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壽命很緊張
開元二年,四月 ,柳綠枝頭 。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里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岸一莊園里。
一群人看著一個少年面前銅制作的管子 。
然后少年把燃燒著的小火把湊到上面陶瓷燒成的有很多小孔的東西上。
‘嘭’的一聲輕響,那個拇指粗、一寸長的陶瓷東西上出現火苗。
“成了 ,晚上諸位可用它來照亮讀書,切記莫要走水 。 ”
少年笑著與周遭學子打扮的人說。
眾學子圍觀,一人看罷 ,雙手抱拳,對少年深施一禮:“李易賢弟資助我等燭火之光,我等無以為報,實是慚愧。”
其他學子紛紛行禮 ,目露感激之色。
少年擺擺手:“諸位仁兄,不必謝我 。待到富貴日,莫忘苦寒人。”
“賢弟大義 ,我等定將牢記。 ”方才那人又道 。
眾人再次行禮。
然后看著李易關了那個銅管上擰的地方,火苗熄滅。
接著他們一個個興奮地跑回莊上自己的房間 。
四月的長安還是清冷的,可是他們的屋子里卻暖和。
屋中除了架起來的與別處臥塌不同的木床 ,還有沿墻邊修建的火道。
屋與屋,火道相連,每六個小屋后有一磚石修砌的煙囪 。
六個小屋共用一灶 ,學子輪流添燒石炭,屋中溫暖宜人。
且不說眾學子,點燃沼氣噴火燈的李易也急匆匆回主屋。
進到屋中 ,關上門,落閂 。
李易默念:“出來一下,看我漲多少壽命?”
隨他默念,他面前出現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屏幕。
屏幕上顯示出一個數字:1550
李易拍拍胸口:“又挺過來了 ,很好,增加了1200。”
說著他擦擦汗,心有余悸。
之前數字是350 。
意味著他還能活三百五十個時辰 ,換成小時是七百。
換成天的話,二十九天多一點。
到時間,他就消失 ,生命消失 。
去年十月穿越而來的他帶了這么一個系統。
只要他能夠促進這個社會向前發展,系統便獎勵壽命。
同時壽命的時間也能兌換他需要的技術資料和實物 。
比如說這個沼氣池和簡易沼氣燈制造方法,就是他拿命換來的。
用了四百個時辰交換而來。
而更好的沼氣燈 ,換不起 。
但他不急,沼氣使用是一系列,后續還有收入 ,細水長流。
此地乃京城東郊,莊園占地一千畝。
李易穿越來時手續齊全,無人懷疑 。
莊園中有四十二個外來長安的學子免費居住,為李易提供壽命。
學子們學習努力 ,增長知識,他增加壽命。
為了讓學子們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多漲知識。
他叫雇傭來的佃戶和買來的官奴管事 、男仆女婢修了火墻 。
“春天了 ,該想辦法賺錢,不然養不起人啊。 ”李易看到數字,稍稍安心道。
他擁田千畝 ,留八百畝招佃戶十家 。
作為主家的他提供牛和犁,收租兩成,低于別家三成。
他又說負責佃戶租庸調 ,十家人便打敗其他競爭者,喜氣洋洋過來了。
去年冬小麥種下去,再有一個半月收割 。
要給朝廷交夏糧了。
兩成的租子根本不夠給出租、庸、調。
所以李易要想其他辦法賺錢 。
好在他一冬天沒閑著 ,有所準備。
***
晚上天黑,管家宋德招呼著眾人過來吃飯。
到主家的會議廳里,四十二個學子也趕過來 。
平日里每十天,東主李易會請學子們吃頓飯 ,有肉,補充營養。
學子們住宿免費,其他的李易不管。
倒是冬日時候有四個得了風寒的學子發燒。
李易用兩個時辰生命的代價換了一盒感冒藥 。
偷摸兌在姜湯水里給學子灌下去 ,好了。
一人兩片就好,藥盒里還剩了不少。
他怕請郎中灌中藥慢,然后傳染給別人 。
此時十戶佃農有五戶三口人 ,年輕夫妻加小孩子。
三戶四口人,年輕夫妻加兩個小孩子。
兩戶五口人,年輕夫妻加三個孩子 。
管事一個 ,男仆四人 、女婢四人。
整個家中四十六個人,算李易四十七。
今天距離上次聚會沒到十天,才六天 。
但這不是有沼氣燈了么 ,慶祝一下。
主要是李易想試一下新的東西,看大家喜歡不喜歡。
今天吃的是牢丸,即餃子 。
豬肉蒜黃餡的餃子,蒜黃莊子里自己發的。
今天吃蒜苗 ,是為了要種大蒜看蒜的情況。
四月開始種,九月左右收獲,還能再種一茬。
李易留出來一百畝地種蒜 ,基肥已下 。
等三個沼氣池中的一個先用完,用沼肥進行追肥。
現在重頭戲來了,能不能賺錢 ,就指望喜歡些東西。
管事宋德端來一個大碗,里面是黃黑色的液體 。
聞著有股五香味。
“此乃我家東主研制的醬油,諸位可蘸牢丸品嘗。”宋德鄭重介紹到 。
學子和佃農們一臉肅穆 ,等待管事分發。
管事拿起個匙子,一人一匙子,舀在陶碟中。
一人一匙子醬油 ,用筷子夾牢丸,眾人小咬一口,然后……
“好吃,美味無比 ,李賢弟大才 。”一學子贊賞。
其余人等紛紛附和,好,好吃 ,必須好吃,哪怕不好吃也得說好吃。
沒辦法,白住人家房子 。
何況今天晚上又有不要錢的燈。
其他佃戶 ,除了兩個不能吃牢丸,只能吃稀食的小家伙,其他十七個孩子也禮數不缺。
孩子在和學子們學習 ,李易為他們提供筆墨紙硯。
所以十戶佃農,除了種地,其他的活也主動要求給東主作 。
李易嘗一嘗醬油 ,嗯!味道不錯,純釀造的就是比勾兌的好吃。
一頓飯吃罷,李易休息,準備賣醬油。
學子們回自己小屋子 ,按照李易的操作方法,把延伸進屋子里的小銅管上面的陶燈點燃 。
屋子里登時明亮起來,比蠟燭亮多了。
一個個捧著書苦讀 ,偶爾記下心中所思所想。
翌日早,由于今天要種蒜,莊子里的人開始一天三頓飯 。
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喝了小米粥 ,吃一個煮雞蛋,進學堂先自學。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清脆的誦讀聲從學堂里傳出來。
聽著聲音,干活的佃戶們一時間渾身充滿了力氣 。
附近一個莊園中,此時有一年約三十幾許的人側耳傾聽。
片刻后,他指著李易的莊子問:“那是誰? ”
他左近一個始終彎著腰的人尖聲回道:“原是一族 ,后相繼爆斃,只活幾人時,遂招同族孤幼李易入族 ,未幾,幾人赴族人之前塵。”
“為何有幼兒頌讀千字文之聲?”此人又問 。
“回太尉問,李易今歲剛入舞象之年 ,弱不及冠。然!懂學業,知教化。 ”
“去歲冬,招佃戶有十 ,又買奴婢九人。”
“后建窯燒磚,冬日成屋,許京城無根學子借住 。”
“學子念其恩 ,教佃戶子以學文。 ”
被呼太尉者,面露笑容,道:“還有這等少年?不若你我更衣去看。”
“太尉……”旁邊人猶豫 。
“可有兇險? ”太尉問。
“倒不曾。”
“如此且去 。”
兩個人換一身普通的衣服,也不牽馬 ,轉個方向,繞路過去。
這時四十二個學子也紛紛起來,洗漱一番 ,到牛棚、豬舍、雞圈打掃。
那兩人正巧趕到,看一群學子干這等農活,很是吃驚 。
太尉來興趣了 ,溜達到牛棚。
未見牛先看到了一副對子。
上聯:橫眉冷對千夫指
下聯:附首甘為孺子牛
“好聯,好字 。 ”太尉仔細品味后稱贊。
轉過頭,到豬舍 ,同樣一幅對聯。
上聯:無豕不成家
下聯:去國難守族
太尉看到這個,倒吸一口涼氣。
現在可是族在國先,這幅對子卻說無國即失族 。
他攥了攥拳頭 ,又去雞圈。
雞已經被放出來了,學子們打掃上下兩層的雞窩。
上層不用管,雞窩里橫隔欄下面的雞糞掏出來 。
然后太尉又看到一幅對聯。
上聯:每啼晨曉鳳鳴去
下聯:常念暮夕禽喚歸
他眼睛閉上,輕嘆:“唉~~~”
他想到了自己的這個太尉官職就是皇帝弟弟給的。
皇帝弟弟實在是不想再手足相殘了 ,就把兄弟們放在一起 。
在朝上,皇帝弟弟自然是龍,如鳳凰凌天。
等下朝 ,皇帝弟弟又是跟兄弟們拋開其他的身份。
雞存鳳鳴志,但卻暮來歸 。是因為有家人嗎?
“一個對聯寫胸懷,一個對聯寫家國關系 ,一個對聯寫親情,好才華。”
太尉被震撼到了。
明明是一個普通農莊,感受到的卻是磅礴的氣度 。
那少年 ,何許人也?
耳邊持續響起的孩童讀書聲,如仙樂般在縈繞。
這,便是大唐子民?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孩子們的聲音繼續傳來 。
太尉突然笑了,是啊,推位讓國 ,這是說自己和自己的父皇嗎?
就在他想的時候,一個打掃完雞圈的學子湊過來,拱手:“這位仁兄請了 ,你也是慕田居而來? ”
太尉愣了一下,隨即明白。
對方是含蓄問,你是不是也沒錢住房子了 ,所以跑到這里。
不過他一琢磨,覺得也對 。
現在冬小麥沒有成熟,去年的存糧也吃差不多了。
于是糧價高 ,對外來長安生活的學子們來說殊為不易。
再過一個月,是真正的青黃不接了 。
“此來看看,不知那東主可在?”他含糊了一句。
“種蒜呢 ,若仁兄不急,且待他晌午回來。”學子指一個方向 。
“多謝,還是我前去為好。 ”太尉抱拳,與身邊人朝那個方向而去。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二章 我的糧食并不缺
太尉對這個莊子充滿了好奇,在皇莊旁邊突然出現一個厲害的少年 ,太不可思議了 。
是的,在他看來就是厲害。
因為同樣是小麥,皇莊種的就不如人家李易莊子種的好。
明顯差了十來天的成熟期 ,而且李易莊子的小麥長得更強壯。
看品種是一樣的啊 。
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如是琢磨,他看向身邊的太監。
太監以前也不重視旁邊的莊子,他的心思更多是放在宮里 ,他想回去。
眼下看到李易莊子的小麥生長情況,他同樣有些懵 。
太監自然也懂,李易莊子上的小麥會先收割。
更明白區別多大。
早十天 ,意味著少了很多風險 。
一旦小麥到成熟期,遇到下大雨的天氣,早收的就收完了,甚至曬好了。
晚收的要么減產 ,顆粒不飽滿,要么等麥子被雨淋了后發芽。
“太尉,我……我……”太監急了 ,怎么解釋?
“明年照著學 。”太尉,也就是李成器選擇原諒太監。
太監卻心里發苦,意思是今年又回不去了。
管一個皇莊 ,哪有回去伺候皇帝有權?比如高力士 。
“一會兒稱呼我為李……大。你壓著嗓子說話。 ”李成器吩咐。
“是,太……李大 。”太監趕緊壓住嗓子,聲音不那么尖銳了。
這點他比較羨慕高力士 ,同樣都是少了東西,為什么高力士說話聲音渾厚?
二人說著來到種蒜的地方,好大一片地 ,一百畝。
一群人在那彎腰撒蒜瓣 。
一部分人用扁擔挑了土籃裝大蒜瓣送到地里。
很快李成器在人群中找到了李易,因為李易的氣質和別人不一樣,哪怕同是干活。
他看看地面,濕的 ,邁步進去 。
太監咧下嘴,咬牙跟進去,鞋一下子就濕了。
“李易?”李成器站到李易旁邊問。
李易抬頭:“啊 ,是我 。 ”
“李賢弟請了。”李成器抱拳。
“仁兄請 。”李易一雙泥手回禮。
“李賢弟,為何濕地種蒜? ”李成器問出心中疑惑。
他知道種蒜,都是先種了 ,然后灌水。
“天涼,地肥缺,先注水泡肥 ,曬兩日,地溫升,土潤溫 ,北方之地,春種蒜,當如是 。”
李易介紹情況。
長安,地的肥力不夠。
若把肥混合到土中 ,之后灌水,種蒜講究溫度 。
所以春種北方應用濕播方式,先水溶肥 ,曬后溫度上來,再下蒜種。
可謂一舉兩得。
這叫科學種植 。
“天涼水涼,當先泡再曬后種?”
李成器自以為會種田 ,結果一個問題就發現自己不懂。
“正是。”李易點頭,又開始下蒜瓣 。
“之后哪般? ”李成器蹲下求教,他覺得有意思。
“追肥 ,蒜最難種,對肥要求高。若天旱,追水肥 ,如降雨,追干肥 。”
李易隨意回答,多么簡單啊,還用問?
李成器覺得自己被鄙視了 ,他深吸口氣,換個話題:“莊上青黃不接時,糧食可夠?”
李易抬頭看他:“有莊子? ”
“有。”李成器如實回答。
按照間距 ,李易繼續撒蒜瓣。
同時說:“糧食夠不夠,在于吃多少,吃得多了 ,當然就不夠 。”
“那不吃難道不餓嗎? ”李成器心說你這不是廢話么。
“餓不餓,在于肚子里有多少油水,總吃肉的人 ,吃糧就少。總吃葷油的,吃糧也少 。然否?”
“然!”
“我莊上不缺油,故 ,大家剩余糧食足夠支撐到收割。 ”李易介紹,絲毫不隱瞞。
他還很愿意跟對方說,如果對方聽了照著做,他增加壽命啊 。
李成器覺得明白了 ,李易有錢,點頭:“看李賢弟莊上所購葷油頗多?”
李易搖頭:“沒有那么多葷油,我用豆油。”
“豆油?哪個豆?豆子里有油? ”李成器聽明白了 ,但更迷茫。
“大豆,有呢,榨完油 ,還能做豆腐,就是豆腐不怎么好吃 。若不做豆腐,用豆餅蒸著吃也行。”
李易笑著說道。
“豆子腥啊 ,能出油?油不腥?”李成器深入討論 。
“豆油做菜的缺點是比較腥,尤其是生油下鍋。不過,我們可以采用醬或蔥花爆鍋。”
李易心情不錯 ,對方好奇好啊。
回頭說不定還能賣豆油 。
如果對方勢力足夠大,干脆把榨豆油的方法告訴對方。
然后對方給很多人提供油水,自己賺壽命。
***
晌午了,大家不用別人送飯 ,直接回餐廳吃 。
李成器一口一個李賢弟叫著,跟上。
留下來沒去干活的女婢做好了飯菜。
大平鍋里放了不少豆油,烙蔥油餅 。
豆油煎的豆餅制作的豆餅酥 ,抹上醬。
臘肉炒蒜苗,野菜雞蛋湯。
還有拿蝦醬腌制的去年陰干的菜和豬肉皮烀的小咸菜 。
干了一上午活的人也不客氣,甩開腮幫子猛吃。
“李賢弟 ,你給他們吃這個? ”李成器吃驚不已,這生活太好了吧?
“啊,不吃哪來的力氣干活。”李易詫異不已 ,暗道,你缺心眼吧?
“麩子呢?”太監明白老大的意思,壓著嗓子問 。
“喂豬喂雞了 ,不然哪來的雞蛋吃? ”李易看過去,意思是說,你也傻吧?
聽著三個人說話,吃飯的佃農和被買來的人不自覺地挺挺胸 ,有種驕傲。
有東主在,即便平日里不忙,一天兩頓飯 ,也少不了油腥。
現在干活,一天三頓飯,吃著香噴噴的 ,管夠。
李易此倒是無所謂,習慣了,以前他就是個小公司的老板 。
員工吃不好能行么?
為了照顧年輕的女員工 ,他還買了奶茶機和料,讓員工們自己學著弄,隨便喝。
然后有員工操作熟練了 ,就辭職賣奶茶去了。
這種事兒,上哪說理去?
李成器吃著豆油烙的餅 、做的菜,覺得不錯,遂問:“油是從豆子里弄出來的?”
“然 ,其實榨完油的豆餅,和野菜一起蒸,拌上醬 ,下酒也不錯 。”
李易說著經驗,豆餅榨油,憑現在的技術榨不干凈 ,能吃。
“怎么榨的? ”李成器問關鍵問題。
太監在旁壓著嗓子咳嗽,提醒老大,別問 ,人家的手藝 。
豆子里能出油,是可以傳家的本事啊。
“等這兩天種完蒜,我給你榨一次 ,你看看便知。”
李易無所謂,只要能增加壽命,他愿意找人推廣 。
一想到推廣,他想起醬油 ,這個得賺錢啊。
于是他主動邀請:“不若今晚一同吃牢丸?蒜苗雞蛋海米餡的,那叫一個鮮,煮著吃。”
李成器動心了 ,他還從未吃過煮的牢丸,都是蒸 。
于是下午繼續種蒜的時候,來了一群沉默的人 ,農家打扮。
他們幫忙,趕緊種完蒜,然后李成器好看怎么榨的豆油。
他覺得自己應該幫弟弟 ,如果豆子能夠出油,那么很多人就可以吃油而少吃糧。
油水這個事情他懂 。
一百多個新加入的人,吭哧吭哧 ,一百畝地的大蒜在天未黑之前就種完了。
看看日頭還那么高,李易趕緊吩咐女婢做飯,來的人都得吃。
男奴稍微休息一下,也去幫忙 。
今天大家一起吃牢丸 ,蒜苗是不夠了,換成野菜,多加雞蛋。
再弄個豆腐湯 ,不能讓幫忙的人吃不飽。
要不是收完麥子還要耕種,李易都想摔死頭牛了 。
摔死的牛賠一點錢就行,官府就不追究。
這個其實挺不講理的 ,牛是自己的,憑什么殺了就犯法?意外死亡也要罰款?
李成器叫來的那些人看著,看李易莊子上的人在額外勞作之后還那么開心。
他們想不通 ,作為佃戶,租田種就完事了,還得給東主干別的活?
關鍵是額外增加活計 ,十家佃戶還不生氣 。
然后等他們看到一群小孩子,穿著同樣的衣服,排著隊唱著沒聽過的歌過來時。
他們都迷茫了,啥情況?
“太陽天空照 ,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
“我去上學校 ,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 ,長大要為大唐立功勞。”
小孩子們唱著歌,一個個小臉紅撲撲的,看不出來任何菜色 。
“爹、娘……”孩子們過來 ,分散開跑向自己的父母。
這下子被命令過來幫忙的人明白了。
本莊東主給佃戶的孩子做同樣的衣服、同樣的書包,免費學習。
書包里保證還有筆磨紙硯 。
看孩子們的面色,一定不缺吃的。
瞧小孩子干凈的樣子 ,分明是富貴人家的娃兒。
然后他們看小孩子們和父母打過招呼,又跑到李易的面前站排 。
“東主哥哥,謝謝! ”孩子們一起學大人的樣子抱拳行禮。
李易笑容親切:“今天學好了嗎?”
“學好啦~~”孩子們一起喊。
“那么今天晚上一人一條干巴魚,回去砸著吃 。”李易大聲說。
“好哦 ”“又有干巴魚吃嘍”“東主哥哥最好了”
小孩子們歡呼起來。
他們喊著一哄而散 ,回去放書包,換農家衣服 。
他們一蹦一跳的,依舊哼哼著歌。
“小么小兒郎呀 ,背著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 ,只怕先生罵我懶呀,沒有學問哪,無顏見爹娘…… ”
李成器看著聽著 ,渾身發抖。
他感受到的是一種力量,一種磅礴的力量,使他心潮澎湃的力量 。
他使勁呼吸 ,極力調整心態,問李易:“干巴魚是什么?”
“魚干,去了骨頭、內臟 、頭尾,先蒸后烤干的魚干 ,吃的時候用小木頭錘子砸,砸松軟了當零嘴兒。”
李易介紹,說著他都讒了。
李成器疑惑:“直接給肉吃不是更好嗎? ”
李易笑著搖頭:“孩子們不缺肉 ,他們喜歡自己去砸那個魚,不勞而獲的東西,吃著不香。”
李成器的心又一次顫抖 ,不勞而獲,吃著不香?
原來如此,怪不得自己總覺得煩悶 ,總要找些樂子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三章 如此高義
一時間 ,李成器心中有了想法。
自從父皇退位,姑姑太平公主被賜死。
剩下的兄弟五個老三當皇帝,其他人不敢參與任何政事 。
正日里只能玩耍,不若作些什么事情。
“來來來 ,仁兄,嘗嘗我莊上密制的調料,醬油。”
李易可不清楚李成器在考慮何等事情 ,他在極力推醬油 。
李成器回魂,依言夾牢丸蘸醬油。
一口咬下,他就感覺有種說不出來的舒服 ,舌頭和嘴,還有整個都舒爽無比。
李易看著,心說:知道谷氨酸鈉的厲害了吧?比醬里的更直接是不?
想著李易一轉頭 ,只見那些被這仁兄雇來的人正在咬一小口餃子,就使勁蘸一下醬油 。
李易不由哆嗦了下,這些人回去要喝多少水?不怕齁到?
李成器這里又蘸兩下 ,略猶豫,問:“賢弟,醬油之物,可還有多? ”
“有。”李易使勁點頭:“待仁兄歸去時 ,帶十壇,每壇十斤。”
說著他眼睛掃一下種蒜的人,意思是 ,當工錢 。
李成器也不推卻,頷首而笑。
又問:“豆油之法? ”
“仁兄明日來,此法不難。齊民要術有記。得油以壓碾為住 ,我這是用加楔擠榨 。”
李易說出以前的人怎么處理植物油。
芝麻油最為簡單,磨,磨完成芝麻醬 ,沉淀后,上層有浮油。
其他植物種子,碾壓之法 。
等《天工開物》出來 ,才有進木楔而出油法。
李成器卻有些不好意思,問:“賢弟榨豆成油法,可有家中訓誡?”
李易搖頭:“此法乃小弟自創,不欲守其密 ,但叫世少饑。”
李成器一愣,放下筷子行禮:“賢弟高義 。 ”
“那個……仁兄啊,醬油你拿回去 ,凡遇有緣人,可代為言說,每壇十斤 ,銅錢一緡,不,絹帛一匹。”
剛剛被夸了高義的李易直接開始說賣醬油的事情。
他本想十斤賣一緡 ,即一千文,覺得貴 。
遂改為絹帛一匹,開元時期 ,一匹帛長五十尺,寬一尺八寸,折錢五百五十文。
那么一斤醬油就是五十五文錢。
李易覺得行,一斤醬油 ,也是有成本的,快到五文錢了,主要是鹽貴 。
他釀造了一百口大缸的醬油坯子 ,這次才開一缸,第一回出油。
后續還能出兩到三次,越往后越要加鹽 ,不加鹽則不出油,然后兌蒸餾水。
李成器哪曉得面前這個少年心中的盤算和醬油的暴利。
他又不好意思了,十壇子醬油就是五千五百文 。
自己叫一百個人過來 ,一下午,一人五十五文,工錢給得太高了。
于是他決定幫忙賣 ,王爺賣醬油,算一件雅事,對吧?
“賢弟且寬心,為兄自會尋那好口腹之欲身家厚著。”
“多謝仁兄 ,待有好事物,定與仁兄分享 。 ”李易心情不錯。
他看對方挺有錢的,說不定家中還有人在京為官。
***
吃完飯 ,一群人如沉默的來,又沉默著走,揮揮手 ,不帶走一滴醬油 。
不過用來蘸醬油的碟子干干凈凈。
“東主,這是今日所耗油面賬目。”管事宋德來到李易的書房,遞過一張紙 。
“管事辛苦。”李易接過紙 ,對宋德點頭。
表示我明白你的意思,咱家的面不夠了,不能再請那么多人吃餃子了 。
管事離去 ,李易入賬。
管事使用的是三柱結算法,招的時候便有要求,識文會算。
李易入自己的賬,復式記賬法。
同時還有他制作的套表表格 。
如 ,三表等于二表加一表這種統計方式。
現在其實用不上,但規矩要定下來。
包括折線圖、復合餅圖……
***
李成器帶著十壇子醬油和一壇子豆油快馬往家趕 。
先過灞水,然后七里地就能到通化門。
但他沒去通化門 ,而是從城外向下斜著跑,去春明門。
從春明門進去路北邊的一大片地方是興慶宮 。
原來叫隆慶坊。
李成器就住在這里,還有三個弟弟也住一起。
今年就被遷出來了 ,跑到了斜對角的安興坊 。
如果回安興坊,應該走通化門。
進通化門,路過永嘉坊就到了 ,永嘉坊的下面就是興慶宮。
他相當于跑個遠路繞一圈 。
目的是去興慶宮的正門,坐北朝南,興慶宮正門在南邊。
表示他有正經事 ,讓帶醬油壇子的人給了兩壇子,他才繞著回家。
他琢磨著,如果三弟今天不去永興坊的話,回到興慶宮 ,一聽說自己走正門送東西,也要詢問。
若不回興慶宮,興慶宮里的人自然會去向三弟說 。
李成器看來 ,醬油事小,豆油事大。
多一種油,百姓就少耗一些糧。
關鍵是那個榨油法 ,豆子都能榨出來油,其他油料作物榨出來的油會更多 。
皇宮之中,李隆基還在批閱奏章。
自從擁有了絕對權利 ,他更忙了。
調派各地關鍵位置的將領,把自己放心的人安置在那里 。
佛教吞并的免稅土地太多了,限佛。
皇位斗爭太殘酷 ,殺了很多人,百姓噤若寒蟬,要弄教坊,大家提高精神文明。
剛過年就出兵打契丹 ,沒打過人家,叫人家給打了,損兵折將 。
轉過頭沒幾天 ,突厥趁機打過來,沒打過大唐,叫大唐給打了 ,很好。
緩了不不到二十日,西突厥一群人聯合起來叛變,好在給收拾了。
剛到四月 ,突厥又來求婚 。
一天天的事兒咋那么多呢?
馬上要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又有百姓要挨餓了。
吃飯都不香,要不是剛才皇后送了碗湯餅 ,現在就餓肚子。
正想著,有人來報。
言說宋王今日去城東皇莊,聞鄰莊幼兒讀書聲,遂往 。
晌午在鄰莊進餐后調百人前往鄰莊種蒜 ,晚又食,攜小壇十一之數歸來。
于興慶宮正門留兩壇名曰醬油之物,復回王府。
李隆基正煩悶呢 ,一聽大哥出去幫人種蒜,還帶東西回來,感興趣了 。
不等他去打聽 ,又有人來報。
說宋王回府,命人給三個弟弟府中各送一壇醬油。
另出兩壇,譴人送至百福殿與太上皇 。
“醬油是什么? ”李隆基倒不覺得大哥會想著用這個什么醬油把所有人都給毒死。
報信的人忙道:“城東皇莊監事說 ,醬油,如水如油,比醬味鮮美 ,可蘸食牢丸。”
“又說鄰莊李易懂榨豆成油之法,莊中油水充足,有積糧 。”
“另,莊中燒窯出磚瓦灰泥 ,制沼氣池三個,接銅管如沼澤之中存氣,遇明火可燃。 ”
“莊中以沼氣為燈 ,明亮大過燭焰。供借宿之寒門子弟晚間讀書用 。”
李隆基倒吸一口涼氣,被嚇到了。
皇莊旁邊有個莊子,蓋窯燒磚 ,建個沼澤地那樣的池子。
然后插一個根管子,冒出來氣點燃,比蠟燭還亮?
怎么弄的?以后你莊子點燈不花錢了?
李隆基想著 ,看一眼周圍的蠟燭。
殿里其他地方很黑,只有自己身邊亮 。
蠟很貴。
點油燈又有難聞的味道,而且也不夠亮。
他一個莊子弄個沼澤的東西 ,憑什么比我的亮?
不曉得為什么,李隆基有些吃味 。
想著,李隆基把幾個重要的奏章給批了,去找大哥李成器 ,得把這事問明白了。
等李隆基到宋王府時,已是戌正時刻,晚上八點。
李成器正等著吃牢丸 ,他在李易莊子上沒吃幾口,反而要了調制牢丸餡的調料 。
回家就讓人剁餡和面包牢丸,給的調餡料就是從李易那拿來的。
混合在一起的一包 ,用了三分之一,夠十個人吃的。
李隆基一來,其他人退下去 。
哥倆兒對坐吃牢丸。
李成器先是讓皇帝弟弟什么都不蘸 ,直接吃兌了調料的牢丸。
接著換成醬油 。
再加上蒜泥。
兌醋。
滴香油。
李隆基一樣樣嘗過,終于明白醬油有多好吃了 。
“大哥,今日牢丸為何比往日香?”李隆基求教。
李成器露出笑容:“陛 ,三弟,我于李易那里拿了調餡的料,越是肉多牢丸越香。 ”
“你再看,牢丸中滴落在碟子中的油多 ,我加了從李易那里拿的豆油 。”
“莫說還有肉,只素菜包出來的牢丸,味道也不錯。”
他說著好東西 ,豆油拌在餡里比其他油好吃,調料更不用多說。
“那李易如何?”李隆基咽下牢丸,詢問 。
“有文采、曉農耕 、知庖廚、懂工事 ,眼下看來,有胸懷。 ”
李成器給出了評價,或者說是稱贊。
他到現在也沒忘了孩子們在清晨齊誦千字文時的震撼 。
那種力量 ,如朝陽之煌煌,似云霞般絢爛。
之后看到佃戶孩子們穿著一樣的衣服,背著沒見過 ,但很漂亮的書包。
給人的感覺可謂是若山若水 。
山之巍峨,水之潺潺。
像一幅畫。
接著他對李隆基說起大蒜的種植規矩,齊民要術里都沒有。
李隆基聽了,心中生出無限遐思 。
很想見一見那個地方 ,看一看那個少年。
晚上李隆基住在宋王府。
躺在塌子上,他久久無法入睡,念叨著:“橫眉冷對千夫指 ,附首甘為孺子牛 。”
翌日早,李隆基在宋王府吃的還是牢丸。
不過這回是蒸的,純牛肉餡 ,于是牢丸中就有一個肉丸。
依舊蘸蒜醬和醋,吃完,李隆基打包四個人的份走了 。
先去百福殿 ,把勞丸給他爹和豆盧貴妃送去兩份。
又給了王皇后一份,剩一份賜給高力士,同時給醬油。
高力士和太上皇、豆盧貴妃 ,都是自己吃了 。
王皇后嘗了一口,招呼身邊的幾個宮女太監,一人一個,蘸醬油吃掉。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 ,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四章 說一下吐蕃突厥之事
“李易賢弟,看我給你帶來什么東西了。”
早上 ,李易正在看管事說死要勸他留下來的一片樹林時,李成器來了 。
“管事,聽我的 ,賣了,誰要就挖出來賣給誰,然后給我種葡萄。 ”
李易對管事的吩咐一句 ,去迎李成器。
這邊留八十畝的桑樹,說是為了養蠶,然后織布。
李易堅決不答應 ,交給朝廷的租庸調,自己能種的麥子就交 。
其他的花錢買,堅決不留什么桑樹。
他要種葡萄,一大片葡萄。
到李成器近前 ,李易看到了,這個有些手段的人送來的是一只牛 。
一只殺掉放完血的牛。
“賢弟,牛給你 ,晌午還在你這吃。”李成器看到李易驚訝的表情很開心 。
“我立即叫他們榨豆油。”李易未拒絕。
帶李成器去榨油坊,男仆過來操作 。
李成器和身邊的太監觀看。
李易讓人上茶,自己跑去廚房處理一整只牛。
晌午吃飯的時候 ,連帶著四十二個學子,都吃到了牛骨頭豆腐野菜湯 。
主食變成了小米飯,這才是正常的飯 ,天天吃面太過奢侈。
李成器和太監吃的也是這個,包括李易。
一上午他處理牛,他又不是專業賣牛肉的 ,得慢慢來,沒工夫做別的菜。
好在他把腱子肉給鹵上,晚上可以給李成器帶走兩大塊醬牛肉 。
那邊榨油的一套流程還未走完,正在制作坯子 ,下午才能咣咣砸木楔子。
他還用去五個時辰的壽命兌換了一斤辣椒面,不包括辣椒籽。
想換辣椒籽,需要五萬個時辰的壽命換 。
先不說他有沒有那么多壽命 ,只說將近十一年半的壽命,他就舍不得。
李易制作了一些辣的牛肉醬,以及辣椒油。
牛蹄筋晚上讓這位有辦法弄到整牛的大哥也帶走一半 ,麻辣的 。
其他的東西他準備放帶冰塊上凍兩天,后天烤串。
因為有錢了,昨天拿走的醬油 ,今天同姓的大哥就說下午拿來五萬五千文。
要先買一千斤,同時他發現自己的壽命增加了三百二十個時辰 。
李易也不清楚為什么賣醬油會增加壽命。
但有錢了,他準備給四十二個學子辦個詩會。
請其他好友一起來莊子里吃喝 ,然后幫忙宣傳醬油 。
一百大缸呢,一缸一次就出油二百斤。
“賢弟可知不久牛羊更多? ”李成器吃口美味的咸菜對李易說。
“哪來的牛羊?”李易腦海中出現一個地圖,京畿道向上是突厥,那里有草原。
“突厥 。”李成器擺出一副我了解很多國際形勢的樣子。
李易笑了 ,搖頭:“不可能,默啜那人野心太大,趁我唐天位交替不穩之際 ,頻頻攻之,怎會休兵罷戰? ”
“尤是當下,陛下每日苦愁前時國內地方惶恐 ,往來協調將官。”
“地方政事冗亂,突厥 、西突厥、吐蕃等虎視眈眈 。吐蕃更甚。”
“我唐正拒吐蕃而御突厥。換我是默啜,我也要打 。 ”
“不然 ,待大唐穩住唐土邊境,可還有我突厥出頭之日?”
李易簡單說一下情況。
啪嗒,旁邊太監的筷子掉到桌子上。
李成器則是瞪大眼睛 ,懷疑自己是否是在和皇弟及宰相們在說話 。
拒吐蕃、御突厥,乃朝中之事。
你一個開莊子的少年,為何也知曉?誰走漏風聲了?
“賢弟怎如此清楚?莫非妄言?”李成器問。
“清楚?擺明的事情有什么清楚與不清楚的?”
“仁兄請看,吐蕃工坊 、農耕不差 ,唐土邊界摩擦不斷,大唐多攻而少勝 。 ”
“皇子年幼,前年攝政的皇子母親沒廬氏也死了 ,由宰相,韋·乞力徐尚年接替攝政。”
“此時吐蕃內部不穩,自然是對外用兵為上。以外兵事而聚內民心。”
李成器:“…… ”
他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你一個好不容易繼承個莊子的少年 。
你不好好種地,你琢磨那么老遠的西北吐蕃干什么?
吐蕃和你有關系嗎?你家莊子上的耕牛從吐蕃買?
“賢弟怎這般清……好學?”李成器想知道李易了解這些事情的目的。
“國亂則家難,國敗則家失 ,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李易理直氣壯道。
李成器只得點頭,一時無言以對,人家少年沒說錯 。
李易繼續說:“況 ,待我年長出仕,若入朝,陛下有問策,怎可無良方而對? ”
李成器眼睛一亮:“賢弟想入朝為官?”
“然!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入仕非為仕,乃育天下人。”李易答 。
李易說的是心里話,當官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了 ,他就能增加更多的壽命。
按照時間推算,如不作些事情,他還能活一百零八天 。
心被觸動的李成器吃過飯 ,又去看榨豆油。
榨豆油的工序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如何榨得更好。
李易又催促管事找人買樹 。
他不要桑樹,八十畝地種樹養蠶才能賺幾個錢。
種上葡萄 ,葡萄酒是酒,比濁酒貴多了。
葡萄干又是果品,價格亦不低。
用賣酒和賣葡萄干的錢買布交傭調 ,只需一小部分 。
李易有更好的種植方式與釀造工藝。
現在需要的是找結果的老藤,他可不想養幾年再產葡萄。
好在此時大唐都愛喝葡萄酒,許多人種葡萄 。
有人種葡萄結果少,而且葡萄也不甜。
李易有辦法處理這些情況 ,但他著急。
葡萄馬上要開花了,開花怎么移栽?
通常是秋天移栽,一冬過去 ,趁春暖促根生長 。
春天移栽老藤,對藤傷害很大。
當年能結出來葡萄,很讓人懷疑。
李易急 ,管事宋德更急 。
因為錢來了,價值五萬五千文的一百匹絹被送來。
五缸醬油的錢,還有那么多缸 ,每缸還能出油。
自家的東主厲害呀,能賺錢 。
東主說賣樹,那就賣吧。
管事宋德騎著莊子里唯一的一匹馬出去找人 ,賣樹、買三年到五年間的葡萄秧。
吃飽飯,困頓的學子們跑出來幫忙搬絹。
他們面對李易這個東主,沒有絲毫傲氣 。
東主可不是大字不識幾個的粗人,偶爾東主還陪著寫寫字、論論策。
東主寫的字 ,能楷書,又能寫出那種看著筆畫很細,但傲骨嶙峋的字。
晚飯前 ,李成器親自點燃沼氣燈,稱贊一番離去 。
順便帶走了李易制作的醬牛肉 、涼拌麻辣牛蹄筋、辣牛肉醬。
最可怕的是,他連制作牛肉醬的鹵水也不放過。
全給拿走了 ,一大鍋呀 。
“記得鹵水每天熱一下,涼了用冰鎮上。 ”
李易很怕對方吃壞肚子,送出莊子時還喊呢。
至于對方有沒有冰去鎮 ,不用李易操心 。
送走李成器,晚飯還是牛骨頭野菜湯,不過沒有豆腐了。
豆腐價格比米都貴 ,大豆產量低。
一斤豆子通常能制作出二斤二兩豆腐 。
當然,李易用榨完有的豆餅做豆腐。
然后即使拿豆餅做豆腐,一斤豆餅他都能做出來三斤。
若是沒榨完油的豆子,他能做出至少四斤豆腐。
人家大唐用鹵水點豆腐 ,他用石膏 。
人家豆腐煮完漿隔渣,渣子就吃了。
他把豆腐渣反復煮,冬天燒煤取暖 ,放個鍋在灶上,煮唄。
現在有沼氣,繼續煮 。
最后剩的渣 ,人根本無法吃,正好拿來喂豬和喂雞,牛都不愛吃啊。
就這樣 ,他還琢磨著用豆餅做豆腐的時候,煮漿過程中挑一層腐竹出來呢。
現在是牛骨頭燉完湯,也還要繼續煮 。
然后繼續燉野菜。
直到什么都煮不出來 ,骨頭會變成肥料。
齊民要術中就寫了,除了農家肥,還可以用骨頭渣子和除芝麻外的其他農作物渣油后的渣子肥田 。
不過李易莊子上的骨頭不會拿來肥田,而是變成骨粉喂雞。
雞下蛋 ,缺鈣時蛋就是軟殼的,甚至不下了。
李成器不知道李易莊子有一套科學利用的方法 。
他沒吃晚飯,帶東西著急往回趕。
好在路不遠 ,這回走通化門,然后趁宮門開著入宮。
從側門進百福殿,見自己的太上皇父親。
有人在他進通化門的時候已經跑去安興坊找其他兄弟 ,一起到百福殿 。
李隆基聽到消息,也趕了過來,帶著王皇后。
其他兄弟來時也各帶一個王妃。
給太上皇李旦和豆盧貴妃問安 ,大家開始品嘗李成器帶回來的吃食 。
昨天的醬油就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吃貨民族的窗戶。
今天簡直是開了一道門。
牛肉他們都吃過,可是這個醬的牛肉,不蘸蒜醬的時候已經夠好吃了 。
等蘸了蒜醬 ,大家表情都是那么愉悅。
再嘗一口麻辣牛踢筋,哎呀,世上怎么還有這等味道?
這個辣,為何越辣越想吃 ,辣得那么純正。
兩個牛腱子和兩個牛蹄筋很快被眾人分食掉,一個個意猶未盡 。
“大哥,不若把那李易招到尚食局。”
薛王李隆業舔舔嘴唇 ,說出好幾個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業兒不得胡說 。”李成器管弟弟。
又道:“那李易心有凌云志,今日言及吐蕃、突厥之事,他說…… ”
李成器把李易說的話說給其他人聽。
大家聽了 ,也如李成器當時一般,露出震驚之色。
原來那少年胸有溝壑,志向頗大 。
既如此 ,又怎會去尚食局御膳房做菜。
感嘆之余,面條煮好了,今天晚上的主食就是湯餅 ,拌牛肉辣醬吃。
“大哥,聽聞你買回醬油千斤許,不知李易莊子還剩幾多?”
剛剛提議讓李易到皇宮當廚子的李隆業又惦記起醬油的事情 。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五章 請多寫兩首夸醬油的詩
很自然的,李隆業這回被他當皇帝的三哥給說了,叫他別去搶人家少年東西。
甚至暗示其他人不得隨意去李易的莊子 ,以免暴露身份。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看上眼的少年,得暗中考察 。
當晚,李成器命人在宋王府中騰出個地方 ,進行豆油榨制。
待天明,豆油出。
只不過看著品質不怎么好,沒李成器帶回來的那壇子清透 ,而且豆腥味重 。
李成器好聲寬慰,未曾責罰。
但叫仔細琢磨,盡快達到那壇子豆油一樣的程度。
今日他沒去李易莊子 ,卻叫人幫忙聯系買主買李易莊子上的桑樹 。
順便再問誰有結果少、味不甜的葡萄藤,半賣半送過去。
李成器想看看,結果不行,又不甜的葡萄秧子 ,到了李易的手上會變成什么樣。
因為這不是李易一個人的事情。
許多種葡萄的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
為啥我家的葡萄沒幾串?都成熟了,人家的甜,我家的咋還有點酸?
李成器知道李易圖便宜 ,這種葡萄藤,有時送人都無人要。
可是他不相信李易閑著沒事干把桑樹給挖了,換不好的葡萄秧子。
看莊子上的麥子就知道了 ,比別人的好 。
牛 、豬、雞,同樣養得比別人好。
晚上別人點個油燈都舍不得,他那莊子給學習提供那么亮的燈 ,居然不要錢。
“不行,我得找一個莊子,不能說是皇莊 。”
李成器突然想起來個大問題 ,同時慶幸。
慶幸李易不愿意多打聽,從不主動問別人家里的事情、買賣的情況。
給人的感覺溫文爾雅,你說多少他就聽多少 。
但不能總這樣,自己需要一個莊子 ,沒有皇室背景的莊子。
于是這一天,李成器忙著叫人安排個莊子。
要比李易的莊子大,同時還保證不能泄露秘密 。
***
李易今天也很忙 ,忙明天的詩會。
學子們已經派代表去招呼其他人過來玩兒。
直接招呼不行,要說有烤肉吃,牛肉。
這樣別人就愿意來玩了 。
李易買了酒 ,不是好酒,好酒太貴。
他更沒工夫去給蒸餾,他很忙。
有人買桑樹 ,他贈送石灰,告訴買的人先用石灰水噴一噴再放下桑樹 。
葡萄藤也來了,管事宋德一臉懵逼地跟李易匯報 ,說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有很多人要廉價賣給他葡萄藤。
廉價到什么程度呢?
別人挖葡萄藤,再送過來,工錢就是賣的錢。
就是花一個雇傭人力的工錢把葡萄藤給搬回來了 。
李易表示你管事的有本事 ,等到了秋天給你發獎金,包個大紅包。
轉過頭又帶領十個佃戶人家去看那二十畝地育出來的水稻稻苗。
根據資料,唐朝時期有一小片地方種過水稻 。
李易也想種 ,不種麥子了。
現在用空地育苗,等收割完小麥,搶時間插秧水稻。
西安屬于北方 ,水稻一年只能一個生長周期 。
水稻哪里的最好吃?當然是河北道北部那一片州了。
可惜,那里現在的人種高粱和小麥,而且能耕種的地方特別少。
沒有花藍的花兒香的南泥灣。
所以大部分大米都是從南方種植 ,然后利用前朝的漕渠和地面陸路運過來 。
那些大米李易吃過,不好吃,生長周期短 ,沒有筋。
“等收完麥子,你們會很累,同時水涼,每日每餐我給你們酒喝。”
李易看著培育出來的稻苗 ,對十個佃戶家庭說 。
二十個人看著,一聲不出,但目光堅定。
他們知道麥子收獲后 ,田里灌的水有多涼。
但他們無所謂,為了孩子,凍死在水里都可以 。
何況東主還給酒喝 ,喝了酒下水就不那么傷身了。
李易看一圈,不錯,所有的稻苗長勢良好。
晌午吃飯時 ,李易叫管事宋德到旁邊坐 。
“宋管事,午后去買油布。 ”李易吩咐。
宋德先點頭,再問:“東主買油布作甚?”
“待麥收后放水沖地 ,植水稻秧,油布做靴褲,以防水泡 。”李易道。
“啊?靴褲?拿油布做? ”宋德好驚訝。
“春水寒,寒徹骨 ,不加防護,老來遭殃。”李易說情況 。
“東主,使不得 ,一匹油布,價三倍于絹,下個水而已 ,何必……”宋德明白了,趕緊勸。
“腳劃傷,浸水膿腫 ,還能下水?油布三倍于絹,卻不及于命。去買 。 ”李易打斷宋德的話,堅持。
“東主。”管事宋德離坐 ,長揖到地 。
“東主。”一起吃飯的佃戶直接跪在地上。
“大家起來 。 ”李易抱拳,道:“論生財之法,你們不行;論勞作之能,我不行。莊上事 ,多為勞作,今后便拜托給諸位了。”
“東來兄有禮了,果然是景色宜人之所啊 。”
“書勝賢弟別來無恙 ,未想今日能巧遇賢弟。 ”
“十六郎還是那般風流倜儻,可作新詩否?”
“一只鴨子不溫暖,兩只鴨子共御寒。閏二月十五日 ,馮才子所作雙鴨同情詩,叫人難以忘卻。”
天又一次亮了 。
一大早,四十二個學子們的同窗們便紛紛趕來。
相互見面 ,寒暄問候。
李易在旁看著,對別的他倒是能接受 。
但那什么鴨子的詩……
其實他都不想出現,但作為東主 ,他必須跟所有人先打一輪招呼,然后才可以消失。
四十二個學子人緣看上去不錯,居然找了三百多人一起來玩。
李易打一圈招呼,主動退去 ,把空間讓還學子們 。
莊子里的小孩子負責游走在人群中端茶倒水,主要是聽人家學子們怎么交流。
以后他們也可以是學子,先學學。
十七個孩子換上了新衣服 ,這匹用來買醬油的絹不錯 。
屬于新絹,可以做衣服穿的。
不像很多絹就在那放著,里面都糟了 ,當貨幣用。
還有的里面有泥土配重,但少了尺寸 。
買醬油的一百匹不是,乃新絹。
李易看著好 ,詢問一番,一匹絹給這些孩子做衣服,正好一人能做一套。
他就拿出來一匹 ,孩子的家人連夜給制作,反正有沼氣燈,不傷眼睛。
而且針也是好針,還有純銅的頂針戴 。
主要是大家采用流水作業 ,一個人負責一個地方,十七個孩子的衣服很快制作好。
十七個孩子里有五個女娃娃,穿上儒服 ,看著比男孩子可愛多了。
莊子中的四個男仆負責烤串兒,之前烤一遍了 。
現在的串兒是熟的,加個熱 ,然后抹醬撒調料即可。
不過呢,不撒調料。
每個學子面前一個小碟子,里面有調料 ,自己沾著吃 。
實在是調料太貴了。
不管是鹽 、孜然,還是辣椒油,哪個舍得扔火里?
今天烤的 ,除了牛肉串,還有羊肉串。
一肥一瘦隔著穿在竹簽上 。
但串上的肉塊不大,提前用料喂好的。
當然,最關鍵的不是這些 ,而是一個人額外多一個碟子盛放醬油。
說實話,烤肉串蘸醬油,李易本身表示接受不能 。
但眾學子們覺得稀奇 ,這玩意兒好哇。
蘸著吃一下,居然有人寫即興詩稱贊。
詩曰:長安城外春枝頭,往來學子嘆青愁。尋遍灞水莊東岸 ,炭炙牛羊唯醬油 。
李易趕緊讓管事過去送了一串烤大蒜,叫對方寫下來,算潤筆費。
說實話 ,他能寫出比這好一百倍的。
可是,他寫沒有用,人家才子寫了方能傳播出去 。
他現在琢磨著寫序 ,給這首‘好’詩作序。
如:某年某月某某某,于長安城東灞水畔李家莊小聚,嘗炙肉,醬油為調 ,覺其味美,即詩一首。
其他才子一看,居然有額外待遇 ,關鍵是大蒜可以烤來吃?
這不行啊,這是一串大蒜的問題嗎?
我們誰比誰差呀?
寫,夸醬油 。
李易很滿意 ,叫管事各種送烤串,然后他自己也烤起來。
因為能弄死牛送來的仁兄來了,這個不能叫男仆烤。
李成器來了 ,一起來的還有三弟李隆基 。
李隆基實在太好奇了,長安旁邊灞水岸那里的莊子出來個神奇少年。
好,說實話 ,牛肉醬吃沒了。
一共也沒多少,李成器自己吃,可以多吃些日子 。
大家一分,尤其是吃湯餅的時候使勁放 ,吃完咸到了猛喝水。
多少醬也不夠那么吃啊。
李隆基昨天一天就把分給自己的那點給吃光了,架不住皇后拿去分給宮里的人品嘗。
王皇后把后宮管理得跟歡樂一家人似的 。
沒事的時候還帶著太監宮女踢毽子。
有點好東西就一起分享。
所以歷史上她被害死后,整個后宮都冷了 。
當然 ,現在她還活著。
所以李隆基帶著好幾種目的跟李成器尋來。
雙方爭執一會兒,親切起來 。
李成器和李隆基管李易叫易弟。
李易稱呼李成器為李大哥,李隆基自然是李三哥。
在李易看來 ,李三哥在家里比較說得算 。
因為李三哥送來十根黃瓜,說是走通了宮里的門路,從溫湯園弄出來的。
現在這個季節可是沒有黃瓜的 ,只有溫泉旁邊的暖園才提供。
李易并不想吃,溫泉水屬于含一大堆物質的水,天知道會不會哪個元素超標 。
但黃瓜送來了 ,他也不能不要。
于是他把黃瓜給切成小條,制作蒜泥,拌上辣椒油,端上來。
十九個小孩子一人一條 ,剩下的全在三人的桌子上了。
十七個孩子沒直接吃,拿著留起來 。
兩個還不能吃粗食的小家伙倒是攥著含住一點在嘴里,小腿蹬動 ,表示開心。
李隆基看著李易分給孩子黃瓜吃,一個不落。
瞬間就在心中把李易抬高一個位置 。
他看出來了,少年李易對開春珍貴的黃瓜并不在乎。
吃也可 ,不吃亦可。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六章 原來駱賓王的字叫觀光
如李隆基所見所思 。
李易確實是這樣想滴。
不就是個春天的黃瓜嘛 ,知道你們冬天也有黃瓜吃。
那又如何?
今年冬天我就種,我沒有溫泉,但我可以弄大棚啊 。
我自己有窯 ,夏天搞到水銀,我就燒玻璃。
然后拿水銀,利用玻璃和水銀密度不同的漂浮法,獲得玻璃板。
這叫浮法玻璃 ,懂不?
李隆基哪曉得他面對的是什么人 。
他用烤肉蘸醬油,吃一口,笑著問:“醬油不錯 ,你莊子可能守住秘方?”
咚咚咚,一片跪地聲接連響起。
旁邊幫忙當服務員的佃戶和男仆女婢齊齊跪下。
管事的也跪著,抬頭說:“東主 ,我等死都不會說。 ”
一個佃戶男子咬咬牙:“東主,護住我家兩個娃娃,我現在就可以死 。”
“李三哥 ,這就是你不對了啊,嚇唬我家里人作甚。”李易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轉頭對其他人道:“都起來,一個醬油而已 ,誰要是抓住你們,你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 ”
又道:“醬油算什么?今年還有很多賺錢的秘方,年復一年,年年可有 ,自己的小命重要,沒了你們幫襯,錢財再多我也不屑。”
“東主!”管事一頭磕下。
“東主 。 ”其他人跟著磕頭。
“起來吧 ,干活去。”李易說道 。
眾人起身,一個個抹眼淚,去作事情。
“李三哥 ,如何?想要什么,問我,別難為我家人。”李易又對李隆基說 。
李隆基起身 ,抱拳:“易弟仁義,是三哥不對。 ”
李成器在旁感覺做夢一般,他自己的王府都不可能這樣。
一個莊子 ,一句話,所有人表態。
他羨慕了,不,嫉妒了 。
自己的王府里有多少三弟安排的人?幾個忠心?
他不懂得什么叫人格魅力 ,但懂得四十二個學子憤怒圍上來是什么感覺。
是的,學子們在那邊呼朋喚友吃喝著,見這邊有事 ,馬上趕過來。
李易用最快的速度解釋:“這位是我李三哥,他問我家中忠心與否,欲與我談發財密事 。”
“哦~~”眾學子恍然 ,抱拳,又回去繼續吃喝。
看那樣子,他們心情似乎更好了 ,發財好啊,東主發財,自己住著就安心。
李隆基繼續打量李易 ,心道,這人當官,定是個親民的好官 。
李易同時也觀察兩個人,看氣度 ,富貴之家。
而且還認識宮里的人,把黃瓜都弄出來了。
應該好好接觸,然后通過兩個人 ,增加自己的壽命 。
“今天只殺了一只羊,腰子有兩個,切開 ,咱三個人一個半個。 ”
李易就站在旁邊烤串,烤了兩串腰子,拿下來三個 ,另一個留下。
另外半個給佃戶里的一個男的 。
男的總是腰疼,實際上是胃不好。
李易看到胃藥一個時辰的壽命,一大盒 ,決定拿出兩片跟半個羊腰子放在一起,讓對方吃。
這種藥見效快,如果對方覺得舒服了,下一步就喂豬腰子。
給人的感覺是吃啥補啥 。
李隆基吃一口羊腰子 ,吧嗒嘴兒,好奇地問:“為何不腥騷?”
李易剛張嘴,突然猶豫了。
原來你們不知道怎么處理腥騷。
這豈不是跟一戰時期的英國問德國望遠鏡的鏡片怎么才能沒有氣泡一樣嘛!
當時英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終于得到的秘密,兩個字:攪拌
玻璃攪拌,去掉氣泡 ,制作望遠鏡鏡片 。
現在呢?
腰子為什么不腥騷,同樣兩個字啊。
“浸泡。”李易猶豫又猶豫,選擇說出來 。
腰子在水里泡一晚上就好了 ,簡單吧?
我都不用乙基麥芽酚,因為沒有。
“這么簡單?”李成器驚愕。
李隆基沒出聲,但看表情 ,亦是此般想 。
“簡單? ”李易笑了。
他轉身回屋,拿出來一個煮雞蛋。
“二位哥,煮雞蛋,怎么能立起來?”李易問 。
李成器和李隆基互視一眼。
由李成器說:“不可能 ,春分生雞蛋我能立。”
李易拿著雞蛋在手里慢慢轉,說道:“我說可能。 ”
接著他把雞蛋的大頭對著桌子,啪地砸下去 。
雞蛋大頭碎 ,立住了。
“就是這么簡單。”李易攤手說道 。
兄弟二人又一次互相看,隨即李隆基站起:“易弟,三哥懂了。”
說話的時候 ,李隆基的汗毛孔都張開了,被震撼的。
他知道,立不立雞蛋不重要 ,關鍵是怎么就可以這樣去想 。
李易笑著說:“簡單的事情就是這樣簡單,難的是在于誰去發現。 ”
李隆基坐下,吃腰子 ,道:“今天的腰子好吃。”
“好吃 。”李成器也被驚到了,他準備回王府,就找妃子們玩這個游戲。
他覺得這個太好玩了,誰能想到砸呀?
“千里風云契 ,一朝心賞同。意盡深交合,神靈俗累空 。草帶銷寒翠,花枝發夜紅。唯將澹若水 ,長揖古人風。 ”
李易三人閑聊,那邊文人墨客開始齊吟詩句。
顯然他們吃高興、喝開心了 。
李易環顧四周,打量自己的莊子。
莊子的地有平有凹、有坡有高。
他琢磨著夏天抽出時間 ,修小溝渠 、花圃、假山石,引水到高處,玩曲水流觴 。
李隆基見那么多才子吟詩 ,贊道:“觀光的這首初秋于竇六郎宅宴,寫得還是不錯。”
“只比起他的長歌行帝京篇來說,傳唱之人略少。易弟然否?”
李易:“…… ”
他看李隆基 ,意思是你在說啥呢?
他知道,這時不能露怯,趕緊跟系統作弊 。
默念,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屏幕出現。
他跟系統交流:千里風云契的作者詩我要看看 ,好的話買一首。
系統立即給列出來:‘千里風云契,出自駱賓王所作初秋于竇六郎宅宴 。’
‘駱賓王,字觀光……有詩作……’
然后李易就看到其中有個帝京篇 ,好多字,果然是長歌行。
于是他立即出聲:“是啊,山河千里國 ,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只這開篇四句,便叫人心生向往。”
照著讀完 ,李易舒坦了。
他其實內心是無奈的,自己背過好多詩詞,也寫過不少。
但要說駱賓王 ,似乎只有那個鵝鵝鵝才是重點,其他的誰會去背?
不過一想,他又明白過來 。
現在的人自然是說初唐四杰的詩歌。
什么孟浩然、王維 、李白,哦 ,加上王之渙、高適,都才十來歲。
而杜甫現在虛歲三歲 。
至于白居易、柳宗元,他們的爹都沒出生呢。
李成器在旁道:“說起駱觀光 ,倒是可惜王子安了。”
李易這個知道是誰,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 ,文采橫溢 。
可惜連三十歲都沒活到,不到二十歲就當官。
李易想著,嘆口氣 ,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又有序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他話音落,三人互看一眼 ,同道:“一字千金空自流。 ”
旋而大笑 。
李隆基笑罷,問:“易弟,既知王子安未冠而仕,又英年早逝 ,可還想為官?”
“啊?三哥可有門路投拜帖獻文?”李易眼睛亮了。
按照現在的規矩,科舉不是想考就考的,官也不是想當就當的。
得找后臺 ,然后寫一首詩了 、歌了、賦了等文章,送上門去。
對方看你的心意和才華,覺得以后能行 ,才幫你 。
今天來的這些學子文人,都是沒有門路的,有門路的才不屑跑到一個莊子吃個燒烤。
“卻是不急 ,待三哥好好為易弟你謀劃一番。 ”李隆基笑著說 。
李成器也笑,笑李易,皇帝當前 ,問皇帝找誰?等以后知道了,當是一件妙談。
李易點頭:“是呢,我先把我莊子弄好。若佃戶不得富裕,當官又怎么叫萬民衣食無憂?”
“哦?”李隆基再看李易是 ,眼中帶了欣賞之色 。
問:“易弟我觀你莊子,佃戶面色紅潤,孩童猶甚 ,不夠乎? ”
“然!”李易答:“眼下只是我養他們,他們家中卻無余錢、積糧。每日只在莊上,不敢進城 ,因囊中羞澀矣。”
“易弟待如何? ”李隆基又問 。
“醬油賣掉,分與工錢,麥收后 ,叫他們拿工錢購買蟹苗,莊上換種稻,蟹稻同生 ,秋時收蟹以換錢。”
李易給出莊子的規劃,讓佃戶自己拿錢買螃蟹苗。
等螃蟹收獲了,錢自然是佃戶自己的 。
李成器好奇呀:“蟹可養于田?”
“稻為水田,此套養之法。 ”李易答。
“可行否?”李成器追問。
“可!”李易篤定 。
這個都不用問系統換技術 ,他本身就會,養過。
賺了一年的錢,后來發大水 ,全給沖了,關鍵是沒買保險。
傷心,改行 ,不玩了 。
“我那莊子能學?”李成器搓手。
他想法簡單,螃蟹挺貴,尤其是在長安京城。
可以在稻田里養 ,大家都學著來,民資則豐 。
李易搖頭:“來不及了,我育苗二十畝 ,可栽八百畝。 ”
這回李隆基和李成器都納悶了,什么苗二十畝,然后栽八百畝。
“可有苗出?”李隆基急迫道 。
“隨我來。”李易不吃串了,帶兩個人去看二十畝水稻育苗田。
三人到地方 ,水稻苗已經長起來了,再過些日子,挑到其他田里栽種 。
“易弟 ,你這莊上的稻苗為何看著比我已往見過的更壯實? ”李成器發現情況。
如麥子一般,長得就是比別人的好。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第七章 隨便當個縣令就行
“一者為石灰水浸種消毒,二者為復合堆肥堆出來的肥好。”
李易伸出兩個指頭,一一介紹 。
“有毒?”李隆基與李成器同問。
“比跳蚤和螞蟻更小的蟲子 ,很小很小,稻子上面有,不殺死它們 ,稻子長不好。 ”
李易選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說明 。
李隆基二人瞬間理解。
李易又道:“其他谷子等亦可遵此法施為。”
“速速寫下 。”李隆基沉聲吩咐。
說完才反應過來,這是人家李易的密法,硬搶是不對滴。
李成器趕緊說:“易弟,此法可告知與他人? ”
“好啊 。”李易比兩個人還著急。
他又帶兩個人到旁邊 ,有股特殊的氣味在飄蕩,堆肥的味道。
他對二人說:“尋常是踩肥,把糞便和榨油后的渣子、骨頭粉末放一起 ,讓牛踩 。”
“我這個不是,我這個是分層放東西,樹葉子 、草棍子也能放進去。 ”
“其中也加石灰 ,很快便能發熱,不但能把蟲子卵殺死,還能讓地更有勁。”
介紹完堆肥 ,他領兩個人換個地方。
此處堆著石頭,是跑船運貨的人有時用來壓船的 。
然后就扔在灞水河邊,有人會拿石頭在河邊砌個臺階。
還有的人修院墻 ,石頭青白色,也有黑青色。
李易拿起一塊石頭:“這個石頭我管它叫磷礦石,長安周遭有不少 。”
“這個石頭磨成粉,撒到地里 ,能讓稻子麥子和其他的農物生長更快,耐寒耐旱,不易生病。”
李隆基兄弟倆再次被震撼。
李成器反應過來 ,說道:“你的麥子就是用了……林? ”
“農家肥也用了 。”李易點頭。
李隆基撿起快石頭摩挲:“常見,京兆府二十二個縣中,總能看到。”
“嗯! ”李成器附和:“是多見 ,只是未曾想,此石頭磨粉,還有這般用處 。”
“大哥你那莊子 ,今年照方抓藥。”李隆基知道大哥弄了一個莊子忽悠李易。
若可行,明年,不 ,今年秋收后便推廣整個京兆府 。
轉過頭,他再看李易,咋看咋順眼。
三人又回去吃串兒,李隆基不時看看他帶回來的石頭。
“易弟 ,你想要什么賞賜? ”李隆基覺得白拿人家三個方子臉紅,遂要給予補償。
“賞賜?三哥是說好處吧?記得給我找人舉薦,明年我差不多能當官 。”
“我都想好了 ,先弄個縣令當當。”
“京城周圍的縣,隨便找一個即可,我不嫌棄。 ”
李易一副要為人民服務的樣子 。
“咳咳咳……”聽李易的話 ,李成器被口水嗆到了。
這個易弟心是夠大的了啊,明年找個人舉薦,直接就是縣令?
而且還是京兆府的縣令 ,要不給你長安縣令作?
或者委屈你一下,換成萬年縣?
“我盡力。”李隆基也被嚇到了 。
又道:“易弟,那這些法子 ,三哥我可就找親朋好友傳出去了? ”
“別呀,不能只找親朋好友,認識當官的,讓他們教治下之民。”李易比較急。
他還指著增加壽命、享受生活呢 。
李隆基再次打量李易 ,頷首:“可!”
李成器在旁說:“實不相瞞,我等也是能挨到邊的皇親國戚。”
“無怪乎啊,你們能弄到黃瓜。 ”李易恍然 ,覺得身份對上了 。
“是啊是啊。”李成器暗自松口氣。
他不想暴露身份,那樣以后相處起來便不開心。
李隆基亦作此想,道:“往后欲尋我等 ,可去……”
“城西六李莊 。 ”李成器給出個地名。
反正莊子已經有人去操作,起個名而已。
李易記住這個名字,等有了好吃的、好玩的 ,就叫人給送去分享 。
日近中午,李隆基二人告辭。
三百多人依舊在那吃喝,估計平日里找不到大口吃牛肉的機會。
好在牛夠大 ,還有別的串支撐,不然真不夠他們吃的 。
酒也不是好酒,十幾文一斤的。
李易嘗了一口就不喝了,果然便宜沒好貨。
要不是弄個牌照太費勁 ,就自己釀了,然后蒸餾一下 。
不過葡萄酒沒人管,它不耗糧食。
至于說永業田和口分田需要種植一定數量的麻或桑樹 ,這個也不是問題。
因為現在的莊子都是永業田,系統給操作的一系列就是這樣的 。
而且還有糧食增產的方法,以及套養的方法。
朝廷追究過來 ,也能擺平。
李易心中盤算著,他免費提供給四十二個學子房屋住,正常來說要嘉獎的。
他又給十七個佃戶的孩子辦了私學 ,同樣要有表彰 。
若哪個官員盯著不放,自己就把事情鬧大了。
然后繼續獻上農耕的先進技術,說不定一下子就能叫李隆基知道。
李易琢磨未來要遇到的事情的各種應對辦法 。
往回趕的李隆基和李成器匯合了隊伍 ,過灞水。
兄弟二人坐在馬車里,兩壇子醬油和兩壇子豆油,以及兩小罐牛肉辣醬在身前放著。
“大哥,若去歲知道李……易弟就好了 。”李隆基目露遺憾之色。
去年的時候李易才過來接收莊子 ,很多事情就在那個時候開始作了。
由于今年有閏二月,算起來,晚了足足半年才知道李易的情況 。
“去年知道 ,也看不出來啊。”李成器倒是想得開。
李隆基閉上眼睛,片刻后睜開:“哪天晚上過來,住在莊子上 ,夜里看沼澤,哦,叫沼氣燈更明顯 。 ”
“三弟 ,我總覺得他還有更多本事未使出來。你看他給我們的方子,并不在意,反而盼我等幫他傳出去。”
李成器分析 ,從這方面判斷,那個易弟僅僅放出一點東西。
“確是 。”李隆基同樣想過。
至少那個沼氣池能點燈的秘密他就不知道,忘問了。
原想著過來問榨豆油 、沼氣燈的事宜 。
偏生去了育苗的地方,見識到了其他更神奇的事情。
“三弟 ,那個石頭磨粉施肥,是真是假? ”
李成器糾結新弄的莊子上要照學的事情。
李隆基兩手握在一起:“定然是真,易弟又不知我們前來 ,何必作假?”
“是矣!”李成器認同,他覺得李易很有意思 。
居然想要通過投帖的方式,弄一個縣令當 ,還是京兆府二十二縣中的一個。
莫非當京兆府的縣與其他地方的縣一樣?這是京畿道。
稍微遠一點的,也屬于關內道,京師重地 。
你一個十六歲的少年 ,你知道縣令怎么當嗎?
“三弟,易弟要當縣令。 ”李成器笑著說。
李隆基也笑:“呵呵呵!不過,看其打理莊子 ,民心可用 。只半年,佃戶便忠心如斯。”
“他是給佃戶的孩子做新衣服,還給文房四寶,讓寄宿學子教授課業。”李成器道。
“為何別的莊子不如此做?”李隆基問到關鍵處 。
“旁的莊子 ,又有幾個可燒窯?他燒得還是磚瓦窯,又能改成陶瓷窯。他的窯也不一般啊。 ”
李成器說著,突然想到了重要的事情 。
那是什么窯?想燒磚瓦就燒磚瓦 ,改動一點,就燒陶瓷。
李隆基經提醒,也反應過來:“正是 ,窯乃立業之本,一窯養一村,易弟在莊子上可隨意燒窯 ,未請其余幫工、能匠。”
“他會?”李成器都不敢確定了 。
燒窯制磚和燒灶做飯是兩回事。
一個村子里,有能工巧匠幫建個窯來燒,這個村子的人都找到活干了。
而易弟著急忙慌地建個窯 ,燒磚給學子和佃戶蓋房子 。
接著沒動靜了,窯不燒了?
是覺得買磚瓦貴,所以才自己燒?
不應該繼續燒下去,然后賣磚瓦嗎?
“大哥 ,尋人去易弟莊子買醬油,他今日助學子招待同窗,所費頗多。 ”
李隆基突然想起了錢的事情 ,李易這個弟弟似乎沒多少錢了。
沒錢就沒辦法去做其他的事情,不做其他的事情,哪有新東西出來?
“確該如此 。”李成器應下。
然后兩個人直接回皇城 ,把從李易那里拿回來的禮物一半送給父親。
剩下的一半,自然是李隆基留下,反正李成器最近悠閑 ,還能去李易那里拿。
***
翌日早,不等李成器找人去李易莊子買醬油,已有許多長安城中酒店派人到莊子求購醬油 。
他們能來 ,全賴昨天參加詩會的才子們。
他們看過沼氣燈,趁宵禁之前,每人帶一小壇一斤裝的醬油匆匆趕回城。
有人帶回家,有人轉頭跑去平康坊 。
平康坊是大唐紅燈區 ,有妓也有伎。
到平康坊他們便開始顯擺醬油,并吟出很多關于醬油的詩。
他們帶的醬油自然被分享品嘗 。
一時間,哪家店若沒有才子攜醬油而來 ,都覺得低人一頭。
他們不但給出免費的優惠,連歌女都貼上來。
這下子可了不得了 。
果脯蘸醬油、魚干蘸醬油 、大蒜蘸醬油、把醬油倒酒碗里……
瘋了,一夜之間 ,平康坊全瘋了。
等天蒙蒙亮,宵禁五更一解除,一群人擁出去 ,直奔通化門。
李易莊子早上吃昨天剩下的東西制作的雜碎醬拌面時,好多人抵達莊子外面,要求買醬油 。
李易本打算大家吃完飯再賣。
但管事宋德抗命 ,招呼一聲,眾人扔下筷子去取醬油。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裡放的章節有限,點選下方按鈕安裝雅集閱境App,繼續閱讀更多精彩章節