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曬鹽都還是明末清初的時候最早從無棣這邊開始的 ,現在應該叫海豐吧 。”

很快,劉晉就來到了下河村村民煮鹽的地方,腦海中也是想起了以前看過的歷史小說當中的一些內容 ,這用海水煮鹽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的時期,煮鹽這個傳統一直到曬鹽方法的出現才逐漸慢慢的被淘汰掉 。

劉晉仔細的看著這處煮鹽的地方 ,整個煮鹽的地方背靠著海邊的小山,沿著小山建立上百個煮鹽的灶臺,此時有一半的灶臺都在忙碌不停。

有人從海邊灘涂的鹵水池當中將鹵水挑上來 ,有人一邊劈柴一邊燒火;有些已經煮好的灶臺這里,村民喜滋滋的將鹽從鍋里面鏟下來用罐子裝好。

“晉哥兒~”

一道粗獷的聲音傳來 。

劉晉順著聲音看了過去,只見一個長的虎背熊腰 ,足足有一米九高,整個人看起來憨頭虎腦的人挑著兩桶鹵水健步如飛的從海邊灘涂走了過來。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這個人大名叫趙二虎 ,小名叫狗子 ,從小和劉晉關系就特別好,并沒有因為劉晉是讀書人,兩人之間有什么間隙。

“二虎~ ”

劉晉笑著說道 。

“晉哥兒 ,下次唐老虎再欺負你,你就告訴我,我揍死他。”

趙二虎將鹵水放下 ,笑呵呵的來到劉晉的身邊,顯得非常氣憤的說道。

“狗子,不好好干活 ,亂叫什么 。”

一旁不遠處,趙二虎的爹趙黑山一聽,頓時忍不住對著趙二虎罵道。

“這唐老爺的事情是你能夠說道的 ,別到時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知天高地厚。 ”

很顯然,趙黑山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對于唐老虎是非常害怕的 ,在這人多眼雜的地方 ,連說都不敢說一句 。

“黑山叔~”

劉晉笑了笑和趙黑山打招呼,這趙黑山人還是很不錯的,經常給劉晉家里幫忙 ,現在這樣說趙二虎也是因為這里人多眼雜,怕人去背后打小報告。

“晉哥兒,你沒事吧?”

趙黑山還是很尊重劉晉的 ,畢竟劉晉好歹也是一個秀才,是整個下河屯里面唯一一個讀書識字的讀書人,而且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秀才 ,未來指不定就能夠當上舉人老爺,到時候就飛黃騰達了。

“沒事,沒事 。 ”

劉晉笑了笑搖搖頭 ,接著走了過去仔細的看了起來 。

“這鍋快要煮好了吧?”

劉晉見趙黑山家的這個鍋里面的水都已經差不多要煮干了,鍋的四周都已經結出了白中帶微黃的結晶。

“可不是嘛,都已經煮了快要三個時辰咯。”

說到這里 ,趙黑山就忍不住笑著說道 ,這趙黑山人也長的很高大,不過卻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膽子很小 ,非常怕事,為人卻是很熱心腸,有什么事情找他幫忙準沒錯 ,除了借錢 、借糧 。

并不是他趙黑山小氣,而是因為趙黑山家里實在是窮,這趙黑山很能生 ,從趙大虎開始,他一連生了九個孩子,而且運氣相當不錯 ,九個孩子竟然一個都沒有夭折。

要養活九個孩子,這趙黑山家里的日子可想而知了,更為關鍵的是趙黑山家里僅僅只有2畝地 ,根本就不夠養活一家人。

所以趙黑山家里除了自己家的田要種之外 ,還要給唐老爺家里種地,然后還要靠煮鹽來賺點錢維持生計 。

“這一鍋怕是有5斤鹽。 ”

劉晉看著滿滿的一鍋,只有最中間地步還有一些水 ,鍋的周圍都已經結滿了鹽。

“這是粗鹽?”

劉晉仔細的看著鍋里面的鹽,這鹽和后世吃的鹽有很大的區別 。

后世超市里面買的食用鹽都是雪白、雪白的,呈微小的顆粒狀 ,可是鍋里面的鹽白中帶黃結成一團、一團成塊狀,看起來和冰糖的形狀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冰糖那么白。

“5斤應該沒有 ,4斤應該少不了。”

聽到劉晉的話,趙黑山笑著說道 。

“4斤也不錯了。 ”

劉晉笑著點點頭說道。

“不行啊,煮這一鍋鹽 ,光柴火都要好幾文錢,這4斤鹽也僅僅只能夠賣20文左右,還要被唐老爺抽掉幾文 ,算下來也僅僅只能夠賺七八文 。 ”

聽到劉晉的話 ,趙黑山有些無奈的搖搖頭,別看這一鍋能夠煮4斤鹽出來,但其實賺的錢很少 、很少 。

“才幾文?”

劉晉一聽 ,整個人都忍不住吃驚了。

這4斤鹽才賣20文,算下來這一文也不過才5文錢,可是劉晉知道 ,這鹽在古代可是和鐵一樣,屬于官方專賣的東西,價格一直以來都比較昂貴 ,絕對不是便宜貨,不應該只賣5文錢一斤。

記得自己就看過一本歷史小說,作者就仔細的查閱過明朝時候各種物價的水平 ,在嘉靖時期朱廷立《鹽政志》記載,嘉慶初年,湖廣、江西、南京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 ,到了嘉靖七年時 ,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 。

波動很大,各地各個時期都不相同,短短八年時間就相差如此之大 ,但是哪怕最便宜的時候,一斤鹽也可以賣到一分五厘。

在明朝中葉的時候,一兩銀子等于十六錢 ,差不多也就是1000文,這個是比較正常的價格,到明末可以換到1500文。

明初鑄大錢“大中通寶” ,4文就可以換1錢銀子 。以后的皇帝鑄造的銅錢按官方規定是7文折銀1分,70文才折銀1錢,而民間盜鑄的劣錢甚至要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兌換一分銀子。

此時屬于明朝中葉 ,明朝開國100多年,這一分銀差不多相當于30文,也就是說最便宜的時候 ,這一斤鹽也要賣40多文 ,最貴的時候那更是要賣到上百文一斤。

現在趙黑山等人煮出來的鹽僅僅只能夠賣5文錢,離市場價相差實在是太遠了,這也是劉晉為什么吃驚了 。

“有幾文就算不錯了 ,至少能夠有口飯吃。 ”

趙黑山一邊說也是一邊忙個不停,將鍋里的鹽鏟出來裝進罐子里面儲存好,接著將剛剛趙二虎挑上來的鹵水倒進去 ,繼續煮鹽,煮一鍋鹽要3個時辰左右,一天從早到晚差不多能夠煮兩鍋。

“那我們為什么還要給唐老爺抽水?”

劉晉看著累的直不起腰的趙黑山 ,忍不住問道 。

“我們不是灶戶,按理來說我們是不能煮鹽的,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們不煮鹽的話都要餓死,這抽水也不全是給唐老爺的,他需要和縣老爺這邊打好關系 ,讓上頭對我們煮鹽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趙黑山看了看劉晉 ,覺得有些詫異,不過想了想他是一個讀書人也就是釋然,耐心的給劉晉解釋道。

“又是這該死的戶役制度! ”

劉晉一聽 ,頓時就明白了 。

明朝開國的皇帝朱元璋將戶籍分成很多種,什么軍戶 、匠戶、灶戶等等幾十種,并且嚴格禁止更換戶別 ,這也就意味著爺爺是什么,兒子就是什么,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 。

朱元璋企圖用這樣的一種制度來維持整個明帝國的千秋萬代 ,規定了所有人的身份,并且這種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不能有任何的變動。

想要煮鹽就必須擁有灶戶的身份 ,但是灶戶并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身份,別看這鹽賣的很貴就以為灶戶的日子好過,事實上因為灶戶只能夠煮鹽為生 ,日子比起一般的老百姓還要更清苦。

鹽鐵都專賣的制度下 ,灶戶的鹽都只能夠賣給官府,這價格自然是壓到了極點,官府在轉手將這個鹽一賣 ,輕輕松松就能夠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所以這也就滋生了私鹽販子的出現 。

下河屯的村民因為不是灶戶,所以是不能煮鹽的 ,但任何的制度都是人去執行的,只要父母官不去管,自然也就可以去煮鹽了 ,這唐老爺因為鄉里有頭有臉的人,所以負責和縣老爺這邊聯絡,銀子給足了 ,自然也就沒人管了。

當然,毫無疑問,這個唐老虎肯定是從中吃的飽飽的 ,從這個抽水來看 ,差不多三分之一都被他抽走,其中的到底有多少進了他的口袋,估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6章,發財的路子

劉晉輕輕的扣下一點粗鹽 ,然后放到嘴里嘗一下 。

“呸~”

很快,劉晉就趕緊吐了出來。

這粗鹽的味道實在是太差了,后世雪白 、雪白的精鹽吃起來只有鹽味 ,并不會有其它的雜質味道,但是這粗鹽吃起來,鹽味很淡 ,苦味 、澀味卻是占了大頭。

“這鹽好難吃啊 。”

劉晉連吐好幾口口水,同時忍不住說道。

“我們煮的海鹽當然比不上陜西、山西的池鹽,也比不上四川的井鹽 ,更別說和只有那些地主老財才能夠吃得起的青鹽了。 ”

“這海鹽市場上賣也就是六七十文一斤 ,但是這池鹽、井鹽卻是要上百文一斤,這最好的青鹽據說要兩三百文一斤,不能比 、不能比 。”

“但是這池鹽、井鹽、青鹽雖然好 ,它的產量卻是并不多,特別是這青鹽,產量極低 ,我們的海鹽雖然味道不好,但是產量卻很高。”

聽到劉晉的話,趙黑山笑了笑 ,露出一口黑白的牙齒,將各種鹽都說了一遍。

“這鹽還有池鹽 、井鹽、青鹽之分? ”

聽到趙黑山的話,劉晉微微一愣 。

來自后世的他自然是沒有聽說過這鹽的區別 ,只是知道這鹽分為加碘鹽和無碘鹽,從小也是吃加碘鹽長大的,僅僅只是知道吃加碘鹽可以防止大脖子病 。

“當然有了 ,不同的地方產的鹽是完全不一樣了 ,即便都是海鹽,不同地方的海鹽也是不同的。”

“我們這昌黎煮的海鹽,白種帶黃 ,山東那邊產的海鹽,白種帶紅,各不相同 ,這池鹽和井鹽也是不同于,池鹽是從咸水湖當中開采鹵水制出來的鹽,井鹽是從鹵水井當中開采出來的 ,海鹽則是從海邊用海水制出海鹵燒煮出來的,每種鹽都不一樣。”

趙黑山雖然是個農民,但是對這鹽方面的東西卻是知道很多 ,這讓劉晉很是好奇,想了想問道 。

“黑山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這些東西? ”

“起初我也是不知道這些東西 ,是來我們村里面收鹽的那些鹽販子跟我們說的 ,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又是做這個為營生 ,自然是清清楚楚。 ”

“這些鹽販子各自都有各自的地盤,各自地盤產的鹽也都不同,有時候一看就知道有沒有人越界做買賣。”

趙黑山笑了笑說道 。

“這青鹽能夠賣兩百多文一斤 ,是其它鹽的很多倍啊,你這青鹽到底是什么樣的?”

劉晉點點頭,接著想起他剛剛說的青鹽可以賣兩百多文一斤 ,這個價格比起這粗鹽了貴了十多倍,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我哪里知道青鹽長什么樣,這青鹽據說都是那些官老爺、地主老財們才用的起 ,富貴人家的人據說用這青鹽在早上的時候刷牙齒。 ”

趙黑山搖搖頭說道 。

聽到這里,劉晉大概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趙黑山等人所煮的海鹽 ,也就是后世所說的粗鹽 ,這粗鹽因為沒有經過精煉,它其中含有大量的雜質。

這些雜質包括不可溶的泥土 、魚骨粉末、貝殼粉之類的東西,還有可溶的氯化鎂、氯化鈣等等雜質。

因為這些雜質的含量太多了 ,所以鹽看起來顏色就不純,不像后世提純的鹽是雪白色的,同時味道也非常差 ,各種各樣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并且還占據了主要的味道 。

青鹽價格昂貴,應該是這種鹽含有的雜質比較少 ,味道比較純正,再加上產量有限,只能夠供應給有權有勢的人使用 ,所以這個價格自然就非常貴了。

“或許這是一條不錯的發財道路,如果將這個粗鹽提純得到后世的那種白雪精鹽的話,按青鹽的價格來算 ,這一斤鹽兩百多文 ,那至少來說發財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想到這里,劉晉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起來 。

雖然劉晉是個學渣,但是至少也是經歷過后世正規化學教育的人 ,一看這東西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至于說對粗鹽進行精煉,無非就是應該分成兩步去走 。

一種是祛除不可溶性的雜質 ,這個相對就簡單了,將這些粗鹽進行粉碎,碾壓成為粉末狀 ,然后將它重新熔化到水中,接著就是過濾,利用過濾的辦法 ,將其中的不溶性雜質給祛除。

經過這樣的一個步驟,粗鹽當中含有的泥沙 、貝殼粉末等等之類的東西就可以祛除掉。

至于要祛除掉可溶性的雜質,這個就要涉及到化學反應的 ,劉晉雖然是個學渣 ,但對于一些最基本、最基礎性的東西也是知道的,多試驗幾次,總是能夠找到辦法將這些雜質給祛除掉 ,提煉出精鹽來 。

“黑山叔,能不能賣兩斤粗鹽給我?”

有發財的路子,劉晉自然是想要盡快摸索出來。

家里的情況 ,劉晉可是太清楚了,別看劉晉穿著讀書人的衣服,家里也有十幾畝地 ,但是因為劉晉讀書的緣故,家里面也是已經家徒四壁了,劉晉的母親每天都要省吃儉用 ,連飯都不敢多吃一口。

更何況,還有一個死敵唐老虎,沒有錢財的話 ,根本就難以和這個唐老虎相抗衡 ,只有有錢了,才能夠有更多的辦法來對付這個唐老虎 。

“說什么賣不賣的,你要我的鹽那是看得起我趙黑山。 ”

趙黑山一聽 ,立刻就拿起鏟子用一個小罐子足足裝了好幾斤鹽進去。

“黑山叔,我這只有10文錢,你先拿著 ,不夠的回頭我補上 。”

劉晉自然是不會白拿趙黑山的東西,從懷里面掏出了10文錢,這10文錢是出門前 ,劉晉母親王氏給的,說劉晉是個讀書人,出門那能不帶點錢 ,但是家里實在是太窮了,所以也僅僅只有10文錢。

“你這就見外了,你能夠看得起我趙黑山 ,叫我一句叔 ,那是我的榮幸,我哪能收你的錢。”

趙黑山一看很是生氣的說道 。

人雖然是窮,但是趙黑山為人還是很不錯的 ,要不然以前也不會經常幫劉晉家了,現在劉晉要自己的鹽,在他看來 ,那是看得起他趙黑山。

“黑山叔,這錢你一定要收著,你不收的話 ,這鹽我就不要了,我找其他人買去。 ”

劉晉見趙黑山推辭,也是板著臉 ,將10文錢塞到了趙黑山的手里面 。

這趙黑山父子兩個人一天也僅僅只能夠煮兩鍋鹽,加起來也就是不到10斤的樣子,一天也就是靠這個煮鹽賺十幾文錢 。

煮鹽費時間 ,耗柴火 ,出鹽非常少,質量又差,自己怎么忍心白拿他好幾斤鹽。

“晉哥兒 ,你就收下吧,我爸說了,要是沒有你家當初借糧食給我家 ,我就餓死了,幾斤鹽算什么。”

一旁的趙二虎也是憨頭憨腦的說道 。

“那你們家也每年都會幫我家種地呢,我也沒有和你們說什么謝啊。”

劉晉搖搖頭說道 ,硬塞了10文字給趙黑山,抱起小罐子鹽就往海灘這邊走去。

“走,虎子 。 ”

“一起去海邊抓螃蟹。”

一邊說一邊對著后面愣頭愣腦的趙二虎說道。

“好咧~”

趙二虎一聽 ,立刻就咧著個大嘴巴,屁顛、屁顛想要跟著劉晉去海邊抓螃蟹,不過卻是又害怕的看了看自己的老爹趙黑山 。

趙黑山看了看劉晉 ,又看了趙二虎 ,在看看已經重新倒滿鹵水的鍋,也是沒有出聲制止,頓時趙二虎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般 ,飛一般的追上劉晉。

劉晉家和趙二虎家關系很不錯,兩人也是從小一起玩大的,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來海邊抓螃蟹回去吃了。

這個年代 ,沒有什么污染,海邊的環境非常的好,海水很藍 、很藍 ,海天相連之間波濤洶涌,讓人心曠神怡 。

海邊的沙灘,沙子非常的干凈 ,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非常多,螃蟹也是很常見,其中大個的螃蟹也不少 ,隨處可見 ,很容易就能夠抓到,在一些有巖石的地方,那更是非常多。

不像后世 ,海洋捕撈非常的盛行,所用的漁網網眼非常的小,再加上還有人在海中放籠子 、放網等等 ,一度竭澤而漁,造成了海洋漁業資源日趨枯竭。

曾經在東海、黃海、渤海泛濫成災的大黃魚 、小黃魚等等都幾乎瀕臨絕種,以至于價格高昂 。

在這個片帆不得下海的古代 ,海洋之中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甚至于劉晉行走在在海邊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一條條已經死掉的海魚被海水沖到了沙灘上 。

“放著這樣的寶庫不去利用,偏偏要死磕在那一畝三分地上面。 ”

抓螃蟹抓累了 ,劉晉坐在海邊礁石上面,看著眼前的廣闊海洋,忍不住直搖頭。

從后世穿越過來的劉晉實在是想不通 ,為什么要禁海 ,這海洋之中有數不盡的魚蝦蟹等等可供食用,隨隨便便捕撈上來,都不至于餓殍滿地 。

這海洋之中還有無數的寶藏 ,海洋貿易的利潤非常驚人,大明朝的一匹絲綢如果能夠運到西方去,它的價值足以和黃金媲美。

“該死的朱重八 ,小農民終究是小農民,當了皇帝,格局依然很小。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7章,精煉鹽

劉晉忍不住在心中對朱重八狠狠的鄙視了一番 ,盡管朱重八能夠北逐元虜,光復漢室江山,可謂是雄才大略 ,堪比秦皇漢武 。

但是因為他出身卑微 ,天然就帶著小農民的狹隘階級性,單單是他給明朝官員定的薪水就可以看得出來。

明朝官員的薪水可以說是歷朝歷代當中最低的,以至于如開國功臣劉伯溫這樣的一等大臣靠薪水都無法養家糊口 ,到了差點就要餓死的地步,可見明朝當官的薪水有多低了。

但是官字兩張口,上面的沒有吃飽 ,下面的怎么可能有好日子過,當官的都無法養家糊口,怎么可能指望他廉潔自律呢 ,是人都是要吃飯的,更何況是官老爺 。

這禁海雖然和沿海的海盜倭寇脫不了關系,但是一味的防御、禁海根本就是揚湯止沸、飲鴆止渴 ,根本就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反而慢慢的會造成閉關鎖國,最終慢慢的落后于世界。

更何況,官方這邊禁海 ,又會讓民間走私愈演愈烈 ,不僅僅收不到稅銀,造成財政困難,也會讓那些嘗到海貿甜頭的人更加猖獗 ,到了嘉靖朝的時候,沿海的倭寇就非常的猖獗,無論怎么剿似乎都無法剿滅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所謂的倭寇當中有很多都是和沿海的大家族勾結,沆瀣一氣 。

再加上最底層一些無依無靠的貧苦人被逼迫之下也干脆當了海盜和倭寇,自然是怎么剿都剿不完。

從這個方面來說 ,劉晉對朱重八狠狠鄙視也不是沒有道理,并不是全冤枉了他,宋朝雖然積弱 ,但是宋朝因為重視海貿,所以有宋一朝財政都非常充裕,宋朝官員的薪酬待遇也是非常高。

南宋能夠偏安一隅 ,再延續老趙家的江山100多年 ,靠的就是江南地區的富足,靠的就是海貿的豐厚利潤 。

明末的時候,建立過南明 ,但是很快就被瞞清給滅掉,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明朝的朝廷是真的窮,從開國一直窮到滅亡 ,現在的弘治朝一年的稅收也不過才300多萬兩白銀而已,少的可憐 。

“晉哥兒,快看 ,我抓到一只好大的螃蟹。”

就在劉晉沉思之際,趙二虎卻是高興的走了過來,手里面拿著一個足足有盤子般大小的螃蟹。

“我去 ,怎么大的螃蟹 。”

劉晉一看,頓時忍不住叫了出來。

在后世,劉晉也是沒少吃螃蟹 ,但是像盤子這樣大的螃蟹 ,依然還是非常少見的,根本就不會出現在一般人的餐桌上。

“這螃蟹不算太大,我以前看到過更大的螃蟹 ,足足有一個桌子那么大咧 。 ”

趙二虎咧著嘴說道。

“虎子,這螃蟹給我怎么樣,怎么大的螃蟹 ,肯定很好吃。”

看了看趙二虎手中的螃蟹,劉晉吞了吞口水,后世的螃蟹越大越貴 ,劉晉也是很喜歡吃螃蟹 。

“當然沒有問題,螃蟹有什么好吃的,吃再多也不頂飽 ,最好吃的還是白面,我一個人可以吃幾大碗,不過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吃一頓了。”

趙二虎爽快的點點頭 ,接著卻是摸摸自己的肚子說道。

在這個年代 ,海鮮這東西是真心不值錢,螃蟹 、螺、海魚、海菜之類的東西在海邊不知道有多少,但也只有窮苦的人才會去吃這些東西 。

因為吃這些東西不頂餓 ,很容易就餓了,只有米飯 、面食這些東西才是最受歡迎的東西,但又因為種植技術有限 ,產量很低,縱然現在是弘治中興,底層的人也是很難吃飽飯。

“虎子 ,你以后只要跟著我,保管你頓頓吃白面吃的飽飽的,到時候再娶上一個婆姨 ,天天老婆孩子熱炕頭。 ”

劉晉看了看虎子,再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

“真的能夠頓頓吃白面吃到飽?”

“還能夠娶婆姨?”

趙二虎一聽,愣了愣咽了咽口水 ,接著想到娶婆姨 ,臉也是紅了起來 。

他年紀和劉晉差不多,在有條件的家庭,早就已經娶上媳婦 ,抱上娃了,但是趙黑山家里窮啊,整個下河屯也窮啊 ,根本就沒有姑娘愿意嫁給趙二虎。

他哥哥趙大虎娶媳婦都還是靠的換親,所謂換親是指男子以自己的姐妹給女方的兄弟做妻,以換取女方作為自己的妻子的婚姻方式 ,俗稱姑嫂換。

大家都窮,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娶媳婦,可是到了趙二虎這里 ,他第二個妹妹還很小,根本就沒有到嫁人的年紀,這換親也都還要再等幾年才行 。

“當然 ,我什么時候騙過你 ,保管你以后吃面吃到吐。 ”

劉晉笑了笑,拍著自己的胸說道。

雖然自己有了發財的路子,不過這精煉粗鹽的事情很多 ,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來做,而且劉晉現在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多少也是要注意下自己的身份 。

這趙二虎顯然是一個不錯的勞動力 ,頭腦簡單、心思單純,聽話,對自己言聽計從 ,這樣的好伙伴可是很難找的。

“我才不會吃到吐呢,面可是最好吃的東西,吃再多也不會膩。”

聽到劉晉的話 ,趙二虎摸著自己的腦袋非常認真的說道 。

“哈哈,以后你就知道了。”

“走吧,回去 ,該開始我們的發財大計了。 ”

劉晉笑了笑說道 ,接著一個翻身往下河屯的方向返回,準備回家里這邊實驗如何將粗鹽精煉成精鹽 。

……

劉晉家的院子里面,劉晉將家里翻了個底朝天 ,終于也是找到了一些能夠使用的工具。

一個小石臼和一根木棒,準備用來將粗鹽給搗碎,以便于能夠更好的融入水中。

還有一個竹筒、紗布 、炭、洗干凈的沙子等等 ,這些是用來過濾不可溶性雜質的工具 。

另外還有一口鐵鍋,一些木柴,一根鏟子之類的工具 。

“晉哥兒 ,你叫我買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啊?”

這時,趙二虎背著一個麻袋走了進來,看到劉晉眼前的這些東西 ,一頭霧水,根本就莫不清楚劉晉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我叫你買的東西都買到了嗎?”

劉晉一邊仔細的檢查這些東西,一邊對著趙二虎說道。

“買到了 ,買到了 。 ”

趙二虎將手中的麻袋放到劉晉的身邊 ,又再次看了看劉晉周圍的這些東西,實在是搞不清楚,劉晉靠這些東西能夠發財?

劉晉打開麻袋 ,仔細的檢查趙二虎買回來的東西。

生石灰、硫磺 、明礬 、藍靛、朱砂、赭石 、石青、黃豆還有燒過的草木灰等等,在沒有現代化工工業的古代,想要提純粗鹽 ,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的得到氯化鈉、氫氧化鈣 、碳酸鈣等等可以用來祛除粗鹽當中不可溶性雜質的東西,劉晉幾乎是想破了腦袋才想到這些在古代才有的東西 。

但劉晉化學學的不好,各種東西當中含有的化學物質記得也并不算很清楚 ,所以就干脆多買了一些東西,準備在家里不斷的進行實驗,總是能夠慢慢的摸索出一個路子出來 ,畢竟也是系統的學過現代化學知識的人。

“弄一斤粗鹽出來,將它給搗碎。 ”

劉晉一邊仔細的檢查各種東西,同時腦海中開始設計自己的實驗步驟 。

“早知道當初上課的時候就好好的聽課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想著、想著 ,劉晉就忍不住皺起了眉毛,腦袋疼,腦海中擠牙膏一樣將以前學過的化學知識一點、一點的回憶出來 ,但是看了看眼前的這些東西,又是忍不住一頭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不過好在第一步祛除不可溶性雜質的方法是很簡單 ,并不需要太過深入的思考,無非就是將粗鹽搗碎,再將它溶入水中 ,然后通過過濾將雜質給祛除掉 。

這邊趙二虎雖然不清楚劉晉到底想要做什么,但是劉晉吩咐他搗碎粗鹽,他也是一絲不茍的開始干起活來。

從罐子當中取出一斤粗鹽 ,將粗鹽放入石臼當中,用小木棒慢慢的將粗鹽一點 、一點的搗碎,非常的認真。

“先做一個過濾的裝置 。”

劉晉看了看趙二虎 ,在看看周圍的工具 ,拿起竹筒開始忙碌起來 。

將竹筒底部的一部分給打穿,接著墊上紗布,再將洗干凈了的細沙鋪上去 ,再鋪一層細炭,接著再鋪上一層細沙,如此就成了一個簡單的過濾裝置。

“晉哥兒 ,你看這樣行不? ”

很快,趙二虎這邊也是已經搗碎了粗鹽,拿到劉晉的身邊問道。

“可以了 ,將這些鹽倒入清水當中 。”

劉晉拿起石臼當中的鹽仔細的看了看,趙二虎很認真,搗碎的很細。

“啊 ,將它倒入清水當中?”

聽到劉晉的話,趙二虎整個人一愣,忍不住叫道:“這鹽很難煮的 ,倒入清水當中 ,想要再煮出來的話,可就不容易了。 ”

“我知道,叫你倒就倒 ,別管那么多 。”

劉晉點點頭說道,不融入水中的話,自然是沒有辦法過濾 ,不過這種行為在趙二虎看來,實在是讓人費解,好不容易煮出來的東西 ,又要倒入水中,這純粹是浪費時間。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